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思想研究

論毛澤東建設新中國的愿景與中國夢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當年的毛澤東56歲,經過革命戰爭的艱難錘煉和卓越才能的顯示,他的中國人民領袖地位得到全黨和全國人民的衷心擁戴。在領導新中國建設的實踐中,毛澤東滿懷大志,心揣愿景,致力于將新中國帶進世界先進行列。在黨中央率領中華民族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今天,毛澤東建設新中國的愿景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思想遺產和豐富的現實啟示。
  一、新中國初期毛澤東謀劃國家建設的幾個時間概念
  新中國的建設起步維艱。鴉片戰爭后一百多年的衰敗,民族戰爭和國內戰爭的摧殘,以及國際社會反動勢力的打壓,使百廢待興的中國面臨重重困難,處于貧窮落后的中華民族充滿對未來的憧憬。執政的中國共產黨能夠給中國人民帶來什么?中華民族的命運將發生怎樣的改變?毛澤東以循序漸進的謀劃表達著新中國的建設愿景。
  “歷史是以若干年為單位來計算的”。[1]340毛澤東建設新中國的謀劃,既有當下目標的任務設定,又有遠大目標的愿景揭示。具有戰略家氣質的毛澤東,將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統一,顯示了其謀劃新中國建設的卓越智慧。以下幾個時間概念體現了毛澤東和黨中央領導人民發憤圖強的中國故事。
  三年準備,十年建設。1950年6月黨的七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要用3年或者更多一點的時間爭取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為有計劃地進行經濟建設準備條件。1951年2月,毛澤東在政治局會議上明確提出“三年準備,十年計劃經濟建設”的想法。同年3月30日,毛澤東審閱劉少奇全國第一次組織工作會議的報告上寫道:“三年準備十年建設的思想,請你在會議中講一下,使他們有所準備”。[2]206按照這個想法規定的時間,新中國在1952年底順利實現了恢復國民經濟的任務。
  15年向社會主義過渡。新中國建設的歷史起點是新民主主義社會,《共同綱領》沒有提社會主義前途,黨中央在發展戰略上設計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一個過渡期。根據薄一波回憶,毛澤東第一次談向社會主義過渡問題是在1952年9月24日的中央書記處會議上,他說:“10年以后會怎么樣,15年以后又怎么樣,要想一想”。[3]151毛澤東講這個話的意思,說明他的頭腦里對向社會主義轉變已經有了比較明確的進度表。這個過渡期的時間概念雖然與原先建設新民主主義社會的設計有所變化,主要的區別在于15年時間概念的理解,即究竟是15年后開始過渡,還是15年完成過渡。按照毛澤東的進度表,顯然他的意思是從現在就開始過渡,15年后的中國將結束新民主主義社會。毛澤東的這個想法為黨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定了基調,而實際進程大大壓縮了預定的時間,原先準備花15年的過渡任務經過3年就完成了,到1956年底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起來。
  20年完成中國的工業化。在1945年黨的七大上,毛澤東明確提出“使中國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4]1081的目標。1949年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他在報告里詳細分析了中國以農業和手工業為主體的經濟構成后認為:我國百分之九十的經濟“和古代沒有多大區別”,[5]1430強調“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先進的工業國”,建立起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才可以說真正站立起來。[5]1433“中國民族和人民要徹底解放,必須實現國家工業化”。[1]223毛澤東有一個20年完成工業化時間概念,他計劃在黨執政后用3年時間作準備,“從一九五三年起,我們就要進入大規模經濟建設了,準備以二十年時間完成中國的工業化。”[1]207由此推及,毛澤東希望在1973年左右完成從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的任務。這個預期實現的目標因指導思想堅持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實踐而受挫,從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的任務沒有實現。
  50年建成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在舊中國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經濟文化落后是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現實國情,毛澤東對此有清醒的認識。1955年3月21日,他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講話指出:“在我們這樣一個大國里面,情況是復雜的,國民經濟原來又很落后,要建成社會主義社會,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我們可能經過三個五年計劃建成社會主義社會,但要建成為一個強大的高度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國家,就需要有幾十年的艱苦努力,比如說,要有五十年的時間,即本世紀的整個下半世紀。”[1]390這里,毛澤東給出的時間不是很確定,用“比如說”來表述有模糊性,但它傳遞了用“半個世紀”致力建設強大社會主義國家的意思。按照毛澤東頭腦里的進度表,從1949年到20世紀結束的50年里,中國將實現建設社會主義偉大國家的目標。
  以上幾個時間概念,是毛澤東籌劃新中國建設的計劃。雖然在實踐過程中完成的情況有些變化,有的任務提前完成,有的任務因各種主客觀因素影響遭遇挫折,但從新中國初期的建設看,基本上是有計劃地按照時間進度在發展的。從一個階段預期目標的實現到進入下一個階段的預期目標,新中國的建設一步步向著計劃的愿景發展。
  二、毛澤東的“愿景意識”與百年“中國夢”
  眼光深遠是英明領袖的素質之一,作為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具有很強的“愿景意識”,有計劃地領導人民一步步實現前進的目標,是他的思想和實踐的顯著特征。毛澤東曾說,計劃的用處“是有一個長遠的目標,使人們的眼光不被限制在眼前走出的一步。這種計劃只是一個大方向,還要用每一個五年計劃和每一年的年度計劃去加以具體化”[1]452,“我們有一個一定的發展方向,有一個社會發展的規律可以把握,應該是心安的。”[1]494這樣的計劃觀念促使毛澤東在領導國家建設中始終有著鮮明的愿景意識。
