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3)
一九六二年,我们在经济建设方面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从各方面加强农业战线,力争多生产一些粮食、棉花、油料和其他经济作物。
要保证粮食、棉花、油料和其他农副产品的收购任务的完成。
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切实保护和发展大牲畜,必须认真保证制造和修配中型农具所需材料的供应。
第二,积极地增加轻工业和手工业的生产,保证实现国家计划规定的生产指标,并且力争超过。
第三,坚决实行“精兵简政”的方针,继续压缩城镇人口、精减职工。尽可能在春耕以前,至迟在夏收以前,完成今年上半年的减人任务,并且进一步地规定下半年的精减任务。对于减下去的人,应该妥善地加以安排。这是加强农业战线、缓和城市供应紧张状况的最重要的一项措施,必须坚决保证完成。
第四,继续缩短基本建设战线,绝对不允许再有国家统一计划以外的建设项目。列入国家计划的项目,也应该按照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地进行。一切停建、缓建项目的设备、材料和建筑物,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妥善保护,不许损坏。
第五,调整工业企业的生产任务,坚决压缩或者停止那些原料、材料消耗多和产品质量低的企业的生产,使那些原料、材料消耗少和产品质量高的企业,尽可能增加生产。
第六,认真地做好商业工作,发展城乡交流,采取各种适当的措施和正确的物价政策,改善市场状况,努力保证大中城市居民的必不可少的生活需要。
第七,保证完成国家计划规定的重工业产品的生产指标。要尽可能地多生产一些煤炭、木材和其他原料、材料、燃料,尽可能地多增加一些钢材的品种。
要切实地加强交通运输工作,特别是短途运输工作。
第八,所有工业企业,都必须切实地改进管理工作,把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当成首要任务。坚决扭转某些企业亏本赔钱的状况。
第九,彻底清理物资,由国家统一调剂使用。
第十,认真地贯彻执行或者试行中央制定的关于农业、工业、手工业、商业、教育、科学研究筹各项工作的条例或者规定,整顿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
实现上述一九六二年的各项任务,切实把调整工作做好,到一九六三年,我们就有可能在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方面,扭转被动局面,争取更多的主动,从而为实现十年的奋斗目标创造有利的条件。
为了实现一九六二年的任务,我们特别要抓紧的是:“精兵简政”,增产节约,稳定市场,整顿秩序。
这里要着重说一说“精兵简政”的问题。这是当前调整工作中的一个首要问题。一九六一年我们进行压缩城镇人口、精减职工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一九六二年还要大力进行这项工作。几年来,我们各级党、政机关的人员增加过多,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也增加过多。很多县的县一级机关人员,都在五百人以上。国务院的有些部门,经过多次减人以后,仍然有四五千人之多。机构这样庞大,这样重叠臃肿,非生产人员这样多,这对当前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是很不利的,对于发展生产是很不利的,而且助长了官僚主义和分散主义。我们必须十分重视这个问题,痛下决心,切实地改进工作方法,大大地裁并机构,精减机关人员,减少不必要的职工。党中央和国务院将重新确定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的编制,通令全国贯彻执行。
以上就是我们所提出的十年奋斗目标和一九六二年的任务。我们必须统一认识,动员全国人民全力以赴,很好地完成这些任务。
二 加强民主集中制,加强集中统一
要坚持三面红旗,要更有效地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要顺利地实现一九六二年计划和十年奋斗目标,要在我国建成社会主义,中央认为,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加强民主集中制加,强集中统一,反对分散主义。
这里说的加强民主集中制,加强集中统一,就是要充分地发扬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进一步地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的领导,在全党范围内,统一思想,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反对脱离群众、破坏民主作风的倾向
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党有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深厚传统。在革命的年代,我们党不断地集中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使党的政策和工作沿着正确的道路一步步地前进,使党能够充分地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从而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如果不充分发扬民主,就不可能有党中央坚强的集中领导,而没有这种集中领导,革命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现在的问题也是一样。如果不充分发扬民主,建立党同人民群众的非常密切的联系,也就不可能建立无产阶级的集中制,不可能有党中央的集中统一的领导,也就不可能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
我们取得了伟大的革命的胜利,又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些当然是大好事。但是,由于这些胜利和成就,我们的不少同志没有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有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在工作中脱离了人民群众。
必须看到,近几年来,在我们党的生活和国家生活中,民主集中制受到了很大的削弱,在有些地方甚至受到了粗暴的破坏。
