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毛澤東:“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1925年8月,湖南省省長趙恒惕電令逮捕回韶山開展農民運動的毛澤東。在黨組織和群眾的幫助下,毛澤東離開故鄉去廣州。途經長沙,重遊橘子洲,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沁園春·長沙》。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凝結著毛澤東對中華民族將走向何方的深深思考,抒發了他對中國革命前途的信心、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自己將投身這一場偉大革命的滿腔豪情。
長大後要寫以農民、工匠為主人公的書
毛澤東來到世間的時候,正逢清朝末年,神州大地飽受列強蹂躪,民不聊生。生於農村的毛澤東,自幼與農民有較多接觸,對貧苦農民懷有真摯而深厚的感情。他從小受母親優秀品質的薰陶,心地善良,同情貧苦,在韶山留下許多濟貧助困的故事。
他酷愛學習,少年時期讀了十幾本歷史小說。1936年他告訴斯諾,當他讀了這許多中國的古典小說後,發現一個很“特別”的問題,就是這些書的主人公都只有將帥、官吏、公子、小姐,而沒有勞動人民,即使寫了,也不占主要位置,而且顯得愚昧、粗蠻。他帶著這個問題問了許多人。大家都回答不出來,覺得這是一個從來沒有人提出過的怪問題。對於這個問題,他“納悶了兩年之久”。後來他
“分析小說的內容”,發現他們頌揚的文官武將是人民的統治者,土地歸他們所有,家大業大,騾馬成群。他們用不著作田,也不必去做工,有人種出糧食、喂出肥豬來供養他們。種田的農民終年勞累,吃不飽,穿不暖,哪有條件和機會讀書識字?就是識了幾個字的農民,又哪能寫書立說?所以寫書的人一定不是農民。他自己解答了這個問題,並從中得到啟示和力量,立志發奮讀書。他常對人說:我們將來也要寫書,寫農民和工匠的書,把農民和工匠寫成英雄豪傑。
中國也要有這樣的人物,我們應該講求富國強兵之道
少年毛澤東關心時事,也喜歡讀一些時務政策方面的書。停學在家勞動時,他借到《盛世危言》,他說這本書激起他“重新學習的欲望。”讀了《論中國有被列強瓜分之危險》,內心更無法平靜,“對國家的前途感到沮喪,開始意識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1910年,長沙爆發“搶米風潮”。清政府派兵並請外國調來軍艦鎮壓。幾天內,一千多人被殺,許多人頭掛在官府門口的旗杆上。
從這件事中,毛澤東看到世界的不公平,“留下深刻的印象”“始終忘不掉”“影響了我的一生”。
1910年秋,毛澤東懷著“學不成名誓不還”的決心,走出韶山,進入湘鄉縣立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在這裏,他較多地接受了維新派思想。他第一次知道華盛頓經過八年苦戰取得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他借閱蕭三那本《世界英雄豪傑傳》時,在華盛頓、拿破崙等人的傳記上畫滿了圈圈點點。他對蕭三說:“中國也要有這樣的人物,我們應該講求富國強兵之道,才不致重蹈安南、朝鮮、印度的覆轍。……中國積弱不振,要使它富強起來,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是,時間長不要緊。你看,華盛頓不是經過八年的艱苦戰爭之後,終於得到了勝利,建立了美國嗎?我們也要準備長期奮鬥!”他給自己起名“子任”,寓意“以天下為己任”。他決心做確有真才實學的救國“奇傑”,不做“金玉其外,不學無術、專為自己而生活的小人”。後來他在一師讀書時和朋友們約定“三不談”:不談金錢,不談男女之間的問題,不談家庭瑣事。只談“人的天性,人類社會,中國,世界,宇宙。”
“在他的幫助下我才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
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青年毛澤東上下求索。他曾擁護孫中山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並在新軍中當了半年兵。 又在湖南省立圖書館自學半年,博覽資產階級啟蒙學者的名著。後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習了五年。他說這個時候的思想是“自由主義,民主改良主義,空想社會主義等思想的大雜燴。”
他很欣賞無政府主義者克魯泡特金的互助論,認為溫和方法最好,主張“呼聲革命”“無血革命”。
也就在這個時候,隨著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開始受到社會關注。1918年8月,毛澤東因組織湖南青年學生赴法勤工儉學到了北京,認識了陳獨秀,並在李大釗手下工作。在天安門廣場親耳聆聽了李大釗《庶民的勝利》的演說。
1919年12月至1920年4月,因領導湖南民眾驅逐軍閥張敬堯的鬥爭,毛澤東再次來到北京。他如饑似渴地閱讀了《共產黨宣言》《階級鬥爭》和《社會主義史》等書。
與此同時,無政府共產主義和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在實踐中處處碰壁,採取呼聲革命的方法進行的驅張運動沒有收到多大的實際效果,使毛澤東開始對無政府主義產生動搖。
在京期間,李大釗與毛澤東頻繁接觸,多次交談,對毛澤東“能很好地發展,走到馬克思主義的大路上”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1949年,當中共中央機關從西柏坡遷往北平時,毛澤東無限感慨地說:“三十年前我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而奔波。還不錯,吃了不少苦頭,在北平遇到了一個大好人,就是李大釗同志。在他的幫助下我才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可惜呀,他已經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是我真正的好老師,沒有他的指點和教導,我今天還不知在哪里呢!”