  建國初期毛澤東就立志“把我們的祖國建設成為繁榮強盛的國家”[1]211。起初的愿景意識還顯得比較籠統。1954年9月15日,毛澤東在第一屆全國人大會議上的開幕詞中提出“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的總任務,指出:“準備在幾個五年計劃之內,將我們現在這樣一個經濟上文化上落后的國家,建設成為一個工業化的具有高度現代文化程度的偉大的國家”。[1]350這里,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偉大國家的思緒集中在工業化和現代文化上。這是針對經濟文化落后的現狀而形成的初步認識。
  隨著新中國建設的發展,毛澤東的愿景意識在內容上豐富和清晰起來。1956年1月25日,他在一次會議的講話中指出:“我國人民應該有一個遠大的規劃,要在幾十年內,努力改變我國在經濟上和科學文化上的落后狀況,迅速達到世界上的先進水平。”[6]2這里加入了“科學”的內容。當時,世界上正在掀起戰后科學技術革命的浪潮,黨中央開始醞釀向科學進軍的部署。因此,科學技術也就成為毛澤東認知社會主義強國的一個方面,他的愿景意識增添了著力改變“科學落后”的思想。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期間的談話中第一次形成了“四個現代化”的說法,他說:“建設社會主義,原來要求是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科學文化現代化,現在要加上國防現代化。”[7]11620世紀60年代初,周恩來總理對“四個現代化”有詳細的闡述,并在1964年第三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正式提出兩步走的計劃,即第一步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顯然,“四個現代化”成為黨中央的愿景目標。這個提法一直沿用到20世紀末,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在講話中還經常使用。雖然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一個國家現代化的認知已經不再局限于工業、農業、科學技術、國防的現代化上,但“四個現代化”的提法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代表著黨和人民憧憬的愿景。在毛澤東那里,“四個現代化”就是社會主義強國的具體化,也是毛澤東“中國夢”的體現。
  毛澤東的頭腦里有一個百年中國夢。據相關資料記載,曾有兩個外國人問詢過毛澤東關于中國愿景的問題。一個是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他先后于1960年和1961年兩次訪問中國,毛澤東都與他見面會談。另一個是延安時期的美國朋友斯諾,于1960年重訪中國,毛澤東接見了他。蒙哥馬利問毛澤東:“五十年以后中國的命運怎么樣?那時中國會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了。”[7]189斯諾問毛澤東:“主席認為中國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在每人每年平均收入方面達到美國現有的水平?”[7]215兩個外國人都問到中國實現發展目標的預期時間問題,毛澤東在回答他們時都表達了這樣的看法:中國一定能趕上和超過美國,但要經過一段時間,“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經濟,在中國,五十年不行,會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時間……在我國,要建設起強大的社會主義經濟,我估計要花一百多年”。[7]301毛澤東多次使用“一百年”的概念。他還曾說:將來所有的人都要讀書,都要大學畢業,“要做到全國人民都從大學畢業要一百年。”[6]6
  關于時間問題,毛澤東的中國夢在說法上前后有一些變化。原先,毛澤東預期的時間不是一百年而是五十年。建國后的一段時間里,他領導黨中央作出的部署經常以五十年作為愿景目標。經過實踐探索,毛澤東對社會主義建設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有了更深的認識。從文獻資料可以看出,在遭遇20世紀五十年代后期急躁冒進的挫折以后,毛澤東開始將實現愿景的時間調整為一百年。1959年2月22日,毛澤東審閱一篇新聞稿,原文寫道:“1958年大躍進的成就證明,我國人民將在一個時期內把我國建成為一個經濟上、文化上繁榮昌盛的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毛澤東將“一個時期內”,修改為“一個不是很短但也不是太長的時期內”。[8]55很明顯,這個修改反映了毛澤東在遭遇挫折后的思想謹慎。1962年,他在七千人大會上發表講話就講得更直接更清楚了。毛澤東指出:“中國的人口多、底子薄,經濟落后,要使生產力很大地發展起來,要趕上和超過世界上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沒有一百多年的時間,我看是不行的。也許只要幾十年,例如有些人所設想的五十年,就能做到。果然這樣,謝天謝地,豈不甚好。但是我勸同志們寧肯把困難想得多一點,因而把時間設想得長一點……把時間設想得長一點,是有許多好處的,設想得短了反而有害。”[7]302從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時間變化,反映了毛澤東對中國夢有了更切實際的認識,其中,強調困難的思想反映了他對建設社會主義強大國家任務艱巨的告誡。
  毛澤東百年中國夢里有兩個目標,一個是蘇聯,一個是美國。前者是為中國建設增添信心,看到的是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的希望。后者是為中國建設樹立一個追趕目標,力求趕上和超過資本主義發達國家。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功使毛澤東決心以它為學習榜樣,通過走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國繁榮富強的目標。“蘇聯建成社會主義的偉大歷史經驗,鼓舞著我國人民,它使得我國人民對于在我國建成社會主義充滿了信心。”[1]431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代表著國際的先進水平。毛澤東從建國初期就下決心要發奮努力趕超美國,他的心里總是憋著一股氣,說:“我們是一個新中國,雖然號稱大國,但是力量還弱。在我們面前站著一個強大的對手,那就是美國。美國只要有機會,總是要整我們”。[1]3711954年12月11日,毛澤東會見緬甸總理吳奴時說:“像我們這一類國家受過很多氣,亞洲、非洲國家都是多年來受帝國主義大國的氣的。這些帝國主義國家主要的就是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日本。我們現在還在受氣。總有一天,我們真正獨立起來,把自己的國家搞好,就可以少受一點氣。”[1]3801957年底毛澤東赴莫斯科參加俄國十月革命40周年慶典,發表講話提出“趕超英國”的口號。五十年代后期,“趕英超美”目標廣泛宣傳并在中國掀起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潮。雖然這個理想化和簡單化的追趕行動造成盲目冒進的失誤,但趕超世界先進國家的愿望則記載了中國人民實現中國夢的一段經歷。
