飲食起居篇:香煙盒與烤煙箱
芸芸煙民世界中,毛澤東無疑算得上為中國頭號“癮君子”。毛澤東的煙齡長,煙癮大,常常手持一柱,不絕如縷。毛澤東生前遺物中,有不少的煙具,如各種香煙盒、各式煙嘴、獨特的烤煙箱、大量的空火柴盒等等。
毛澤東是從何時起開始學會吸煙的,這個問題至今尚無考證,其本人亦不曾公開講過。但可以肯定的是,毛澤東在井岡山時期,煙癮已相當之大了。
戰爭年代,毛澤東吸煙並無保障。那時,香煙的一大來源還是國民黨軍隊的“進貢”(戰利品),他們是紅軍中無數煙民的“供給部長”。因此,無論是毛澤東,還是其他共產黨煙民,所吸的香煙牌子自然是形形色色,多種多樣。毛澤東曾戲之為“吃百家飯,抽百家煙”。在生活條件極度艱難的情形下,毛澤東時常也吸吸當地農民自種自曬的“旱煙”。這種旱煙勁大油重,常常伴隨著一股異味,但毛澤東抽起來還是那麼津津有味。尤其是當他下鄉與農民開會、交談時,抽當地產的旱煙亦不失為一種接近群眾的方式。
新中國建立後,毛澤東吸煙更多了。這一方面是因為生活條件改善了,香煙來源穩定;另一方面是毛澤東的工作更加繁重,需要以香煙來作為所謂的“神經緩衝劑”,常常一邊工作一邊吸煙,休息時也點上一支煙,一邊吸一邊思考問題。他的許多重要的思想便是在煙霧繚繞中油然而生的。
毛澤東吸煙不講究品牌質地,只注重香煙是否勁大味重,他好味重的香煙。美國產的“555”牌煙勁大,一般人一抽便嗆得受不了,但毛澤東卻很喜歡。50年代時,毛澤東便抽鐵罐裝的“555”。這一癖好,無疑與戰爭生活有關。因為當時國民黨軍隊全靠美國人資助,甚至連香煙亦由美國提供。毛澤東喜抽“555”的習慣便是那個時候養成的。
繼抽“555”之後,毛澤東抽“熊貓”、抽“中華”。這兩種國產煙在當時都很有名,毛澤東抽過後也很是滿意。後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毛澤東都抽這些國產香煙,不再抽進口的“555”了。
毛澤東生性節儉,很怕花錢,更怕浪費。但抽煙所造成的浪費他卻很大方。“熊貓”“中華”等國產煙在當時還算價高位尊的,一般人還真負擔不起這筆消費。毛澤東有時也感到吸煙花的錢太多,但上了癮,一時是戒不了的。有一次,毛澤東去武漢,聽武漢一位同志說湖北生產一種“珞珈山”牌香煙,煙味很好,價錢卻很便宜。毛澤東聽罷便托人弄了幾條“珞珈山”香煙,試抽後覺得的確名副其實,於是多買了幾條帶在身邊。1959年6月,毛澤東回故鄉韶山時,隨身帶的就是“珞珈山”香煙。
五、六十年代,毛澤東時常外出,各種會議也很多。每次外行,工作人員都要幫毛澤東帶上足夠的香煙。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時時難”。居家時,毛澤東的香煙一般放在辦公室、床頭等伸手可及的地方,但外出後則行蹤難以預料,便出現了攜帶問題。毛澤東登山、遊歷、訪問時,香煙或自己放在口袋裏,或由隨行人員裝人一個公事包裏。有時,毛澤東鼓搗著摸出煙來時,發現煙盒擠皺了,工作人員見了很是不安。後來,工作人員找來天津捲煙廠生產的“雙貓”牌金屬煙盒,將煙捲一支支裝進去,從此便不必再擔心弄皺煙捲了。
冬天裏,氣候乾燥,煙捲水分蒸發後幹得幾乎掉渣,吸起來平淡無味。有一次,毛澤東抽煙時對工作人員說:“在我們南方,冬天切煙絲時要噴上幾口水,要不然就不好抽。”還說:“你們幫我想想辦法,看能不能把捲煙弄濕一點。”工作人員大都不吸煙,沒有“實踐”經驗,實在是想不出好點子。後來,他們終於從“老煙民”處得到一個辦法:在煙盒中放上些新鮮油菜葉,上蓋下墊,能保證煙絲不幹。毛澤東抽了這個法子保管的煙後很高興,對工作人員大加稱讚。
1968年,毛澤東患了一次重感冒。病中,毛澤東依然想抽煙,但一抽便咳嗽不止。他感歎道:“人病了,煙都沒味。”工作人員勸他就此戒煙,但畢竟煙癮太大,即使病中亦無法戒掉。此事被李先念知道了,他建議毛澤東抽一種特製的“雪茄”煙,說:“這種煙既可以解癮,又不會咳嗽。”毛澤東聽罷將信將疑,於是要機要秘書徐業夫試抽。徐有氣管病,且相當厲害,而煙癮卻並不比毛澤東小。徐業夫遵示試抽了一段時間,感到的確如李先念所言,於是便在毛澤東面前“吹”。毛澤東便說:“拿咯個煙來,先試一試!”不試不知道,一試嚇一跳,這種雪茄煙倒真是特適合患有氣管病的煙民抽。從此,毛澤東便開始抽特製雪茄。