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在人民内部实行最广泛的民主,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如果用对待敌人的专政手段对待人民,那就会走到无产阶级专政的反面,走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反面。对于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两篇文章中,充分地作了理论的阐明。我们党的大多数干部,是懂得这个道理的,并且能够在工作中正确地区别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地处理敌我的关系,正确地处理自己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干部,还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不能正确地处理敌我的关系,也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不能很好地在工作中联系人民群众。他们常常采取简单化的办法,不自觉地做了一些不妥当的事情,以致侵犯了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还有极少数品质恶劣的人,他们独断专行,称王称霸,完全脱离了人民群众,同百分之九十几的人对立起来。
这些品质恶劣的人,完全不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损害我们党的利益。他们的所作所为,在他们工作的范围内,破坏无产阶级专政,使无产阶级专政变质,在实际上使无产阶级专政变为国民党专政。他们的这种作风,根本不是共产党作风,而是极端恶劣的国民党作风。这种国民党作风,是人民的大敌,是无产阶级的大敌,是共产党的大敌。
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同志,从来反对国民党作风。我们党从来不容许国民党作风在我们队伍中存在。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这样地提出问题来告诫我们的同志:或者是共产党的作风,或者是国民党的作风,这两种作风是互不相容的。国民党政权虽然早已倒了,但是国民党作风的残余,现在还继续腐蚀我们队伍中的一些不坚定的人。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必须把共产党作风同国民党作风严格地区别开来,必须继续向存在于我们党内和政府工作中的国民党作风作战,并且要随时随地对这种国民党作风保持最高度的警惕。这样,我们才能够发扬人民民主,最密切地联系人民群众。
许多问题往往是这样发生的:有些部门、有些地方、有些单位的负责人,忘记了我们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传统,忘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必须是最广泛的人民民主。他们不肯做调查研究工作,不理会毛泽东同志经常指出的“先当群众的学生,后当群众的先生”这一真理,有事不先同群众商量,不在群众中进行酝酿,不倾听群众的意见,不认真注意群众的反映,甚至当群众的利益已经受到严重损害、群众表示十分不满的时候,他们仍旧坚持自以为是“正确”的那些错误做法。
当然,我们的各级领导机关和负责人,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懂得。我们自己不懂得的事情,群众中有许多人是懂得的。就农业和工业的生产问题来说,农民、工人和基层干部有很多宝贵的经验,技术人员和科学家有很多宝贵的知识。只要我们充分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倾听他们的意见,并且认真地向他们学习,我们是可以同他们一起,把工作做好的。但是,在这些部门工作的不少负责人却不这样做,他们杜绝言路,使这些有经验、有知识的人不能说话,不敢说话。这种不民主的作风,只能把自己封锁在真理的门外,而使自己的工作犯了不应该犯的错误。
在“目前形势和任务”这一部分中所说的几年来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都是同有些部门、有些地方、有些单位的负责人的那种破坏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不民主的错误作风有关的。
很明显,如果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密切地联系群众,在工作中充分地发扬民主作风,恭恭敬敬地当群众的学生,有事很好地同群众商量,认真地倾听群众的意见,特别是倾听不同的意见,很多错误是有可能不犯的。
例如,我们过去在农村中普遍办公共食堂,如果能够真正在群众中进行民主的讨论,事情就不会是那样。
要把工作做好,要使我们的党和我们的国家成为不可战胜的,我们就必须经常地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去联系群众,同群众互相交心。这是我们工作中的头等重要的问题。为着使同志们能够牢牢地抓住这一点,我们准备在后面再逐步地详细地说明这个问题。
反对分散主义的倾向
象上面所说的那些脱离人民群众、破坏民主作风的倾向,怎么会不妨碍我国农业、工业、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呢?怎么会不同毛泽东同志的指导思想相抵触呢?怎么会不同中央的统一政策和统一计划相抵触呢?这种错误的做法怎么会不造成分散主义呢?分散主义的最突出的表现是目前存在的许多各自为政的“小天地”。这些“小天地”,对党中央闹独立性,对人民群众、对下级独断专行,压制民主。这些“小天地”,只顾局部利益,不顾整体利益,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不坚决执行中央的统一政策,不严格执行国家的统一计划。当我们纠正了高指标、“共产风”、瞎指挥等错误以后,这类分散主义就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如果对分散主义熟视无睹,不把它迅速克服,就会使我们很难前进。
下面,我们要讲一讲属于分散主义性质的许多混乱现象。
先说政策方面的问题。
在这方面的问题是,有一些同志、一些部门、一些地方,对党中央决定的政策采取了不严肃的甚至错误的态度:或者怀疑观望,或者“各取所需”,或者置之不理,或者另搞一套。
几年来,报刊的宣传,也有很严重的分散主义。
有的部门,在重大的政策问题上,在重大的生产技术措施问题上,不请示,不报告,自作主张。有的在请示、报告的时候,隐瞒真相,使中央不能作出恰当的决定。
