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轉戰陜北


1947年3月19日胡宗南占領延安后,各解放區的領導同志打電報,請黨中央、毛主席遷移到晉西北、太行等比較安全的地方指揮全國的解放戰爭。中央常委朱德、任弼時也建議黨中央、毛主席東渡黃河遷移到晉西北、太行等地,因為那里相對安全,也便于指揮全國的解放戰爭。
    毛主席對他們的建議非常理解。但是,他從全局考慮認為,他不能離開陜北,堅持要留在陜北前線。他說:“我留在陜北前線,才能拖住胡宗南,減少其他戰場上的壓力,有利于別的戰場打勝仗。現在我們面臨的任務很多,但是,第一位的是要在軍事上打敗國民黨蔣介石,沒有這一條,其他一切都無從談起。”
    又說:“這個時候中央離開陜北,陜北人民會怎么想?全國人民會怎么想?中央紅軍長征以后,我們的黨像孩子生了一場病,是延安的小米,延河的水使我們恢復了元氣,使革命站穩了腳跟。前天離開延安時,一位老房東跑來問我:延安的小米香不香?延河的水甜不甜?我無言以對。至于安全問題,哪里人民擁護我們,哪里才有安全。陜北人民好,陜北的地勢也好,回旋余地大,安全是有保障的。”
    毛主席堅持留在陜北,講了兩條理由:“我們在延安住了10多年,一直處在和平的環境中,現在一有戰爭就要走,我無顏對陜北鄉親,日后也不好見面。我決心和陜北人民在一起,不打敗胡宗南決不過黃河!我不離開陜北前線還有一個理由,胡宗南有20多萬人,我軍只有2萬多人,陜北戰場敵我兵力對比是10比1,我們的其他戰場要好得多,敵我兵力對比不這么懸殊,常委分工要我負責軍事,我不在陜北前線,誰在陜北前線?現在好幾個解放區剛奪得主動權,我留在陜北前線,蔣介石就不敢把胡宗南投到別的戰場上去。我拖住他的‘西北王’,其他戰場上就可以減輕點壓力”。
    毛主席最后說:“留給我們四個半連,其余的人立即過黃河。”
    朱德同志說:“這不行,太少了,武器裝備不好,我們不放心。”
    劉少奇同志說:“再調一個團吧。”
    毛主席說:“只留四個半連,兵要到前線去消滅敵人。我們靠陜北人民,靠自己保衛自己。”
    1947年3月25日,我軍在青化砭僅用1個多小時,就將敵31旅旅部和92團3000余人全部消滅了,活捉旅長李紀云。
    1947年4月14日,我軍在羊馬河殲敵135旅4700多人,活捉代旅長麥宗禹。
    1947年5月4日,我軍在蟠龍鎮殲敵167旅7000多人,活捉旅長李昆崗。蟠龍是敵軍的重要戰略補給站,物資、彈藥、糧食等堆積如山。蟠龍戰役沉重地打擊了胡宗南,為我軍充分地補給了物資。
    1947年5月14日,安塞縣真武洞鎮上人山人海,陜甘寧邊區軍民在這里舉行慶祝“三戰三捷”(青化砭、羊馬河、蟠龍三個戰役大捷)大會。
    周恩來副主席在群眾的歡呼聲中宣布:“黨中央還在陜北!毛主席還在陜北,毛主席在陜北繼續指揮我們戰斗!毛主席要我轉告大家,他要和邊區軍民一起戰斗,與陜北人民同甘苦,共患難,一天不打敗胡宗南,毛主席就一天不離開陜北。”
    1947年7月21-23日,毛澤東在陜北靖邊縣小河村主持召開了中央前委擴大會議,著重討論了軍事和地方工作問題。圖為毛澤東在小河村。
    祝捷大會后,胡宗南得知毛主席還在陜北的消息,大吃一驚,不住地叨念起毛澤東在延安窯洞里留給他的標語:“勢成騎虎,進退兩難”。
    蔣介石知道毛澤東還在陜北,氣得大罵胡宗南“太無能了,竟連中共首腦在哪里都搞不清楚”。并下令胡宗南:“即使損失三個師,也要生擒毛澤東。”
    1947年4月,毛主席轉移到靖邊縣王家灣(今安塞縣),這是一個緊貼半山坡,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小山村。
    這時,國民黨軍剛得到美國提供的新式無線電臺“測向儀”,從測向儀獲悉,陜北靖邊縣王家灣一帶有一個強大的電臺群,胡宗南認定毛澤東就在這里,立即命令軍長劉戡率四個半旅,“快速偷襲王家灣,活捉毛澤東”。
