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思想研究

毛澤東對美軍斗爭的戰略策略思想

軍事思想史研究 軍事歷史  2013年第3期


摘要: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從戰略和全局上謀劃對美軍事斗爭的大政方針,奪取并把握斗爭主動權。其基本觀點是:美帝國主義是紙老虎,也是真老虎;跟美國的事,就大局上說還是和平解決;對待美國戰爭的政策,第一反對,第二不怕;要立足于最壞的可能,準備應付最壞的情況;利用矛盾,聯合多數、孤立美國;要善于摸清美國的政策底盤;對美斗爭要靈機應變,主動在我。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始終高度關注與美國的關系。他以偉大政治家、戰略家的遠見卓識,深刻洞察世界大勢和中美關系變化,謀劃對美軍事斗爭的大政方針,以靈活的斗爭策略,把握對美斗爭主動權,卓有成效地解決了在國力遠不如對手的情況下,保持國家的獨立自主,保證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問題。毛澤東對美軍事斗爭的實踐活動和戰略策略思想,對認識和解決當今中美關系的重大問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美帝國主義是紙老虎,也是真老虎

毛澤東敏銳洞察到美國全球戰略的致命弱點,做出“美國就是個紙老虎”的科學論斷。他辯證地分析指出:“美帝國主義看來好像很強,實際上也是帝國主義中最強的,但也很弱。它的兵力分散得很薄,它在歐洲要駐兵,在亞洲也要駐兵。……美帝國主義的力量雖然不小,但如此分散,到處都有,結果是到處都不頂事”。①他提出了關于美國的“釘子論”和“跳蚤論”,形象地比喻說:“美國在全世界釘了許多樁子,把它自己的腿也釘在樁子上了”。②美國“霸占的地區太寬,它的十個指頭按著十個跳蚤動不了啦,一個跳蚤也都抓不住。力量一分散,事情就難辦了”。③毛澤東對如何同美國這個“紙老虎”作斗爭進行了精辟闡述,指出:“從本質上看,從長期上看,從戰略上看,必須如實地把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看成紙老虎。從這點上,建立我們的戰略思想。另一方面,它們又是活的鐵的真的老虎,它們會吃人的。從這點上,建立我們的策略思想和戰術思想”④,“從戰略上說,完全輕視它。從戰術上說,重視它。跟它作斗爭,一仗一仗的,一件一件的,要重視。現在美國強大,但從廣大范圍、從全體、從長遠考慮,它不得人心,它的政策人家不喜歡,它壓迫剝削人民。由于這一點,老虎一定要死。因此不可怕,可以輕視它。但是,美國現在還有力量,每年產一億多噸鋼,到處打人。因此還要跟它作斗爭,要用力斗,一個陣地一個陣地爭奪。這就需要時間”。⑤

二、跟美國的事,就大局上說還是和平解決

毛澤東從長遠的戰略觀點出發、從全球戰略的角度看待中美關系。他認為,“國際問題只能通過和平道路解決,不能用武力解決”⑥ 。不同的制度是可以和平相處的。“我們不要同美國用戰爭解決問題”⑦。希望美國也采取和平共處的政策,“和平為上”。

毛澤東主張用和平談判解決中美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新中國成立之初,對美國政策的首要問題,是突破美國的孤立、封鎖和禁運,毛澤東對中美關系一直抱有良好的愿望。朝鮮戰爭結束后,他就提出了爭取緩和國際緊張局勢、打破美國的孤立封鎖政策的總方針。1954年5月,美國代表在日內瓦國際會議上主動表示愿意就美在華被關押人員和中國在美留學人員的回國問題進行接觸。這是美國第一次表示要同新中國接觸。毛澤東不失時機地提出同美國談判的建議,以緩和雙方緊張的關系。同年8月,他在會見英國工黨代表團時,批評了美國的對華政策,請英國做一下美國的工作,規勸美國不要采取與中國為敵的政策。1955年5月,毛澤東明確提出愿意同美國簽訂和平條約的主張:“我們愿意用和平的方法來解決存在的問題。打仗總是不好的”⑧。 1958年8月,中美日內瓦大使級談判開啟;9月,在炮擊金門開始后,他又強調: “跟美國的事,就大局上說,還是談判解決,還是和平解決”⑨。