這種雪茄本來產於四川,當毛澤東等喜歡上該煙後,有關部門便在北京南長街81號開了一個分廠,煙葉和技術人員都是從四川過來的,捲煙的封口設備則來自越南。該煙包裝普通,外觀僅為白紙製成,毫無裝飾,而且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特點,即暫停未吸20秒後便可自動熄滅,不致於因亂丟煙頭引發火災。
毛澤東原來抽煙從不用煙嘴。只是後來保健人員認為他抽煙太多,對身體危害甚大,才弄了一些煙嘴給他,並說:“主席,你以後還是用煙嘴吧,這樣可以過濾一些尼古丁。”毛澤東聽後儘管不很樂意,但還是採納了,並且慢慢地習慣了。
1961年6月,工作人員打聽到國外有種煙嘴可裝過濾藥物,大大減少了尼古丁等有害物質的吸入,於是便委託外交部購買了兩打。這年7月1日,外交部便買到了這種煙嘴。外交部派了專人將煙嘴送至中南海,同時交給毛澤東的生活管理員一張《往來款項結算通知書》:“我駐日內瓦使館轉來委託外交部收款書第49號單據共4張,計欠165.60法郎,按0.569折人民幣94.23元。茲將上項單據隨函送上,即請將款交還本部財務科,以便轉還使館。”毛澤東的生活管理員想在招待費中報銷這筆開支,但毛澤東堅決反對,表示自掏腰包。管理人員將事情上報中央辦公廳,中辦領導考慮再三,認為還是從主席稿費中報銷為妥。
此後,毛澤東吸煙便用這種煙嘴。工作人員還製作了一個小木箱,專門用來放煙嘴、過濾藥物,以及為煙嘴清洗消毒的酒精、鑷子、棉球等工具。毛澤東用過煙嘴後,工作人員都要將用過的過濾藥物用鑷子挑出來,用酒精擦洗消毒,然後重新裝上新的過濾藥物。毛澤東外出視察期間,工作人員都要帶上小煙箱,每天把四、五個帶有篩檢程式的煙嘴拿出來擦洗消毒,以備毛澤東隨時使用。
毛澤東晚年抽上特製雪茄煙後,工作人員又多了一項烤煙的工作。因為,雪茄煙在春季、初夏季節極易受潮。有一年夏天,毛澤東在江西廬山視察。廬山氣候溫和涼爽,自然風光美不勝收,但是多雲多霧,非常潮濕。因此,毛澤東攜帶的特製雪茄香煙大都受了潮。工作人員很著急,於是每天在煤火、白熾燈下烘烤香煙。
毛澤東還常去北戴河海濱小住。這裏溫和涼爽,但空氣濕度也很大。有一次,毛澤東吸了上潮的香煙後感慨他說:“煙有些上潮了,吸不動,你們想想辦法。”然而,工作人員還是得在白熾燈下烘烤。烤煙是一項特別細心的工作,稍不留意便會烤糊烤焦,工作人員為此頗傷腦筋,但一時又無計可施。有一次,一位工作人員在白熾燈上烤煙時突然受到啟發:“白熾燈可以烤煙,為何不做一個木箱呢?這樣白熾燈的熱量不是更加集中嗎?”於是,他便試著製作了一個小木箱,中間用鐵絲作隔層,箱底安裝白熾燈,而受潮香煙則放在鐵絲欄柵上。做好後,工作人員試用幾次,發現果然不僅省事,而且效果也不錯。從此,毛澤東便有了獨特的烤煙箱。
毛澤東抽了一輩子煙,可他從來沒有使用過打火機。他習慣用火柴。因為毛澤東每天吸煙量大,因此火柴消耗特多。也許他也意識到了這點,於是便十分注意節約使用,從不浪費。
毛澤東吸煙都是自己點火,很少讓工作人員幫忙。他擦劃火柴的習慣也與眾不同。一般人用火柴點火時大都在火柴盒兩側磷皮上隨意擦劃,而毛澤東則有意從磷皮兩端擦起。這樣,一盒火柴棍擦完後,磷皮的中間部分可能還完好如新。有一次,一位新到的工作人員在收拾毛澤東的物什時,不知毛澤東有保留火柴盒的習慣,便隨手將一個空火柴盒扔進了垃圾桶。毛澤東發現後叫他將火柴盒撿回來。這位工作人員不解地問:“主席,空盒子還要啊?”毛澤東說:“凡是還可以用的,都不能丟掉!”事後,這位工作人員閒聊時說起丟火柴盒的事:“一盒火柴一分錢,空盒子留下來幹什麼?扔了就扔了唄!”剛好這話讓毛澤東聽到了,他很生氣,叫來這位工作人員談話,說:“你這麼說是錯誤的。我們國家還很窮,凡事都要講節約,浪費不起喲。火柴盒確實不值錢,但它是用木材做的,丟掉它不就是丟掉木材麼?”這下,工作人員都能理解了,他們十分細心地將毛澤東用完的空火柴盒保留下來,然後去北京火柴廠買回大量火柴棍,重新裝上再使用。一只空火柴盒往往反復使用多次,直至完全不能使用時才扔掉。
打火機是比火柴更進步的現代火種。可是,毛澤東拒絕使用打火機。也許,毛澤東是為了節儉,因為打火機價高;也許是因為毛澤東聞慣了火柴燃燒時那種獨特的松香味。毛澤東豐澤園生活資料保管室那個特製匣子裏就留下了許多空火柴盒。這都是工作人員精心保存下來的,原都是預備著為毛澤東回收利用的,如今卻成為一代偉人清貧節儉生活和精神風貌的歷史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