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05)
8月上旬
各路敌军纷纷向高兴圩地区逼近,红一方面军主力被压缩在以高兴圩为中心方圆数十里的狭小地区内,西临赣江,南、北、东三面有敌军九个师进逼,形势危急。毛泽东同朱德决定将迂回敌侧后的战法改为中间突破,向东面兴国县莲塘、永丰县良村、宁都县黄陂方向突进。为隐蔽红军意图,造成敌军错觉,指挥红三十五军、红十二军第三十五师和部分地方部队伪装主力,向赣江方向佯动,吸引敌第六、第九、第十一、第十四等师继续向万安至万安南部良口方向前进,并牵制兴国县崇贤、吉安县东固间之敌,红一方面军主力则乘夜通过敌第九师(在兴国县江背洞)和第五十二、第六十师(在兴国县崇贤)之间二十公里间隙地带,转到莲塘地区。
8月6日
同朱德获悉敌第三路进击军第四十七师第二旅进到莲塘附近,决定集中兵力迅速歼灭该敌,尔后向北发展求歼第三路进击军主力,要求所属各部当夜展开,准备七日拂晓攻击。当晚,红三军团(并指挥第七军)和红三、红四、红十二军(缺第三十五师),秘密向敌军阵地接近。
8月7日
同朱德指挥红一方面军主力,在莲塘地区将敌军第四十七师第二旅和由良村西出侦察的一个多营全部歼灭,取得初战胜利。随后,指挥红一方面军主力乘胜北进,攻击良村之敌第五十四师,歼灭其一部。莲塘、良村两仗共歼敌两个多旅,俘敌三千五百余人,缴获各种枪三千一百余枝(挺),迫击炮十四门,电台两部,马二百余匹,各种子弹三十余万发。
8月8日
同朱德在良村约溪发布红一方面军命令:决心以全力消灭龙冈之敌。在部队开赴龙冈途中,得知敌第五师在龙冈已有准备,驻地周围修筑了工事,遂改变主攻方向,命令红三军向龙冈佯攻,同时部署红军主力挥戈向东,进攻宁都黄陂的敌军第八师。
8月11日
同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进到黄陂附近,指挥部队一举攻入黄陂,歼灭敌第八师两个团,乘胜追击,又歼敌一部。前后共歼敌第八师约四个团,俘敌四千余人,缴枪三千余枝(挺)。这时,得知敌第六、第十师已接近黄陂,当机立断,命令红军主力停止追击,当夜撤出黄陂,转到永丰、兴国、宁都三县交界的君埠及其以东地区休整。
8月中旬
国民党军发现红军主力的行踪后,采取密集的大包围态势逼近红军集中地——君埠以东地区,企图消灭红军主力于此。这时,红一方面军主力又处于被敌军八个师三面包围的不利境地,是三次反“围剿”以来最艰苦的时刻。毛泽东主持中共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会议,分析敌情,认为红军主力应采取“声东击西”战术。针对敌人最怕红军北出临川的情况,决定红十二军(欠第三十五师)伪装红军主力向乐安方向佯动,将敌主力向东北方向牵引。同时部署红军主力利用夜暗从敌第一军团和第二路进击军之间十公里间隙的大山中偷越过去,跳出敌军包围圈,向西返回兴国县境内隐蔽休整,观察敌军动向,待机歼敌。
8月17日
同朱德率红一方面军主力进至兴国东北的白石、枫边地区隐蔽休整,并同中共苏区中央局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会合。为了准备经常的夜行军,加强红军的机动力量,同朱德签发红一方面军关于减少行李马匹的通令。二十二日,又签发节省经费的通令,指出:目前仍须准备一个月到两个月的艰苦奋斗,以持久战略来消灭敌人,争取第三次反“围剿”的全部胜利。8月30日
中共中央致苏区中央局并红军临时总前委的指示信,指出:“中央苏区现时最严重的错误是:缺乏明确的阶级路线与充分的群众工作。”“例如你们容许地主残余租借土地耕种,对于富农只是抽肥补瘦,抽多补少,而不实行变换富农肥田给他坏田种的办法”。“红军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抛弃游击主义的传统与小团体的观念,这在红军已在进行大规模战争与担负着争取一省几省首先胜利的任务是不相称的。”
9月初
同朱德为进一步调动和疲惫敌军,率领部队继续西移,转到兴国、万安、泰和之间以均村、茶园冈为中心的山区,隐蔽休整,待机歼敌。这时,红军主力已休整半月有余,养精蓄锐,士气旺盛。国民党军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东奔西突,数次扑空,疲惫不堪,士气沮丧,已无力继续进攻红军〔1〕。加之当时蒋粤桂军阀冲突加剧,蒋介石不得不下令“围剿”军实行总退却。
〔1〕在当时缴获的国民党军官兵的家信中有这样说的:“这一月来,无论官兵差不多没有不病的。肥的拖瘦,瘦的拖死。至于山高路险,跌死的人马以及因病后被土匪杀死的官兵,总和起来比出发时候的人数差不多要少三分之一。”
9月6日
同朱德获悉兴国地区国民党军正沿高兴圩大道向北撤退,当即决定首先抓住兴国北撤敌军一部歼灭之,尔后视机扩张战果。七日,同朱德指挥红三军和独立第五师在泰和县老营盘歼灭北撤之敌第九师一个旅,俘敌两千余人,缴获长短枪两千余枝。与此同时,红三军团、红四军、红三十五军等在兴国县高兴圩向敌第六十、第六十一师发起攻击,激战两天,毙伤敌军两千余人。但因敌军占据有利地形,红军兵力不够集中,并且徒涉高兴圩以西河流时遭到较大伤亡,结果形成对峙。为使红军变被动为主动,决定主力撤出战斗,转至茶园冈、均村、永丰圩地区休整待机。
9月11日