毛澤東處理中美關系,始終從維護世界和平、保障國家和平建設的大局考慮,緊緊扭住關鍵性問題,采取嚴肅而靈活的現實態度。一方面表示不示弱的堅定立場,最大限度地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另一方面,始終保持高度冷靜和克制,務實、慎重地處置對美關系的一切重大問題。每項重要措施都要聯系到國際國內斗爭的全局反復思考,精心謀劃,相機行事,慎之又慎,三思而行。力避因中美直接沖突而導致局部戰爭或大規模軍事沖突,展現出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務實的戰略風格。

三、對待美國戰爭的政策:第一,反對;第二,不怕

毛澤東堅信,和平要靠斗爭去爭取、靠斗爭去維護。他認為,遏制戰爭的方法很多,既可以“以交制戰”,也可以“以戰制戰”。他歷來主張,在同一切國內外反動勢力的斗爭中,不僅要敢于斗爭,更要善于斗爭。毛澤東敢于和善于應對美國的挑戰,積極領導反封鎖、反遏制斗爭。他告誡人們:美國人說話不算數。不要對美國人抱有幻想:“如果說要防止幻想,我想要防止對美國的幻想。”⑩

毛澤東一方面堅持和平為上,呼吁共同努力防止和制止戰爭,爭取盡可能長的和平環境;另一方面,他認為怕也沒用,要打就打。敵人越兇越不要怕它。“不要看美國人很兇,他很怕我們。解放戰爭快勝利的時候,他天天計算我們離青島有多遠,我們一接近,他就溜了”⑪。毛澤東指出:中國人就是敢于在太歲頭上動土。中國人民有這么一條:和平是贊成的,戰爭也不怕,兩樣都可以干。我們有人民的支持。我們要求和平,但是“如果帝國主義一定要發動戰爭,你害怕有什么用呢?你怕也好,不怕也好,戰爭反正要到來。你越是害怕,戰爭也許還會來得早一些。因此,我們有兩條:第一條,堅決反對戰爭;第二條,如果帝國主義一定要打仗,我們就同它打。把問題這樣想透了,就不害怕了。當然,我說不害怕的意思,并不是說可以睡大覺,而是說要斗爭。”⑫

美國是可以打敗的。毛澤東認為,對美國的侵略不僅要敢打,而且是可以打勝的。經歷過抗

美援朝戰爭血與火的較量,毛澤東針對悲觀論者明確提出,美帝國主義強大還是強大,但是可以戰勝的。他認為:“勝利的信念是打出來的,是斗爭中間得出來的。比如,美國人是可以打的,……而且是可以打敗的。要打破那種美國人不可打、不可以打敗的神話。”⑬抗美援朝戰爭使中國人民摸了一下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軍隊的底,認識到美帝國主義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同時也讓美國人明白了一件事,就是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惹翻了是不好辦的。

