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12組數字帶您讀懂毛澤東政治生涯背後的內心世界

1935年9月9日,紅軍長征走到最艱難的時刻,張國燾卻密謀與毛澤東分庭抗禮另立中央。毛澤東曾說,同張國燾的鬥爭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一段路程。當時,紅一方面軍已經同國民黨的軍隊苦戰了八九個月,傷亡慘重,精疲力竭,急需得到戰友們的支持和幫助。可是張國燾卻倚仗優勢兵力、精良裝備,向黨要權,拒絕統一行動。這無疑讓處在危難中的紅軍更加無措,把黨和革命事業推往更深的深淵。毛澤東同朱德、劉伯承等人堅持全黨團結,在艱難處境下與張國燾的反黨分裂主義錯誤進行鬥爭。朱德後來也回憶稱,革命生涯中經歷過多少坎坷,多少困難,但從來沒有像這次這樣心情沉重。

一生有“三怕”

毛澤東不僅是一位充滿鬥爭性的偉大革命家,而且也是胸懷博大、富有感情的人。他堅硬如鋼的意志和善良質樸的情懷都是同樣的鮮明和強烈。毛澤東一生有“三怕”,怕淚、怕血、怕喊饒命。這並不是說毛澤東膽小怯懦,而是體現了毛澤東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情感和豐富細膩的內心世界。陝北時期,有名警衛戰士受不了苦逃跑了。毛澤東看到被押回來的逃兵,年紀小,嚇得直哆嗦,口中還連連求饒。原本毛澤東是痛恨叛變,憎惡逃跑的。但這次毛澤東心軟了,得知小戰士是缺乏鍛煉又想家,最終決定“不罰反賞”,讓逃兵連吃了幾天小灶。這名警衛戰士很感動,再也不曾想過逃跑。

長征路上四次落淚

一代偉人毛澤東意志如鋼,平時不輕易流淚。即便愛子毛岸英在朝鮮戰場光榮犧牲,他也未在公開場合落淚。然而,在那漫漫長征路上,毛澤東卻數次流下熱淚。1935年10月,中央紅軍率先到達陝北吳起鎮。為迎接新的偉大鬥爭,中共中央召開了一次團以上幹部會議。毛澤東代表黨中央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毛澤東走上講臺,首先看了看在座的紅軍將士們。目睹眼前這些衣衫襤褸、憔悴疲憊、面黃肌瘦的紅軍幹部,他又一次情不自禁地流出了悲喜交加的淚水。他含淚說道:“我們雖然丟掉了中央根據地,遭到了失敗,但到了陝北,畢竟還是勝利了!我們的隊伍少了許多人,損失是慘重的。但走過來的同志經過千錘百煉,都是革命的種子!我們的事業是偉大的,前途是光明的。現在我們要從頭做起!……”

自認敗走麥城的五次戰役

勝敗乃兵家常事,毛澤東並非“全勝”,他自己也否認“戰無不勝”的頌詞,說自己多次敗走麥城,其中主要的有五次:長沙戰役、水口戰役、高興圩戰鬥、土城戰鬥、茅臺戰鬥。每個戰役失利的原因不盡相同。比如土城之戰,是遵義會議後紅軍打的第一個大仗,也是遵義會議確定毛澤東在黨內和紅軍實際領導地位,恢復軍事指揮權後指揮的第一個戰役。可以說,沒有土城戰役,就沒有後來的“四渡赤水”,正是土城戰役拉開了“四渡赤水”的序幕。但是,土城戰役首戰失利了。總結這“一場敗仗”的教訓,原因是多方面的,情報失誤則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笑談自己的五種死法

毛澤東生前沒有在人們對他“萬壽無疆”、“萬歲”的呼聲中陶醉過,他總是理智、冷靜而從容,辯證看待並多次坦然地笑談到自己的死。毛澤東在不同的時代,與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場合多次談起生死問題。其中,談得最透徹、細緻、感人的一次,是1963年羅榮桓去世後毛澤東與他的保健醫生吳旭君深談生死問題。從毛澤東的生死觀裏,人們感受到了一個偉大的唯物主義者無所畏懼的樂觀主義精神和博大的胸懷。毛澤東認為,自己的死法不外乎有五種。第一,有人開槍。第二,乘火車翻車、撞車。第三,游泳被水淹死。第四,細菌。第五,飛機失事。[詳細]

 影響一生的六位女性

母親在毛澤東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地位,相反,父親倒顯得無足輕重。對母親,毛澤東充滿了感情。母親去世不久,他寫信給同學鄒蘊真說:“世界上有三種人,損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損人的,可以損己利人的,自己的母親是屬於第三種人。”30年代他對斯諾說:“我母親是個心地善良的婦女,為人慷慨厚道,隨時願意接濟別人,也可憐窮人。”楊開慧與毛澤東的結合,是在五四運動新思潮的影響下知識青年的自由選擇和自由戀愛的結果,也是毛澤東一生的最愛。[詳細]