走俄國人的路——用革命的方法來改造中國與世界
1915年以來,空想社會主義等各種社會思潮湧進中國。毛澤東對“工讀互助”和“新村主義”很感興趣。一師畢業後,便邀蔡和森等人組織“工讀同志會”,在嶽麓山下作“共同生產,共同消費”的實驗。他們每天腳穿草鞋,上山拾柴,下河挑水,用蠶豆拌大米煮飯吃,在做好接來的抄寫、刻版任務後,讀書,討論。這一實驗,很快因組織赴法勤工儉學而中斷。回湘後,他又草擬了“新村”建設計畫,後因忙於驅張鬥爭沒有付諸實施。
驅張運動結束後,毛澤東和彭璜等人發起領導湖南自治運動,希圖通過人民制憲,實行湖南人民自決自治。1920年夏,張敬堯被逐後,湖南人譚延闿入主湘政,脅於各方壓力,他勉強答應“湖南自治”“還政於民”。許多人因此出現盲目樂觀情緒。但譚延闿的“湖南自治”並不是人們所想像和要求的“自治”,圍繞制憲權就展開了鬥爭。毛澤東等主張由人民直接選舉人民憲法會議代表制憲。而譚延闿把制憲權抓在手裏,召集官紳開會,決定由省政府10人、舊省議會11人起草湖南自治法。10月10日,當長沙萬餘群眾遊行,派代表向譚延闿提交《請願書》時,譚大光其火,斷然拒絕其中的各項要求,並製造謠言,企圖加害於毛澤東。
湖南自治運動的失敗,使毛澤東認清了統治階級與民為敵的本質,認識到政治改良這條道路是絕對行不通的,必須“另辟道路,另造環境。”
1921年元旦,在長沙的新民學會會員舉行新年大會,進行了三天熱烈的討論。彭璜、易禮容、陳子博等贊同毛澤東關於用俄國十月革命的方法來改造中國與世界的意見。經過充分的討論,大多數會員取得了一致的看法,作出了抉擇:“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
根本的一個方法,就是民眾的大聯合
1919年,爆發了五四運動,毛澤東以極大的熱情投入這一反帝愛國鬥爭。他擔任《湘江評論》主編,在《創刊宣言》中他寫道:“世界什麼問題最大?吃飯問題最大。什麼力量最強?民眾聯合的力量最強。”在《民眾的大聯合》中指出:辛亥革命缺乏民眾大聯合作基礎;孫中山周遊世界,遊說列強,幻想某一強國支持他打敗軍閥,他不知道到勞動人民中去尋找支持力量,不知道革命的偉力存在於人民群眾之中。
從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他開始看到過去沒有發現的人民大眾顯示出來的巨大力量,從而明確提出實行社會改造的“根本的一個方法,就是民眾的大聯合。”
五四運動以後,毛澤東繼續宣傳、發動和組織群眾,先後與易禮容等創辦文化書社,發起成立俄羅斯研究會,籌建長沙團組織,建立湖南早期共產黨組織,並於1921年7月出席了黨的“一大”。會後,他回到湖南,先後建立中共湖南支部和中共湘區委,擔任書記,在長沙和安源等地開展工人運動。
1925年初,已當選中共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央局委員和秘書,在上海協助陳獨秀處理中共中央日常工作的他,利用回鄉養病的機會,訪親問友,召開各種座談會,瞭解韶山農村的情況,並與楊開慧辦農民夜校,組織農民協會、“雪恥會”,創建中共韶山特別支部。
半年之久的調查,讓他對農村和農民情況胸有成竹。兩個月後,他寫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就在《革命》第4期發表。一個月後,《中國農民》第一期又刊發了他寫的《中國農民中各階級的分析及其對於革命的態度》。
在國共兩黨合作,開展大革命之時,黨內一部分人只注意同國民黨合作,忘記了農民;另一部分人,同樣忘記農民,只注意工人運動。他們都感覺自己力量不足,卻不知道從何處尋找。毛澤東獨具慧眼,通過調查與研究,深切體會到了廣大農民的革命要求,為中國革命,為中國工業無產階級找到了最廣大最忠實的同盟軍。
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國共合作開展的反帝反封建的國民大革命,打擊著封建勢力,動搖了帝國主義、封建軍閥的基礎。國民黨這個原本複雜的組合體在孫中山逝世後分化加劇,反共的逆流迅速增長。代表地主買辦階級利益的蔣介石,越來越暴露出他的反 共真面目,終於在1927年4月12日發動反革命政變。5月21日夜,反動軍官許克祥也在長沙發動馬日事變。
7月15日,汪精衛等控制的武漢國民黨中央徹底背叛孫中山制定的國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綱領,召開“分共”會議,同共產黨決裂,至此,由國共兩黨合作發動的持續了三年多的大革命宣告失敗。蔣介石、汪精衛在“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走一人”的血腥口號下,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實行大逮捕、大屠殺。成千上萬的共產黨員、青年團員、革命群眾倒在反動派的屠刀下。