四、立足于最壞的可能,準備應付最壞的情況

毛澤東一貫主張,對于來自美國的戰爭威脅,要認真準備,真準備而不是假準備,而且要立足于最復雜最困難的局面,從最壞的可能出發部署工作。

毛澤東指出:世界上的事情總是這樣,你準備不好,敵人就來了;準備好了,敵人反而不敢來。“人民不要戰爭,可是要有戰爭的準備”,⑭就是要準備打仗,沒有準備就危險。“做好了一切準備,即使發生最困難的情況,也不會離原來的估計相差太遠。”⑮針對有些人提出的戰備造成浪費的觀點,毛澤東精辟指出,戰備不是浪費,即使敵人不來也不是浪費;如果你準備好了,敵人可能不會來,而你沒有準備好,敵人可能就來了。為此,要把工作放在最壞的基礎上來設想,事先多估計幾種可能性,立足復雜困難情況,從最壞的可能出發部署工作。這是毛澤東指導對美斗爭乃至整個外交斗爭的基本原則。毛澤東深知,在帝國主義、霸權主義仍然肆虐的世界里,必須對可能的侵略戰爭保持高度警惕,隨時做好反侵略戰爭準備。他強調:“在資產階級掌握國家機關和軍隊的國家,我們如果只作和平取得革命勝利的打算,那是要吃虧的,因為我們并不是資產階級的參謀長,他讓不讓你和平取得勝利,并不決定于你的主觀愿望。”⑯美國人來不來,要做兩手準備。毛澤東認為,做好了應付最困難最復雜局面的準備,才能夠從容應付各種局面,才不至于一旦出現這種局面而驚惶失措,從而把戰爭準備建立在最穩妥、最可靠的基礎之上。“根本的就是這兩條:一是爭取最有利的局面;二是準備應付最壞的情況。”⑰要充分估計最壞的可能,以便有備無患,在任何時候都能保持主動。20世紀60年代末,毛澤東曾就美國可能入侵中國一事,進行認真籌劃,強調加快大、小三線建設,研究應對美國可能入侵的戰略構想和戰法,要求在物質和精神上準備打仗。

五、利用矛盾,聯合多數、孤立美國毛澤東明確提出,要團結一切愿意和平的力量(包括政府在內),孤立和分化美國,為中國外交制定了“利用矛盾,爭取多數、反對少數,各個擊破”的方針。他反復告誡人們:資本主義世界是很不統一的,四分五裂的。“所謂西方團結是一句空話。團結也是有的,……但是要求‘團結’在美國的控制之下,在原子彈下面要求他的大小伙伴們向美國靠攏,交納貢物,磕響頭稱臣,這就是美國人的所謂團結。這種形勢,勢必走向所謂團結的反面:四分五裂。”⑱美國內部也是有矛盾的,艾森豪威爾集團內部,也不那么簡單,也有兩面性。因此,“對美國這樣的國家也不是沒有文章可做”。“應當利用他們內部的矛盾”,“我們要對許多國家,……凡是有可能的,都要進行工作。甚至像泰國這樣的國家,它在我國附近,也是怕我們的,也要進行工作。同時對美國要使它分化,使它孤立,孤立以后它總要分化的。”⑲“我們要跟一切愿意和平的人合作,來孤立那些好戰分子,就是孤立美國當局,主要還是那里頭急于要打仗的那一派。”⑳

20世紀50至60年代, 毛澤東領導中國黨和政府積極支持世界各地的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加強對亞非拉美“中間地帶”的外交。他頻繁地接見來自三大洲的代表,宣傳他的國際理論,介紹中國革命的經驗,并對這些國家的革命運動提供各種援助,在美蘇兩極格局之外求生存、求發展;充分利用美蘇爭霸帶來的歷史性機遇,動員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反對美國霸權的國家,并對西方發達國家做了大量耐心細致的工作,改善同日、英、法等國家關系,形成了一個針對美國的隱形的包圍圈,同時爭取與美國政府改善關系,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六、要善于摸清美國的政策底盤