    毛主席、中央機關在王家灣,只有中央警備團四個半連的兵力保衛,周圍幾十里遠的地方都沒有我軍其他兄弟部隊,形勢十分緊張,十分險惡。
    毛主席、周恩來、任弼時對著地圖研究對策。毛主席說:“敵人的企圖無非是三個:一是要把中央機關消滅在這里;二是要逼中央機關過黃河;三是要把中央機關趕到沙漠地區餓死我們。我的想法是:敵人從東來,我們向西走,敵人從北來,我們向南走。大路通天,各走一邊。我們不能向東走,要向西走,向靖邊城內馬鴻逵的部隊靠攏。我們避開劉戡,利用馬鴻逵的地方主義,走一段沙漠地帶。胡宗南想要我們向東走,我們偏偏要向西走。天下的路多得很,他走他的大川,我走我的沙漠。誰消滅誰,咱們走著瞧。”
    1947年6月8日,毛主席一行離開王家灣,從一條小路出來,向西爬上山梁一直往西走。走了一段山路,下起了大暴雨,山洪暴發,道路泥濘,人和馬行走都很困難,不能騎馬走了。毛主席下了馬,和大家慢慢地步行,走了一整夜,天亮后還繼續向前走,又走了20多里路,才來到小河村,離王家灣只有40多里遠。在這里休息了幾個小時。毛主席、中央機關和部隊來到天賜灣,不再向前走了,把中央機關、部隊分散隱蔽在山溝里,嚴密監視敵人的動向。
    1947年6月9日,劉戡率領四個半旅偷襲王家灣,撲了一個空。第二天劉戡命令部隊順著馬蹄印向西北方向火速追擊,要一個山頭一個山頭嚴密搜索前進。趕到小河村,未發現任何情況,又繼續前進。當敵人的先頭部隊接近天賜灣時,毛主席和中央機關與敵人僅相隔一座山梁,形勢萬分危急。
    毛主席、周恩來、任弼時對著地圖分析敵情,毛主席說:“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恰好是胡宗南與馬鴻逵管界的結合部,胡、馬勾心斗角,正好我們鉆空子,只要我們沉住氣,敵人不一定會發現我們。”為了應付意外事變,毛主席、周恩來、任弼時作了最壞準備,商定三人從三個方向突圍,哪怕一個人突出去也是勝利。
    這時汪東興同志報告:“敵人離我們只有四五百米遠了。”毛主席說:“只要敵人沒有發現我們,就是到了眼皮底下也不準開槍。”
    此時,遠在隴東地區的彭德懷司令員,從敵臺廣播中聽到胡宗南集中兵力偷襲毛主席的“昆侖縱隊”,立即派王震旅長率一個旅(其中有一部分是騎兵),并命令三邊和綏德地方部隊及游擊隊全部火速出動支援,務必保證黨中央和毛主席的安全。他們接到命令后,連夜強行軍趕到了天賜灣,從敵人的側面和背后突然向敵發起猛烈沖擊。
    劉戡被王震旅長的騎兵部隊吸引住了,他下令部下追擊騎兵部隊。就這樣劉戡的部隊全部跟著退出了天賜灣。“昆侖縱隊”解圍了。
    毛主席轉戰陜北到天賜灣,是西行的最“終點”。當他知道敵人退出了小河村、周圍沒有敵人時,決定馬上去小河村,在那里住下來。
    1947年7月25日,毛主席在小河村主持召開了中央前委擴大會議。會議中心議題是:“如何進一步組織和發展戰略進攻的大事。”到會的有:賀龍、彭德懷、林伯渠(注:陜甘寧邊區人民政府主席)、陳賡、習仲勛、王震、張宗遜等。
    在會上,毛主席開頭講了全國各戰場的形勢,然后提出:“我們不能等到敵人的進攻被完全粉碎了,人民解放軍在數量上、裝備上都超過敵人時再展開戰略反攻。我們必須立即轉入進攻,主力要打到外線去,把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
    抗日戰爭打日本帝國主義,我們運用持久戰。現在美國出錢出槍幫蔣介石來打我們,我們對付蔣介石不能拖,要爭取在五年內打垮蔣介石,建立新中國。
    周恩來講了劉、鄧大軍的情況,他說:“早在6月30日,劉伯承、鄧小平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四個縱隊12萬多人強渡黃河,發起魯西南戰役,從而揭開了人民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序幕。現在劉、鄧大軍正準備挺進大別山,向蔣介石的胸膛插上一把尖刀。”“陳賡同志,你們兵團掉頭向南渡過黃河挺進豫西。這樣,東可以威脅洛陽支援劉、鄧南下,西可以威脅西安牽制陜北的敵人。”陳賡同志說:“我完全同意中央軍委的英明決策。”
