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厚民:不只是毛澤東的御用攝影師
2015年3月9日淩晨,著名攝影家呂厚民在京去世,享年88歲。他是在毛澤東身邊工作時間最長的攝影師,曾用鏡頭定格下許多經典瞬間。但這並不是他攝影作品的全部,新華社領銜編輯陳小波說,“大家平常總是注意他拍的毛澤東的照片,把他拍的其他方面的照片忽略了。”
5次單獨和毛澤東合影留念
呂厚民生於1928年9月9日。1948年3月任小學教師,同年7月考入東北電影製片廠,被分配到照相科。1949年11月,調到北京電影製片廠照相科工作。1950年初春,21歲的呂厚民接到組織通知,前往中南海警衛處工作,主要是給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領導拍照。
接受媒體採訪時,呂厚民曾說到”在主席身邊工作,從個人來講是非常榮幸的。雖然是組織上分配的,但不像現在人想像的那樣,審查一定要求很嚴格,很正式。其實,當時我也沒感覺到有什麼嚴格,反正讓我去就去了。從我們攝影記者的眼光來看,毛主席無論拍哪個角度,都讓人感覺到非常魁梧,真是和一般人不一樣,自然中透露出偉岸。”開始給主席拍照的時候,呂厚民感到很矛盾,一個是在黨務和國務活動中作為領袖的毛澤東,一個是在日常生活中亦師亦友的毛澤東。經過不斷的接觸,呂厚民開始以職業化的狀態面對這位開國元勳。這時,在他的眼裏出現了兩個毛澤東。
1961年,毛澤東在廬山人工湖邊留影。
呂厚民曾多次回憶,在毛澤東身邊拍照的那些年,毛澤東從來沒說過哪個能拍,哪個不能拍,哪個能發表,哪個不能發表。就拿拍過的不少毛澤東光脊背、穿泳裝的照片來說,拍攝時毛澤東都知道,但從不阻止,對他非常信任。事實上,在跟隨毛澤東拍攝的日日夜夜中,他們很少用語言交流。鏡頭前和鏡頭後,這對年齡相差35歲的拍攝者和被拍攝者之間,有著難以言說的情感。在中南海工作期間,呂厚民曾五次和毛澤東合影留念。
1958年,呂厚民手拿閃光燈、相機、挎包和毛主席握手。
經典照片背後的故事
《毛澤東在辦公》、《毛澤東在廬山》、《毛澤東打兵乓球》、《毛主席暢遊長江》、《毛澤東與周恩來》、……這一張張著名的領袖照片,都是由呂厚民同志拍攝的,每一張照片背後也都有其故事。
1953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在京召開。會議結束了,代表們開始有秩序地離場,呂厚民有意識地等著。這時,他往主席臺掃了一眼,眼看著周恩來起身,手裏拿著一份檔,但沒有朝外走……“快!周總理正向毛主席走來!”一個閃念之間,呂厚民舉起了相機。再一次採訪中提到這張照片,呂厚民說到“ “我當時用的是美國的閃光燈泡,每照一次就要換一個燈泡,換一張底片。拍照時,先要把片子上好,裝好燈泡,然後把片盒拉開,把距離調好,再按快門。這中間要有一系列程式動作,不像現在全自動。那時就能拍一張,拍第二張兩個人就離開了。如果你不等,不准備好,這張照片就拍不到了。”
1961年夏天在廬山,當時主席連續工作好幾天了,日夜操勞,很辛苦。那時,正是三年自然災害,國際上反華勢力也很囂張。上午主席出去散步,登上了一座小山。上去了,先是站著,右手叉腰,表情有點疲憊,而且愁眉不展,然後就在山頂上來回走動。主席出去散步的時候,也不停地思考,心裏也想著國家大事。過了一會兒,大約有半個小時,他又坐下了,坐在一條長凳上,一只手撐著凳子,表情還是那樣凝重,望著遠方,在沉思。這個時候呂厚民就給主席拍照了,就是《毛澤東在廬山》。
1962年毛澤東在上海打乒乓球。呂厚民曾接受採訪說“這張照片也可以說是“搶”出來的。那次是在上海,我看到主席正在散步,就動員身邊的人,主席散步回來以後,從另一個門進去,經過乒乓球案子,可以請主席打一下,留個影。因為主席過去打過乒乓球,但一直沒有拍到照片。那次,果然就拍到了,現在我們可以看到主席打乒乓球的照片了。”
1961年至1964年間,呂厚民擔任毛澤東的隨身記者,他拍攝了大量廣為人知的主席照片。而與那些會議、講話中的歷史瞬間相比,呂厚民更喜歡他拍攝主席日常生活中的照片。
呂厚民鏡頭下的偉人形象在中國早已家喻戶曉,既有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的領袖氣魄,也有樸實親切的父親慈愛。但拍攝毛主席的照片並不是他攝影生涯的全部,在拍攝日常新聞方面,他也很有成就。在“新華典藏”圖庫中,陳小波挑選了10幅呂厚民的作品,但毛主席的照片入選的只有兩三張,其他都是他拍攝的日常新聞圖片。“他是在影像上非常有天賦的一個人。大家平常總是注意他拍的毛澤東的照片,把他拍的其他方面的照片忽略了。”
呂厚民拍攝的朝鮮人民歡送中國人民志願軍回國的熱烈場面。新華社發
1959年,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廖承志主持編輯出版大型畫冊《中國》,“當時廖承志主編看到這個畫冊的時候說,不僅僅要反映成績,還要有反映新中國成立之後遇到的困難。當時正好廣東有一場水災,說讓誰去呢,就想到了呂老,呂老效率極高,三天就回來了,第二天照片就送到了廖承志手裏,他非常滿意,讚歎‘好!到底是新華社的速度’。後來我也收藏了他拍的水災的照片,拍的非常好。”
呂厚民1959年8月在廣東順德縣拍攝的公社社員搶收被淹早稻的畫面。新華社發
一生從未停止過拍攝
“他能從幾千人裏被選出來做毛主席的攝影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呂老這個人非常聰明,他原來是個小學老師,他做了攝影以後做得很好。有很多人都拿攝像機,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拍的像他這麼好。”新華社領銜編輯陳小波說,呂老的很多作品都入選了她做的“新華典藏”圖庫中。
在朋友的印象中,呂厚民從未停止過拍攝。在器材匱乏的膠片時代,呂厚民為了拍好照片,動了不少腦子,為了隨時抓拍到精彩瞬間,直到去世前幾個月外出拍攝時,他還自己背著重約幾公斤的攝影包,從不讓別人幫他拿。李樹峰說,每次和呂厚民一起外出時,他總是背著很重的攝影包,爬高走低,與年輕人一樣,而且不願意別人背他的攝影包。“有一次在黔東南一個村子旁邊,我又搶背他的包,他說你不要搶,包必須我自己背。不然這次你背,下次他背,慢慢地我就背不動了。我自己背著,就一直能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