有些地方,对中央许多重要的政策,不如实地向下传达,不认真地执行,或者借口本地方的“特殊性”,作出同中央政策相抵触的某些规定。有的甚至采劝封锁”的办法,不让下级和群众知道中央的某些政策。这样的事例,是不少的。一九五九年四月经过中央通过的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方面六个问题的党内通信发出以后,就发生过这种情形。一九六一年春天中央拟定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六十条发出以后,又发生过这种情形。一九六一年九月,中央关于当前工业问题的指示和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七十条发出以后,又发生过这种情形。在中央关于轮训干部的决定发出以后,还发生这种情形。
再说经济计划方面的问题。
这几年,国家计划指标定得过高,而各部门、各地方、各单位不向中央和上级报告,在国家计划以外,另立计划,层层加码,甚至把他们自己的计划置于国家计划之上,冲击国家计划,这就更加损害了我们的计划经济。
有些部门、有些地方、有些单位,在执行生产和基本建设计划的时候,不是集中力量去完成国家统一计划规定的任务,而是分散力量去干计划外的事情,甚至把国家计划丢在一边,用国家计划规定的某些专用物资,去完成它们自定的计划,或者去搞那些完全不是必需的“楼、馆、堂、所”的建设。
有些部门、有些地方、有些单位,在调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时候,不是首先考虑全局的需要,完成国家规定的上调任务,而是首先满足自己的需要,搞自己的“小家务”;对往上调的物资是层层扣留,对国家分配下来的物资也是层层扣留;有的还擅自挪用应该由国家统一支配的物资,假借“协作”的名义,私相交换;有的甚至少报产量,隐瞒库存,“监守自盗”,“以邻为壑”。
有些部门、有些地方、有些单位,在招收职工的时候,不执行国家计划,不按实际需要,任意地增加大批人员。
在精减职工的时候,有些单位讨价还价,甚至边减边加,或者明减暗加。
有些部门、有些地方、有些单位,在使用资金的时候,不遵守国家的规定,擅自动用银行的信贷资金和企业的流动资金,去搞国家计划外的基本建设,囤积物资,预付货款,弥补自己的财政赤字。
这几年,擅自动用应该由国家统一分配的物资的情况,是相当普遍的。特别是生产这些物资的单位、部门和地方,这种事情发生得更多。
经济工作方面的分散主义,使国家无法制定统一的适合情况的计划,并且把国家的生产计划、基本建设计划、物资分配计划、商业计划、劳动计划、财政计划都搅乱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材料,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 O年,这三年国家计划外的基本建设投资,有二百一十七亿元,占投资总额的五分之一还多。这笔款项,大约相当于建设八个鞍钢所需要的投资,或者相当于建设三十五个长春汽车厂所需要的投资。中央下达的国家计划内的建设项目,本来已经过多,已经不适当,国家计划外的项目又大大地增加,这就使基本建设战线拉得更长了,力量更加分散了,投资效果不能迅速发挥的情况更加严重了。
这些计划外的投资,虽然有一部分是必需的,但是有许多是非必需的,是乱投乱用的。其中用以建设“楼、馆、堂、所”的,就有十七亿五千万元。单是这一笔完全不是必需的、非生产性的开支,就相当于建设每年总产量为三百多万吨的氮肥厂所需要的投资。
一九五八年管理权力下放以后,当年全国各方面就新增加职工二千零八十二万人。一九五九年国家要求精减职工八百万人,但是到年底,反而增加了二十九万人。一九六 O年国家计划规定增加职工二百万人,实际增加了四百八十三万人。在这三年中,工业部门的职工共增加了一千三百九十六万人。到一九六一年,中央一再指出必须坚决精减职工,严禁从农村招人,但是有些地方、有些部门、有些单位,并没有严格执行。
在这里,不准备再用其他的材料来说明国家计划被搅乱的情况。同志们从这些材料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分散主义的现象是严重的。有人说现在没有多少分散主义,或者说分散主义并不严重,这是完全不符合事实的。
许多分散主义现象的发生,是同国家计划工作和经济管理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有关系的。例如,国家规定的生产、基本建设任务过高,所分配的原料、材料、燃料又不够,国家的物资管理制度也不尽合理,这就给地方、部门和单位造成了困难。有一段时间,我们要在全国建立许多个完整的工业体系,而且想很快实现。地方、部门和单位在建设工作上也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它们在已经过高的国家计划指标上,又另加新的任务,提出更急的要求。这些地方、这些部门、这些单位的领导人员和许多干部,主观上希望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的建设事业办得越多越好,越快越好,但是,他们没有很好地研究各种可能的条件,不能正确地处理局部同整体的关系。这样,在实际工作中,就出现了许多妨碍国家统一部署、损害全局利益的分散主义现象。
在我们党内,有些干部严重地沾染了本位主义、个人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斤斤计较眼前的、局部的利益,缺乏远大的政治眼光。这是分散主义产生和滋长的更重要的原因。
分散主义的一切做法,完全不符合总路线的多快好省的要求,也完全不符合毛泽东同志所提出的发挥地方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精神。分散主义,表面上似乎是为了某一地方、某一部门、某一单位的利益,但是,实际上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归根到底,也就是损害了这个地方、这个部门、这个单位的根本利益。
分散主义的种种做法,助长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发展,助长了资产阶级实用主义思想的发展。分散主义不但对于社会主义经济起了破坏作用,而且对于我们党的队伍,对于国家干部,在思想上起着腐蚀作用。有一些干部,利用分散主义所造成的混乱现象,营私舞弊,甚至同社会上的坏分子互相勾结,为非作歹,扰乱市常这些干部,实际上已经蜕化变质。近年来,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等违法乱纪的事件大大增加,固然有它的社会根源,但是,不可否认,也是同分散主义有关的。
大家看到;由于分散主义,一些同志的全局观念、组织观念、纪律观念淡薄了,共产主义的思想衰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