在茶园冈得到国民党军要撤出根据地的情报,同朱德下达红一方面军于次日转换阵地、截击敌军的命令。十二日,在石灰窑鉴于国民党军对红军情报不明,尚不敢行动,同朱德发布命令,令方面军经老营盘、田塅转向东移到敌之右侧。
9月13日
同朱德获悉敌军退却路线后,立即命令红一方面军集中全力向北撤之敌实施追击。
9月15日
拂晓,红一方面军主力追到退却敌军,迅速强占方石岭。同朱德指挥红军主力截住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师及第四军团的一个多团,将其包围于方石岭以南地区予以全歼,俘敌五千余人,缴获各种枪四千五百余枝(挺)。至此,从八月开始的第三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在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配合下,六战五捷,歼灭国民党军十七个团共三万余人,缴枪一万五千余枝,各种子弹二百五十万发,电台六部,打破了敌人对中央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毛泽东后来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总结说:“等到战胜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于是全部红军作战的原则就形成了。”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赣南、闽西两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中央革命根据地进一步扩大,包括二十一个县,二百五十万人口,进入了全盛时期。秋 为培养红军干部,创办红军干部学校,找何长工、邓萍谈话,说:我们决心调你们两个军长和四个师长,还有十几个团长和政委来办个学校。北伐时有“黄埔”,我们要办个“红埔”,开办个培养干部的基地。根据蒋介石其人的本性,估计战争会越打越大。培养红军干部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我们必须向部队源源不断地输送经过学校培养的军政素质好的红色指挥员。还说:新旧军阀很懂得有权必有军,有军必治校这个道理。蒋介石中央军的构成有几个系统,一是陈诚为头子的保定系,一是汤恩伯为头子的日本士官系,一是胡宗南为头子的黄埔系,还有其他各省的讲武堂毕业的讲武系。我们是人民的军队,为了战胜反动派,也要学会办校、治军,培养自己的建军人材。谈话后不久,何长工、邓萍等奉命到瑞金筹建红军干部学校。
9月中旬
鉴于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结束,同朱德决定,以一部分地方部队监视北面之敌,主力红军和另一部分地方部队由兴国以北地区向南以瑞金为中心的地区转移。十八日,同朱德签发红一方面军命令,令部队开往龙冈整顿补充,以“执行向南发展之任务”。红三军军长黄公略在指挥部队转移时,遭敌机扫射,中弹受重伤,不久牺牲。同旬 因陈绍禹决定去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周恩来将赴中央苏区,根据共产国际远东局的提议,由秦邦宪(博古)负总责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在上海成立,随后报共产国际批准。
9月18日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略中国东北。二十五日,毛泽东同朱德、贺龙、彭德怀等联名发表《中国工农红军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告白军士兵兄弟书》,揭露国民党军阀不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只能向帝国主义献媚投降、充当帝国主义的走狗,既不能“保国”也不能“为民”。号召白军士兵投身革命,加入红军,为共同抗日、打倒国民党、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而战。
9月20日
中共临时中央发出由陈绍禹起草的决议《由于工农红军冲破第三次“围剿”及革命危机逐渐成熟而产生的党的紧急任务》。决议提出“目前中国政治形势的中心的中心是反革命与革命的决死斗争”。要求苏区的党和红军“在政治军事顺利的条件之下,取得一两个中心的或次要的城市”。要求红军必须“集中力量追击敌人退却部队”,“扩大苏区到中心城市”,“各军必须开始城市战、堡垒战的演习”。决议强调“目前主要危险还是右倾机会主义”,“富农路线”。
9月23日
同朱德在兴国水头庄签发红一方面军关于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部队开往福建工作、筹款的命令,决定二十五日出发,分七天行程到闽西长汀集中。
9月26日
到达于都县平安寨,指示中共县委和县苏干部要迅速消灭地方反动武装,巩固与扩大革命根据地。
9月28日
到达瑞金叶坪村,同中共苏区中央局会合。着手筹备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