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那些在海外流传的毛泽东著作
1949年12月,刘少奇给法共原总书记莫里斯•多列士夫人赠送了一套东北书店版《毛泽东选集》。他在随书信函中写道:“送给你这本毛泽东同志的选集。这是非卖品,是以前地方党委为党内干部阅读而印刷的。现在中共中央正准备出版另一种毛泽东选集,内容比这要多,但毛(泽东)同志要自己校阅一遍,所以现在还不能出版。又,这本选集已在莫斯科译成俄文,亦因毛同志尚未校阅,故亦尚未付印,大概还须要几个月或半年时间,毛同志才能校阅完毕,那时,中文及俄文的毛泽东选集即可出版,并可在市场出卖。我送你这本选集,只是作为你及法共中央同志研究中国问题之用。特此附注。”刘少奇给外国友人赠送《毛泽东选集》,仅仅是毛泽东著作对外传播的冰山一角。近90年来,毛泽东著作的国际传播大致经历了萌芽、发展、高潮、缓和不同阶段,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毛泽东著作海外传播的历程延续至今,生动反映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成果为世界所广泛接受、认同的历史脉动。
《红星照耀中国》风靡西方
早在1927年5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机关刊物《共产国际》,已用俄文发表了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报告》一文。同年6月,《共产国际》(英文版)在转发该文时,加了如下编者按:“在迄今为止介绍中国农村状况的英文出版物中,这篇报告最清晰。”时任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的布哈林称赞这篇报告“写得极为出色,很有意思”,“字字精炼,耐人寻味”。
《共产国际》此后陆续刊发了毛泽东《我们的经济政策》等文章,并在报导中称毛泽东为“中国劳苦大众的领导者”。1934年,共产国际翻译出版了第一本俄语版“毛泽东文集”,书名题为《经济建设与查田运动》,内容包括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及其他若干文章。1935年7月,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与季米特洛夫等人并称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最杰出的领导人。《真理报》等随之相继发表有关毛泽东的专文,称他为中国人民的领袖,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布尔什维克的顽强,令人吃惊的大无畏精神,出色的革命统帅和国务活动家的天才”。
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选集》编辑出版工作紧锣密鼓进行。一方面,斯大林特派苏联理论家尤金前往中国协助《毛泽东选集》俄文翻译审稿相关事宜,另一方面,毛泽东俄文翻译师哲(后任中共中央编译局第一任局长)被委任与苏联驻华使馆翻译费德林等合作,着手翻译毛泽东著作。《矛盾论》《实践论》等俄文译稿先后定稿,斯大林阅后特别批示:在苏共中央理论刊物《布尔什维克》杂志上发表。1952年、1953年,莫斯科外文文献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选集》一至三卷,俄译本改为四册发行。
“文革”结束后,“革命理想”和英雄主义狂热开始回归理性。随着“邓小平时代”的到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潮逐步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所取代,在出版领域,中国国际书店等对外传播机构也调整政策,从“政治宣传、推动世界革命”向“以销售为主,一般实行薄利多销”,文化政治转变为文化产业。然而,毛泽东著作的海外传播,可谓中国近代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对外思想传播。在此意义上可以说,“西学东渐”以来,中国人的思想在沉寂上百年之后重新回到世界舞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果在全球产生了广泛影响。
来源:新浪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