    周恩來副主席又說:“陳、粟華東野戰軍向豫、蘇、皖挺進。陜北、山東一齊動手進行配合。毛主席把這個戰略部署稱為‘三軍配合、兩翼牽制’。”
    彭德懷司令員說:“這個戰略部署好。我們西北野戰軍打榆林,誘敵北上,把胡宗南拖得筋疲力盡,然后再尋找戰機吃掉他一大塊肥肉。保證陳賡同志順利渡過黃河,挺進豫西。”
    任弼時同志說:“為了配合你們,‘昆侖縱隊’也要向榆林前進。”
    小河村會議后,彭德懷司令員決定要在沙家店打個大勝仗,消滅鐘松的整編第36師。作戰計劃報送中央軍委,毛主席、周副主席、任弼時研究后批準了這個計劃。毛主席說:“沙家店打得好,我們就轉危為安,不走了;打不好,我們再向西走,準備進沙漠。”
    彭德懷司令員不久向毛主席匯報了第36師被圍的情況及我軍指戰員的戰斗決心。毛主席聽了彭總的匯報說:“好!一定要抓住他。向全體指戰員講清楚,這是對整個戰局有決定意義的一戰。要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消滅敵人,不讓一個跑掉。打好這一仗,我們的日子就好過了。”
    1947年8月20日拂曉,圍殲敵36師的戰斗打響了,中午13點鐘彭德懷司令員發出總攻命令。戰斗打到天黑時,敵師長鐘松看到大勢已去,急忙找到165旅旅長李日基趁夜逃跑了。至此,整編36師6000多人全部被殲滅,活捉123旅旅長李子奇。西北野戰軍取得了沙家店戰役的大勝利。
    8月23日,毛主席、周副主席、任弼時來到西北野戰軍司令部駐地前原村,祝賀沙家店戰役取得了勝利。彭德懷、習仲勛、張宗遜、王震、許光達等同志遠遠來到村口迎接。毛主席見面第一句話就說:“打得好啊!”彭德懷同志說:“是黨中央、毛主席領導得好!”毛主席一邊同大家握手一邊說:“是彭老總指揮得好,是廣大指戰員英勇作戰的結果。”
    毛主席來到屋里坐下說:“沙家店這一仗確實打得好,對西北戰局有決定意義。陜北戰爭最緊張、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了,戰爭的主動權握在我軍的手里。”說到這里,毛主席習慣的扳起指頭數著:“青化砭、羊馬河、蟠龍、沙家店整個湊起來,已經吃掉他六七個旅,打垮了胡宗南自命的‘常勝軍’,活捉了他‘四大金剛’中的三個:何奇、李昆崗、李子奇,他只剩下一個李日基。”
    他又說:“沙家店一戰把敵人的囂張氣焰完全打掉了。形勢對我軍很有利。我們找機會再打幾個這樣的漂亮仗,到那時,陜北的敵人就沒有立足之地了。”
    1947年9月1日,毛主席為中共中央起草關于解放戰爭第二年的戰略方針的指示:我軍第二年作戰的基本任務是:舉行全國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域,在外線大量殲滅敵人。
    1947年10月,彭德懷司令員率領西北野戰軍向南挺進,橫掃黃龍山區,在猛烈攻擊下相繼收復延長、延川、清澗三縣城,活捉敵新編76師師長廖昂。緊接著,在宜川又打了大勝仗,敵29軍軍長劉戡被打死……周恩來同志說:“劉戡在陜北追了我們快一年了,我們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想搞掉我們中央機關,現在他把自己搞掉了。本想活捉他,向他算算賬,不料打死了,算是便宜了他。”
    綏德、瓦窯堡之敵聞風逃走了。至此,除延安、甘泉、富縣幾個孤立據點暫時還被敵人占領之外,陜北被胡宗南侵占的縣城都回到了人民手里。
    1947年3月19日,胡宗南侵占了延安。1948年3月21日,延安重新回到了人民手里。
    1947年8月26日,黨中央、毛主席來到陜北葭縣楊家溝,在這里住了一個多月。11月來到米脂縣楊家溝(注:兩個村莊同名)。