 毛澤東家族為革命獻身的六位英烈

銘記烈士,是每一代人不能忘卻的歷史責任。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運動中,不計其數的家庭作出了犧牲,這其中包括毛澤東的家庭。在殘酷的革命戰爭年代,毛家有六位親人,為了實現崇高的革命目標先後光榮犧牲。妹妹毛澤建不幸被捕後,敵人以她“系毛澤東之妹,馬日前後,均負共黨要職”,把她從耒陽押到衡陽,後又押到衡山,使用封官許願和酷刑拷打,夢想從這位共產黨員、女遊擊隊長身上撈到我黨的重要機密和軍事行動計畫。但毛澤建始終堅貞不屈。她在獄中寫下了“誓死為黨”,“毛澤東是大有希望的,革命一定會勝利”等血書表達自己對黨的赤膽忠誠。

毛家獻身於革命的青年

七個“唯一一次”

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征程中,不僅創造了豐功偉績,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特別是他的幾次“唯一”經歷,不僅為世人所傳頌,更為後人所景仰。毛澤東唯一一次比較完整地詳談自己的經歷就是和埃德加·斯諾的幾夜的長談。毛澤東原本只談中國革命的問題,對個人經歷一直避而不談。斯諾決定用一下激將法。他對毛澤東說:“因為國民黨四散流言,外界對您的傳言很多,有的人說您有三個老婆,那您能不能談談自己的真實經歷好讓外界瞭解您呢?”斯諾的話讓毛澤東很意外,為了糾正此類傳言,有利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毛澤東答應了斯諾的請求,向斯諾詳細介紹了自己的個人經歷和長征問題。

從63歲到73歲 18次暢遊長江

“萬裏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毛澤東愛游泳。據記載,毛澤東一生曾遊過長江、湘江、珠江、邕江、贛江、錢塘江、北戴河等。從63歲到73歲的十年間,父親毛澤東曾18次暢遊長江。毛岸青、邵華在書中曾回憶道,父親想暢遊長江的願望由來已久。記得父親很早便提出要遊長江,由於諸多條件不成熟,沒能如願。可是,父親是一個非常執著的人,他想做的事,肯定得做到,不然他不會甘心的。那年父親六十三歲,已是一位老人了。但是,他還是微笑著從輪船的扶梯上下到水面,背對江水。當水沒腰際時,他先在水中浸了三下,然後雙手一松,“嘩”的一聲仰臥水中。

新中國成立後58次離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毛澤東的行蹤與活動,始終都是黨和國家的核心機密。從1949到1976年27年間,他58次2943天離開中南海,近三分之一時間在全國各地巡視、開會、調查硏究,探索開闢社會主義建設的嶄新道路。比如新中國成立初期,去蘇聯回國返京途中,毛澤東一路調查研究。回程途經哈爾濱、瀋陽,當地領導設宴盛情接待,毛澤東對此提出批評,他說:“這次我和恩來等同志路過東北……瞭解東北地方工業生產情況,發現浪費太大。我在哈爾濱提過不要大吃大喝,到瀋陽一看比哈爾濱還厲害。我和恩來不是為了吃喝,搞那麼豐盛幹什麼?”他把吸完的煙頭往煙缸中一撚,憤憤地說:“你們要做劉宗敏,我可不想當李自成啊!中央三令五申,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要艱苦奮鬥,你們應做表率。”

十個未了心願

毛澤東一生輝煌,也留下了許多未了心願。他的人生輝煌,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他的未了心願,豐富了他人生的色彩,亦給後人留下了耐人尋味的思緒。青年毛澤東曾經想做一個肥皂製造專家,但命運干擾了他願望的實現。他想要教書或當新聞記者,歷史卻使他成為傑出政治家。他想到密西西比河游泳,可自稱“江海客”的他最終未能踏上美國國土。毛澤東擬定瞭解放臺灣的計畫,但因朝鮮戰爭爆發而未能實施。

生命裏13個不尋常的“9月9日”

9月9日,對一代偉人毛澤東來說,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日子。他的生命定格於1976年的這一天,他一生中許多重要事件都發生在這一天。這一個個“9月9日”,從某種程度上折射出偉人波瀾壯闊一生的大致軌跡。從投身革命至1949年9月9日前後,是他參與領導黨和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完成民主革命任務、成立新中國的奮鬥歷程;到1965年9月9日的一系列“9月9日”,則是在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後努力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而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奠定了基礎;再到逝世的諸多9月9日時間串裏,當是他著重於鞏固政權而搞了“文革”,當然其中仍穿插著繼續探索社會主義建設之路的努力。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權利歸香港毛澤東詩詞網所有 關於我們 站長統計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澤東詩詞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