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毛主席寫詩批評警衛工作脫離群眾
毛泽东和警卫战士一起合影
1955年夏秋之際,毛澤東來到杭州。其間,他心情很好,遊興也很高,興致勃勃地接連攀登了南高峰、北高峰、玉皇頂、莫幹山、五雲山等。攀山途中,他時常被名勝古跡和南方山巒秀麗幽美的風景吸引得流連忘返,詩意盎然。在這期間他一連寫了三首詩,《五律·看山》就是其中的一首: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飛鳳亭邊樹,桃花嶺上風。
熱來尋扇子,冷去對佳人。
一片飄飖下,歡迎有晚鷹。
曾任公安部部長的王芳在其回憶錄中說,毛澤東在杭州寫的《五律·看山》公開發表後,大家都說此詩是對杭州的湖光山色的贊美,是一首寫景詩。其實不然,此詩流露出來的是,毛澤東對在警衛工作中脫離群眾的做法十分不滿,用寫詩詞的方式對其提出了嚴肅的批評。
王芳時任浙江省公安廳廳長,毛澤東當時在杭州市的活動,都是由王芳他們負責安全保衛的。毛澤東三上北高峰,王芳都是全程陪同。這三次分別從北高峰的正面和東、西兩側爬上去,再從不同方向下山的。
王芳清楚地記得,第一次陪毛澤東主席去北高峰,是從北高峰的正面即靈隱後面,經上天竺過韜光寺上去的,李敏和毛遠新也跟去了。當時他們還都是小孩子,對在天竺廟裏有人抽簽算命感到很新奇。毛澤東上山熱了正在擦汗。毛遠新、李敏跑來對主席說有不少人在廟裏抽簽算命的事。毛澤東說,這是一種迷信活動,等妳們長大就見不到了。妳們願意的話,可以去試一試,若幹年後妳們就體驗不到了。毛澤東的潛臺詞是,隨著社會主義革命的深入,這種封建迷信活動很快就可能消失了。他是讓孩子們作為生活體驗去接觸一下這種東西的。
第二次登北高峰是從玉泉經鳳來亭過桃花嶺上山的。往留下方向下來時天色已晚,望見炊煙繚繞,正是農家點火做飯的時候。毛澤東一行下山路過一戶農舍,只見門戶緊閉,不見一人。毛澤東和大家站在農舍旁的幾棵大松杉樹下休息。松杉長得高大挺拔,樹冠大,冬天不落葉,春天長新葉、掉老葉,風一吹,樹葉紛紛落下。
毛澤東站在樹下悶聲不響,似在思考什麽問題。這時,忽然從房後跳出一只大公雞,它見人也不害怕,迎面向我們走過來。這時毛澤東主席笑著對王芳說:“廳長,廳長,妳把群眾管住了,卻沒有把大公雞管住。是這只大公雞不聽妳管,還是妳管不住它?我們到這裏,沒有群眾歡迎我們,還有大公雞歡迎我們呢!”
毛澤東用這種風趣的方式批評王芳,顯然是對警衛工作脫離群眾表示不滿。
毛澤東第三次上北高峰,是從留下老東嶽上去的。那條路是石板鋪成的,年代久遠,多有破損,路面長滿雜草,但相當陡,兩旁沒有樹木。已是3月中旬,那日天氣晴好,空氣有些悶熱。登山時身上微微出汗,主席敞開衣裳,手裏拿了把扇子。
由於當時國內階級鬥爭十分尖銳復雜,浙江又是蔣介石的老巢,敵人的破壞活動很頻繁。中央指示公安機關要提高警惕,嚴防階級敵人破壞、搗亂。因此,王芳他們對毛澤東的警衛工作也特別小心。為保萬無一失,在毛澤東活動經過的地方,他們都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那天上山前,王芳他們事先派人對遊人做了疏散和布控。毛澤東一路上見不到群眾,他很不高興,也不吭聲。那首《五律·看山》,王芳估計毛澤東就是那天打的腹稿。
毛澤東在詩中寫的“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指的是他三次登上北高峰,遠望杭州一座城,不見杭州老百姓,在北高峰上,只看到“飛鳳亭邊樹”,吹到“桃花嶺上風”。鳳來亭、桃花嶺,原名飛鳳亭、桃源嶺,主席在詩中把名稱改了。這些地方本來是人們來往休息的地方,但此時卻見不到群眾。“熱來尋扇子,冷去對佳人”兩句,意思是冬去春來,杭州西湖更美。他記得二上北高峰時,在大松杉樹下休息,春風吹來,“一片飄飖下,歡迎有晚鷹”,在門戶緊閉的農舍旁,只有一只大公雞來歡迎他。主席由此感受到一個領袖人物,一個黨的領導幹部,從現實生活中到思想上、感情上,如果不能和群眾緊緊在一起,以致脫離群眾、遠離群眾,會造成什麽樣的結果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毛澤東時刻不忘教育在他身邊工作的同誌。王芳回憶,毛澤東第一次來杭州的第二天,對他說要出去走走。王芳就陪他去雲棲,就是陳雲同誌後來題詞“雲棲竹徑”的那個地方。他們從入口處一直走到最裏邊。
這裏環境幽靜,滿山修竹,溪水潺潺。王芳走在前面給毛澤東帶路。毛澤東走路有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擡頭挺胸,雙目遠視,不看腳前的路面。不管腳下坑坑窪窪,只管跨著大步往前走。當時路高低不平,長滿雜草,路中央還有一堆糞便。
王芳擔心毛澤東只管擡頭走路踩著糞便,便提醒他:“主席,當心前面有糞便。”毛澤東聞言,停下腳步朝王芳笑著說:“妳大概不是貧下中農?”王芳說:“我是中農。”毛澤東說:“妳過去沒有幹過農活吧?”王芳說:“小時候在地裏幹過輕便活,重活沒有幹過。”毛澤東說:“怪不得妳害怕大糞。農民看到了就會把它撿起來,拿回去當肥料,給莊稼施肥時還要用手抓大糞。在路上看到大糞有什麽好害怕的?”
毛澤東時刻不忘勞苦大眾,借用各種機會教育大家要保住革命本色,不要忘本,不要脫離人民群眾。
還有一次,毛澤東提出要去爬玉皇山。那時玉皇山下有滑竿,是給上山遊客乘坐用的。毛澤東在杭州爬了那麽多次山,從來不肯坐轎。王芳他們悄悄從駐軍那裏調來兩匹馬,打算讓主席爬到中途累了再騎馬上山。主席見後面有兩匹馬,就問是幹什麽的。知道用意後,又很不高興,說是我爬山還要去部隊調馬,那像什麽話,命令我們立即把馬送回去。
毛澤東登山不坐轎,中央的老同誌來杭州登山也從不坐轎。記得為此事有關方面專門請示過毛澤東,毛澤東說,老同誌爬山,轎子不要坐了,爬不動了,可以休息一下,慢慢爬。坐轎子上山,群眾影響不好。
不久,玉皇山下擡遊人上山的轎子,被杭州園林管理部門取締了。
毛澤東歷來重視群眾,堅持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他在《保持勞動者本色,密切上下級關系》一文中曾強調:“共產黨員絕不可脫離群眾,絕不可高踞於群眾之上,做官當老爺,而應當以普通勞動者的姿態,出現在群眾面前,深入於群眾之中,同群眾打成一片。”這首《五律·看山》,是毛澤東重視群眾關系的有力見證!(劉繼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