  毛澤東的百年中國夢,起算時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1949年,到建成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時間終點在2049年。毛澤東的百年中國夢與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步驟和預期目標相吻合。后毛澤東時代的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在新的道路探索中面貌已經煥然一新。進入21世紀以來,黨領導中國人民通過改革開放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快速發展的成就舉世矚目。黨的十八大后,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情闡述中國夢,是毛澤東百年中國夢的承續和延伸。在歷史實踐和經驗的基礎上,中國夢的涵義更深刻、內容更豐富、語言更新穎,它振奮和激勵著中國人民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愿景而不懈奮斗。
  三、毛澤東“中國夢”思想遺產的現實啟示
  1840年鴉片戰爭發生,標志著古代中國領先世界輝煌歷史的終結,落伍時代和國家衰敗使中國人民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泥潭。在奮起抗爭的實踐中,實現國家統一、民族獨立,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夢。這個夢的核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核心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接續奮斗中代代傳遞接續。歷史進程將這個偉大的中國夢分為兩個時段,即近代與現代,由此也形成兩個百年中國夢。從1840年至1949年的百余年里,期待民族獨立和國家統一,是第一個中國夢,這個夢已經實現,它為實現第二個中國夢創造了前提條件。從1949年到2049年的一百年,期待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是第二個中國夢,這個夢正在實現過程中。毛澤東百年中國夢的思想給現代中國留下了寶貴的歷史遺產,具有豐富的現實啟示。
  第一,強烈的使命意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中國夢注入了強大的前進動力。引領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確立的價值取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與黨的使命和職責完全相一致。毛澤東指出:中國共產黨人一切奮斗的目的“在于建設一個中華民族的新社會和新國家”,使中國“變為一個政治上自由和經濟上繁榮的中國”,“變為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9]663他深切認識到,只有使中國繁榮富強起來,才能使我們的民族在世界上真正站立起來。“我國從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起,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中期,共計一百零五年時間,全世界幾乎一切大中小帝國主義國家都侵略過我國,都打過我們”,“如果不在今后幾十年內,爭取徹底改變我國經濟和技術遠遠落后于帝國主義國家的狀態,挨打是不可避免的。”[7]340毛澤東的中國夢始終表現出強烈的使命感,并且將黨的使命轉化為推動中國發展的實踐。這樣的使命意識源自于中國社會的需要,是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而不懈奮斗的動力源泉。在當前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中國夢必須有強烈的使命意識。
  第二,顯著的民族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中國夢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持。古代中國兩千多年居于世界先進水平的歷史事實,是中華民族卓越的創造能力,顯著的聰明智慧和勤勞敬業、艱苦奮斗的優良秉性造就的。近代中國的衰敗,是制度落后和統治階級腐朽的結果,中國人民憑借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經歷各種失敗曲折,克服各種艱難險阻,戰勝各種風險挑戰,以一系列出色的成績證明了中華民族的卓越能力、聰明智慧和優良秉性。毛澤東對中華民族充滿著自信,他始終抱持強烈的信念:偉大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任何困難都難不倒中國人民,人民群眾蘊藏著無窮無盡的力量,只要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就可以干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毛澤東對實現中國夢的信心來自于依靠人民的力量。1954年在一次會議上他指出:“中國現在的潛在力量將來發揮出來是驚人的。”[1]357這里所說的“潛在力量”,指的就是人民群眾的力量。毛澤東的這些思想對于我們樹立高度的民族自信、實現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當代中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夢。實現這樣一個偉大的夢,必須發揮人民群眾整體的力量。而要使全體中國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首先就必須樹立高度的民族自信。一個民族缺乏足夠的自信,有夢也圓不成。充分相信中華民族的聰明智慧和卓越創造能力,是對毛澤東關于中國夢思想的繼承,能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精神支撐。
