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山洞”
“自從6月15日離開武林以後,在西方的一個山洞裏住了十幾天,消息不大靈通。6月28日,來到白雲黃鶴的地方,已有10天了……”
——引自毛澤東1966年7月8日的信
1966年6月中旬,毛澤東南下視察。6月15日從杭州乘專列到達長沙,在長沙住了一晚,於18日下午3時到達韶山滴水洞。杭州古稱武林,由於毛澤東信在武漢所寫,從地理位置上說,韶山在杭州的西部,武漢的西南部;且滴水洞時為警戒區,加上主席這次是秘密回韶山的,可能是為保密,所以信中用“西方的一個山洞”代指韶山滴水洞。
毛澤東此次在韶山一共住了10晚11天。其間他所思所慮所分析決定的問題,當時隨毛澤東南巡的中央辦公廳副主任、中央警衛團團長張耀祠在回憶錄中說:毛澤東回韶山就是進一步籌畫發動“文革”的措施、規模;他認為上引致江青的信其基本內容是在滴水洞形成的,只是在武漢才加上頭尾。至於他具體研究和決定了什麼,尚是黨史專家研究的課題。但人們仍可從主席在滴水洞工作的茶餘飯後及其它休息時間,與身邊工作人員和當地幹部的閒話裏,從領袖的起居飲食裏,窺見他永遠保持艱苦樸素的本色,幽默風趣的談吐,平易近人的態度和他對當時一些頭腦發熱的做法的不滿,以及他臨行前對故土的眷眷深情。
毛澤東生活一直非常樸素。在滴水洞和在北京一樣,一日兩頓飯,分別是下午兩點和晚上十一點。用餐一般不超過四菜一湯。即使來了客人,也最多只加兩道菜。這裏有當年湖南省委接待處特級廚師石蔭祥在滴水洞為主席主廚留下的菜譜:
紅燒鯽魚 火焙米蝦炒辣椒
苦瓜燒肉 青炒馬齒莧
雄魚頭打蔥湯 乾飯二兩
烤玉米一只或稍加麵條
主席到韶山帶來的除舊草席、舊拖鞋和被單外,便是八大箱子書——大多是繁體字線裝本,古色古香。
主席的生活就是如此的簡單樸素,據衛士長李銀橋回憶:1953年底到1962年底前後9年,毛澤東沒有添過一件新衣服;60年代國家困難時期,毛澤東一連數日不沾肉味,帶頭艱苦奮鬥。這種克勤克儉的精神,不是很值得我們今天提倡和發揚嗎?
滴水洞和韶山賓館是一家,所以工作人員,特別是這次隨主席而來的工作人員都想去參觀主席故居和韶山賓館對面的陳列館。一天中午,隨行人員去陳列館參觀。汽車停在外面,人們有說有笑陸續上車。主席細聲問貼身服務員:“你們都上去,去麼子好地方?”
服務員笑道:“我們去瞻仰您的舊居,還要參觀陳列館。”
另有服務員熱情地對主席介紹說:“新建的陳列館好氣派好精緻哩!主席,您也去看看吧!”
主席搖搖寬厚的大手,頓時消失了先前的興致,但不失詼諧地說:“你們去吧。我不去,我知道我在那裏站崗!”(意指陳列館中的毛澤東塑像)
主席的“笑話”,服務員聽起來挺輕鬆,挺生動,事後還傳開去。可是,偉人的心事卻非常沉重,又有誰瞭解他的心思呢?
毛澤東一貫反對個人崇拜,更反對把領袖人物神化。早在1948年8月15日,他給華北大學校長吳玉章的信中,就堅決反對把他的名字與馬、恩、列、斯並列,指出這是錯誤的。他說:“中國革命的經驗是包括中國共產黨人(毛澤東也在內)根據馬、恩、列、斯理論所寫的某些小冊子及黨中央各項規定、路線和政策的檔在內。因此,不能說毛澤東主義。”
解放初期,毛澤東聽說湖南準備為他修一條公路通韶山,並專為他建一座房子時,他立即致函湖南省委書記黃克誠、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王首道並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三書記鄧子恢:
克誠、首道並告子恢同志:據說長沙地委和湘潭縣委正進行在我的家鄉為我建築一所房屋並修一條公路通我的家。如果屬實,請令他們立即停止,一概不要修建,以免在人民中引起不良影響。是為至要。
毛澤東
九月二十日
早在是年5月20日,毛澤東對瀋陽市政府為他建銅像問題在新聞攝影局的公函上批示:“鑄銅像影響不好,故不應鑄。”並在公函“鑄毛主席銅像”字樣旁批:“只有諷刺意味。”10月27日,他得到北京市政府關於在天安門建立毛澤東大銅像的建議時,批轉周恩來:“不要這樣做。”
然而複雜的政治形勢,被林彪“四人幫”之類政治騙子加以利用,使古老的中國大地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掀起了一股“造神運動”。毛澤東的話被當成教條,被神化。“句句是真理”,“一句頂一萬句”,到處是紅語錄;毛澤東瓷像、石膏像、花崗岩雕像在各大機關、工廠、街道、廣場舉目皆是;所謂“大樹特樹”、“絕對權威”,口號一聲比一聲響。
對此,毛澤東曾明確說過:“我歷來不相信,我那幾本小書,有那樣大的神通。現在經他(指林彪)一吹,全黨全國都吹起來了。”對舉目所及的各類塑像,毛澤東曾當面指責黃、吳、葉、李、邱:“你們睡大覺,讓我四處站崗。”並於1967年7月5日,明確指示林彪、周恩來:“此類事情勞民傷財,無利有害,如不制止,勢必刮起一陣浮誇風。”並要求林、周在“碰頭會上討論一次,發一指示,加以制止。”
1967年12月,在“紅衛兵”的發起下,修通了韶山鐵路。通車前,毛澤東在湖南省委關於韶山鐵路通車的電報上指示:“絕對權威的提法不妥……大樹特樹的說法也不妥。”並明令禁止為他74歲生日祝壽,更反對韶山鐵路在他的誕辰日剪綵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