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的思考和论述

  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工业化国家,是毛泽东由来已久的夙愿。
  还在抗日战争时期,1944年5月22日,毛泽东在延安举办的一次招待会上就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地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它欺侮我们的落后。”“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他进而谈到:“中国社会的进步将主要依靠工业的发展。”“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使国家迅速改变积贫积弱的面貌,毛泽东及时提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他一方面为“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另一方面他也深知,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要真正实现工业化,必然是任重而道远,“中国民族和人民要彻底解放,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而我们已作了的工作,还只是向这个方向刚才开步走”。
  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新中国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毛泽东信心百倍地提出“准备以20年时间完成中国的工业化”。同年6月,在谈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时,他对国家工业化的认识作了这样的表述:“什么叫国家基本工业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至少要达到51%,或者达到60%吧!按照苏联的经验,工业的比重要达到70%才算工业化,我们现在还差42%。我国的工业化,工业比重也要达到70%。”
  1956年8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大预备会议上讲了这么一番话:“六亿人口的国家,在地球上只有一个,就是我们。过去人家看我们不起是有理由的。”今后,“我们这个国家建设起来,是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将完全改变过去一百多年落后的那种情况,被人家看不起的那种情况,倒霉的那种情况,而且会赶上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就是美国”。“这是一种责任。你有那么多人,你有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所以,超过美国,不仅有可能,而且完全有必要,完全应该。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中华民族就对不起全世界各民族,我们对人类的贡献就不大。”
  毛泽东迫切希望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现状,是同他记忆深处旧中国“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悲剧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曾目睹和感受旧中国的屈辱惨状。他曾有这样的回顾:“我国从19世纪40年代起,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共计105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告终以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究其原因,毛泽东认为主要是两点:“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就是要为发展经济技术创造政治前提,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如今,新社会已经建立起来了,重要任务自然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为此,他强调:“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当以有可能挨打为出发点来部署我们的工作,力求在一个不太长久的时间内改变我国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的落后状态,否则我们就要犯错误。”
  1964年12月13日,毛泽东在审阅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草稿时加写了这样一段话:“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我们所说的大跃进,就是这个意思。”毛泽东这种谨防挨打、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的强烈意识,是同他对中国历史与现实的认识相关联,也是同当时党和人民的普遍愿望与迫切要求相一致的。
  毛泽东所思考的工业化,并不只局限在工业领域。在希望加速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同时,他已考虑到农业、轻工业等相关产业以及文化事业应与之同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就指出:“完成工业化当然不只是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一切必要的轻工业都应建设起来。为了完成国家工业化,必须发展农业,并逐步完成农业社会化。”“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一五”计划完成以后,毛泽东更加注重发展农业,强调:“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农业就是工业。要说服工业部门面向农村,支援农业。要搞好工业化,就应当这样做。”“必须实行工业与农业同时并举,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和现代化的农业。过去我们经常讲把我国建成一个工业国,其实也包括了农业的现代化。”
  “大跃进”运动的深刻教训,也促使毛泽东对中国经济建设的规律有了新的更加全面的认识。他说:“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
至此,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基本形成了由单纯实现工业化到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轮廓。
  1964年底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宣布“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个目标的两步走战略。在经过连续8年“文化大革命”后,1975年1月召开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和步骤,并指出:“第一步,用十五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他还指出:今后十年,是“实现上述两步设想的关键的十年”。在这个时期内,“我们不仅要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而且要向实现第二步设想的宏伟目标前进”。毛泽东审定同意了这个报告。
  关于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的目标和步骤,反映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几年来的艰难探索和实践,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为改变“一穷二白”面貌的奋斗成果和经验,这当中也有“大跃进”运动那样急于求成的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失误教训。不管怎么说,新中国前30年终于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实现了毛泽东心目中的“工业化”目标,进而为后来中国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不感念毛泽东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当年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
  作者:安建设
  来源:《党的文献》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权利归香港毛泽东诗词网所有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泽东诗词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