  第三,堅定的道路、理論、制度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中國夢指明了正確的前進方向。鴉片戰爭以來一個半世紀的歷史證明,中國人民從遭受恥辱到頑強抗爭,從站立起來到富強起來,從經濟文化落后到國家崛起騰飛,從“東亞病夫”的弱國到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國家,一步步成功業績的取得建立在道路、理論和制度的正確選擇基礎之上。近代中國許多先進人士和各種政治力量,曾經為中國社會向何處去尋找出路。統治階級內部一些開明人士試圖通過枝節的改革進行自救,農民階級組織過規模巨大的起義戰爭,資產階級改良派發動了維新變法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了辛亥革命,雖然他們的努力不乏進步的意義,但都沒有改變中華民族落后挨打的恥辱命運。中華民族只是在中國共產黨樹立起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旗幟,并將馬克思主義與本國實際相結合的實踐中形成正確的道路,命運才發生根本的改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建設的成績以及改革開放的發展,都離不開正確道路的引導、正確理論的武裝和正確制度的保證。毛澤東的中國夢具有馬克思主義思想、社會主義道路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堅定信念。農業合作化運動中,毛澤東指出:“全國大多數農民,為了擺脫貧困,改善生活,為了抵御災荒,只有聯合起來,向社會主義大道前進,才能達到目的。”[1]429他強調,社會主義制度比資本主義具有發展生產力更大的優越性,因此,一定要在五六十年里趕上美國,顯示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快。如果不是這樣,就要被開除“球籍”。[6]89可見,毛澤東以堅信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作為實現國家繁榮富強的保證,這個思想與黨的十八大要求全黨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完全相一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思想指南。
  第四,鮮明的人民觀念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中國夢揭示了科學的價值取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目的是為了造福人民。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決定了中國夢的人民性,毛澤東的百年中國夢是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的。他指出:“我們的目標是要使我國比現在大為發展,大為富、大為強”,“現在我們實行這么一種制度,這么一種計劃,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強些。而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1]495這里,“共同的富”、“共同的強”,是中國夢價值取向的表達。中國人民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夢,是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國家的強大必須建立在人民的富裕基礎上。毛澤東的中國夢以共同富強作為價值取向,符合人民的要求,滿足人民的期待,是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科學詮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突出了加強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實現中國夢必須牢固樹立人民觀念,堅定不移地將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利益貫徹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全過程。
  1956年11月12日,毛澤東為紀念孫中山誕辰九十周年撰寫文章指出:“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過四十五年,中國的面目完全變了。再過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進到二十一世紀的時候,中國的面目更要大變。中國將變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工業國。”[6]156毛澤東的這個預言可以說已經基本得到實現。進入21世紀的中國正在以踏實的步伐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奮進,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夢已經成為振奮炎黃子孫精神,砥礪中華民族意志,激發中國人民行動的術語。在毛澤東120周年誕辰之際,研究他的中國夢并從中汲取前進的動力,是對他最好的紀念。

作者:齊衛平


來源: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2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
  [3]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上[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8.
  [4]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毛澤東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8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
  [9]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權利歸香港毛澤東詩詞網所有 關於我們 站長統計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澤東詩詞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