毛澤東善于摸清和識破美國模糊戰略后面的真實意圖,明白中美兩國對峙的極限所在。1958年8月,炮擊金門是對美國的戰略偵察戰。“金門炮戰,意在擊美”,就是牽制美軍,試探美國對新中國的戰略意圖,尤其是美臺的所謂“共同防御”的范圍是否包括金門、馬祖。為此,毛澤東將多種斗爭手段巧妙結合起來,精心組織實施。一是“火力偵察”。9月3日電告福建前線部隊,于9月4、5、6日三天暫停炮擊,目的是觀察蔣軍行動,靜觀國際動態,主要是美國的反映。9月7日起,美軍出動軍艦到金門海域為國民黨軍護航,毛澤東指示前線“只打蔣艦,不打美艦”,如果美艦開火,沒有命令不準還擊。二是實施“外交偵察”。在炮擊正酣之時,毛澤東同意與美國恢復大使級會談。他給周恩來和黃克誠的信中指出:“華沙談判,三四天或者一周以內,實行偵察戰,不要和盤托出”。三是實施“法律偵察”,公布領海劃界。9月4日,在炮擊和封鎖金門10天后,中國政府發表關于12海里領海權的聲明,指出:一切外國飛機和軍用船舶,未經中國政府許可,不得進入中國領海及其上空。這是毛澤東親自主持研究、深思熟慮之后做出的維護中國海洋權益的重大決策。通過上述途徑,毛澤東摸清了美國對臺政策的底盤,認為美臺“共同防御條約”主要是防御性質,是要給蔣帶上籠頭,而不是要放蔣出籠,美國并不愿意為蔣的利益而輕易冒險同中國發生直接的軍事對抗。此后,毛澤東審時度勢,重估了美國對臺政策,改變了先收復金、馬等沿海島嶼,再收復臺、澎的戰略構想,形成把金、馬留在蔣介石手中,待時機成熟時將臺、澎、金、馬一起解決,使蔣軍守而不撤,使美國不得脫身,有意擴大美蔣矛盾的戰略性決策,挫敗美國劃峽而治的陰謀;通過后來的炮擊還摸清了美國希望和談的底牌。正是由于摸清了美國的政策底牌,之后的兩年內,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大幅度壓縮軍隊數量,減少軍費開支,以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

七、靈機應變,主動在我

毛澤東處理中美關系,注重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將軍事、政治、外交等多條戰線相結合,做到有理、有利、有節,靈活巧妙運用斗爭策略,達到使對手“每天緊張,他不曉得我們要怎樣干”的奇妙效果,牢牢掌握斗爭的主動權,進退有序,爭而不破,體現了極其高超的斗爭藝術。

炮擊金門,是毛澤東純熟地綜合運用政治斗爭、軍事斗爭、外交斗爭和輿論宣傳攻勢的一次重大戰略行動。毛澤東指導炮擊金門始終貫穿“靈機應變,主動在我”21的斗爭原則。他明確提出“直接對蔣、間接對美”,把炮擊金門、提出臺灣問題和支持中東人民反美斗爭結合起來,使其相互配合,互為后盾;適時地改變和調整部署,靈活運用策略方針,精心選擇炮擊時機、規模和方式,打炮的日期幾經變動,不斷調整炮擊的方式。先是對金門諸島實施了44天的全面炮火封鎖,經過6次大打、83次中小打和上千次零炮射擊,使金門國民黨軍陷入嚴重的困境,使美國當局進退兩難。1958年10月6日至1961年12月中旬,毛澤東采取高度靈活的策略,以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半停半打,以及隔日打炮的方式,虛虛實實,引而不發,打而不登,封而不死,完全立于主動地位,從而穩住了金門國民黨軍,沉重打擊了蔣介石反攻大陸的囂張氣焰和美國政府企圖制造“兩個中國”的陰謀。

作者:趙魯杰,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和百科研究部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肖顯社


①《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14頁,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

②《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10頁。

③《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47頁。

④《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461頁,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

⑤《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314頁。

⑥《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61頁。

⑦《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92頁。

⑧《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273頁。

⑨《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420頁。

⑩《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249頁。

⑪《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252頁。

⑫《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18頁。

⑬《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330頁。

⑭《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383頁。

⑮《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330頁。

⑯《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301頁。

⑰《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330頁。

⑱《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454頁。

⑲《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217頁。

⑳《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215頁。

  21《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436頁。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權利歸香港毛澤東詩詞網所有 關於我們 站長統計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澤東詩詞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