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會昌
1934年
《清平樂·會昌》寫於1934年。這一首清平樂,於菩薩蠻一樣,表露了同一心情。”當時,中共和紅軍由博古,周恩來和李德(德國人)“三人團”領導。毛澤東被排擠出了領導集團,在會昌“養病”。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1957年1月。
東方欲曉,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
顛連直接東溟。
戰士指看南粵,
更加鬱鬱蔥蔥。
【注釋】
會昌:縣名,在江西省東南部,東連福建省,南經尋烏縣通廣東省。1929年,毛澤東為開辟贛南根據地,率領紅軍到過會昌,以後又常途經和居住在這裏。這首詞是1934年夏天作者在中共粵贛省委所在地會昌進行調查研究和指導工作時所作。
莫道君行早:舊諺:“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踏遍青山人未老:詩人自注:“1934年,形勢危急,准備長征,心情又是鬱悶的。這一首《清平樂》,如前面那首《菩薩蠻》一樣,表露了同一的心境。”本句的“人”和上句的“君”,都指作者自己。
這邊:指中央革命根據地南線。
會昌城外高峰:指會昌城西北的會昌山,又名嵐山嶺。詩人在60年代曾回憶說:會昌有高山,天不亮我就去爬山。
顛連:起伏不斷。東溟(míng):指東海。
南粵:古代地名,也叫南越(今廣東、廣西一帶)。這裏指廣東。
【譯文】
東方就將初露曙色,但請不要說你來得早。我遍踏青山仍正當年華,這兒的風景最好。會昌縣城外面的山峰,一氣直接連去東海。戰士們眺望指點廣東,那邊更為青蔥。
【背景】
1934年7月,敵軍重兵開始向根據地中心地區進攻,形勢十分嚴峻,第五次反“圍剿”敗局已定。此時,毛澤東正在會昌縣城東門外的文武壩參加粵贛省委擴大會議。毛澤東登上會昌山。眼前群山晨景,想到當前危急形勢,毛澤東頓生感慨,於是吟誦《清平樂·會昌》的初稿,回到文武壩住處揮筆寫下了《清平樂.會昌》。
【賞析】
毛澤東的這首詞寫於長征即將開始之際戰事非常危急,國民黨軍對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圍剿”達到高峰。1933年9月,蔣介石調集百萬大軍,對紅色根據地發動了規模空前的第五次“圍剿”。由於博古、李德執行王明的“左”傾軍事路線,紅軍和根據地陷入極其危險的境地。1934年4月底,廣昌失守,國民黨軍隊占領了中央根據地北大門,並繼續向前推進。南方戰線,國民黨投入重兵,向尋烏、安遠、重石、清溪、筠門嶺等地區進攻,企圖打開中央根據地的南大門,奪取瑞金。經過數月的鏖戰,紅軍損失慘重,根據地的面積縮小。毛澤東卻受到了“左”傾教條主義者的排擠,被剝奪了兵權,加上身體欠佳,心情十分苦悶。
1931年10月26日,紅軍解放了會昌,中共粵贛省委、省政府就設在會昌城外五六裏處的小鎮文武壩。由於特殊的曆史原因,毛澤東與會昌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曾經親率紅軍,在會昌戰鬥過。
毛澤東名義上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主席,但實際上沒有任何實權。博古仍覺得他礙事,建議他去上海休養。李德則提議他去莫斯科休養。毛澤東當然明白博古和李德的用意,便說:“我不去,我不離開蘇區,不離開中國。我身體還可以,就到粵贛省去休息吧!”
1934年4月下旬,經過周恩來同意,毛澤東帶了王首道、周月麟和朱開銓3個巡視員,離開瑞金到會昌視察並指導工作。贛南軍區司令員龔楚去看他,兩人促膝長談。毛澤東喟然長歎,說:“我自從參加革命以來,受過3次開除中委和8次嚴重警告的處分,這次更將造成失敗的責任,完全推在我的身上。現在,可不是我們井岡山老同志的天下了!”說時,竟淒然淚下。
毛澤東在粵贛省的幹部的陪同之下,登上會昌城西北的高峰會昌山(又名嵐山嶺)。毛澤東望著逶迤的山巒,觸發了詩興,寫下《清平樂·會昌》一詞。他的心情雖然苦悶,但並不消沉。詩人豪邁地宣稱自己“踏遍青山人未老”。詩人所看到的是,“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而遠望南粵,“更加鬱鬱蔥蔥”。“風景這邊獨好”的獨白,更加表達出詩人的樂觀、豁達之情,以及對革命前途的堅定信心。
這就是毛澤東!他身處逆境,心中所想的,始終是黨的事業,始終對未來充滿信心。
毛澤東寫罷這首詞之後,很快就離開了會昌。他接到來自瑞金的急信,要他趕回去。就在他登上會昌山那天,中共中央書記處和中革軍委已做了重要決定,發布了《給六軍團及湘贛軍區的訓令》,派遣任弼時、蕭克、王震率紅六軍團向湖南西南方向突圍西征。這預示著,空前絕後、舉世矚目的長征就要開始了。
【題解】
這首詞,毛澤東曾有注雲“一九三四年,形勢危急,准備長征,心情又是鬱悶的。這一首清平樂,如前面那首菩薩蠻一樣,表露了同一心情。”當時,中共和紅軍由博古,周恩來和李德(德國人)“三人團”領導。毛澤東被排擠出了領導集團,在會昌“養病”。贛南軍區司令員龔楚去看他,酒後毛澤東喟然長歎,“我自從參加革命以來,受過三次開除中委和八次嚴重警告的處分,這次更將造成失敗的責任,完全推在我的身上。現在,可不是我們井岡山老同志的天下了!”說時竟淒然淚下。(龔楚《我和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