為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屠殺和反動統治,中國共產黨發動南昌起義,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第一槍,又於8月7日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確定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毛澤東以親身經歷,批評陳獨秀放棄軍事領導權。他說蔣介石、唐生智“都是拿槍桿子起家的,我們獨不管。”“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會上,毛澤東被選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會後,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瞿秋白要他到上海中央機關去工作。毛澤東說:我不願跟你們去住高樓大廈,我要上山結交綠林朋友。後來,他以中央特派員的身份,回到長沙傳達八七會議精神,改組省委,領導秋收起義。
毛澤東選擇武裝鬥爭是國民黨實行白色恐怖下不得不做出的反應。新中國成立後他多次對外國朋友說:“我是一個知識份子,當一個小學教員,也沒學過軍事,怎麼知道打仗呢?就是由於國民黨搞白色恐怖,把工會、農會都打掉了,把五萬共產黨員殺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們才拿起槍來,上山打遊擊。”“他要打,我就打。這個方法就是從反動派那裏學來的。我們就是從蔣介石那裏學來的。蔣介石打我,我就打他。他可以打我,難道我就不能打他呀?”
到農村去,發展我們的事業
毛澤東回長沙後,在湖南省委召開的幾次會議上堅決主張:秋收起義應高高打出共產黨的旗子;必須有軍事的幫助,有一兩團兵力;縮小暴動範圍。
省委為發動秋收起義成立以毛澤東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和以易禮容為書記的行動委員會。赴安源組織武裝力量前,他同易禮容徹夜長談,相約互相聯絡,等待時機,裏應外合奪取長沙。在安源作完軍事部署後,他冒著白色恐怖,置個人生死於度外,爬山涉水三百多裏,親赴銅鼓指揮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三團起義,在途經瀏陽張家坊時被民團捉住,後機智脫險。
當秋收起義部隊在各地先後受挫後,毛澤東當機立斷,下令各路起義部隊先退到瀏陽文家市集中。
9月19日晚,毛澤東在裏仁學校主持召開前敵委員會會議,清醒地對客觀形勢作出判斷,認定在國民黨軍隊強固設防的情況下,原定“會師長沙,奪取省城”的計畫已無法實現。在總指揮盧德銘等支持下,決定把起義軍向南轉移到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山區,保存力量,再圖發展。
出發前,他滿懷信心地對全師指戰員說:“這次武裝起義打了幾個敗仗,這算不了什麼!勝敗乃兵家常事。目前敵強我弱,長沙這樣的城市還不是我們呆的地方。我們必須改變戰略,到農村去,積聚糧草,發展我們的事業。我們的力量是偉大的,反動派並不可怕,只要我們團結得緊,最後勝利一定是我們的。我們現在好比一塊小石頭,蔣介石反動派好比一口大水缸,但我們這塊小石頭總有一天會要打爛蔣介石那口大水缸!”
部隊轉兵南下,在三灣進行了改編,將部隊縮編為一個團,軍隊內部實行民主制度,連以上建立士兵委員會,改變北伐時把支部建在團部的做法,改為建在連上,班、排設黨小組,連以上設黨代表,營團設黨委,全軍由前敵委員會統一領導,把軍隊真正置於黨的領導下。
經過艱苦轉戰,經與地方黨組織及井岡山地方武裝袁文才等取得聯繫,毛澤東和前委們通過反復比較,改變原計畫“退往湘南”的打算,最後決定在羅霄山脈中段井岡山建立落腳點和開展遊擊戰爭,在茅坪設立後方留守處和部隊醫院。10月27日,部隊到達茨坪,開始了中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設。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毛澤東堅持從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實際結合起來,在革命處於極端危險的緊要關頭,憑藉他對中國農村和農民問題的深入瞭解,表現出可貴的革命首創精神,適時地改變工農革命軍的進軍方向,把革命的退卻與革命的進攻科學地結合起來,為中國革命探索出一條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史上沒有走過、我黨許多領導人也沒能提出的正確道路。中國共產黨人沿著這條道路,把立足點由城市轉入農村,發動和依靠農民群眾,在農村建立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和各項建設事業,發展和壯大革命力量,經過十年土地革命戰爭、八年抗日戰爭、四年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實現農村包圍城市、奪取全國政權的目標,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毛澤東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做了回答——
“我們中華民族原有偉大的能力!壓迫愈深,反動愈大,蓄之既久,其發必速。”“我們總要努力!我們總要拼命的向前!我們黃金的世界,光華燦爛的世界,就在前面!”“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幹,誰幹?”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