    1947年12月25日,中央召開了十二月會議。到會的有部分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還有陜甘寧邊區和晉綏邊區等負責同志。頭一天毛主席作了《目前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報告。當他說到中國革命已經到了歷史轉折點的時候,會場上響起熱烈的掌聲。“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在中國這一塊土地上扭轉了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蔣介石匪幫的反革命車輪,使之走向覆滅的道路,推進了自己的革命車輪,使之走向勝利的道路。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這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是一個偉大的事變……這個事變一經發生,它就將必然地走向全國的勝利。”
    毛主席的報告深刻地闡明了這個事變的偉大意義,以及在打倒蔣介石反動統治集團、建立新中國時期內,黨在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面的全部綱領,給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和信心。
    會議第二天12月26日,是毛主席54歲生日。在這之前,各解放區發來電報,有的要為毛主席祝壽,有的說要打幾個漂亮仗,并部署好了戰役計劃,要求中央批準,但都被毛主席拒絕了。他說:“如果不是給我祝壽,我可以批準,為我個人,我不能批準。為我祝壽打漂亮仗,不為我祝壽就不打漂亮仗了嗎?”大家覺得,外地不為毛主席祝壽是可以的,可我們是中央機關在毛主席身邊工作的同志,只有幾百人,為慶祝1947年的偉大勝利,還是要求為毛主席祝壽。各大隊負責同志還專門來汪東興處開會研究了這個問題。
    汪東興知道毛主席拒絕了各地的要求,再提祝壽的事,毛主席肯定不同意。大家又提出不舉行儀式,只要開個晚會,和毛主席見見面就行了。
    在大家的要求下,汪東興去找周恩來報告,請示怎么辦?周恩來說:“我看毛主席不會同意的,大家再要求,你去和主席商量一下。”汪東興去向主席報告時,工作人員便悄悄地做了一些準備。如果同意,請一些負責同志陪毛主席吃頓便飯,再請晉綏軍區賀龍司令員派來的劇團演一場戲。但是,機關同志們的要求也被毛主席拒絕了。
    毛主席舉出三個理由:“一是戰爭時期,許多同志為革命的勝利流血犧牲,應該紀念的是他們,為個人祝壽,不太合情理。二是部隊和機關的同志沒有糧食吃,搞祝壽活動,這是讓我脫離群眾。三是才50多歲,如果不被胡宗南打死,還大有活頭,更用不著祝壽。”除了這三條理由,他又作了三條規定:“一不許請客吃飯。二不許唱戲,如果劇團來了,過幾天再演,先給老鄉看也可以。三不許開大會。大家想和我見面,想請我講話,隨時都可以,不一定非要祝壽才這樣做。”
    1948年3月10日,周恩來同志在楊家溝一個小操場上向中央機關全體同志鄭重宣布:“一年來敵我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國民黨的總兵力由430萬人減少到360萬人,而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已上升到280萬人(正規軍),而且士氣高昂。
    毛主席敏銳地看到對國民黨戰略決戰的時機已基本成熟,黨中央堅持在陜北的任務已經完成了。為了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全國范圍的勝利,黨中央決定東渡黃河,前往河北西柏坡,與中央工作委員會會合,共同完成奪取全國勝利的歷史任務。”
    黨中央、毛主席留在陜北前線,這是一個英明的戰略決策,它既穩定了人心,也鼓舞了士氣,在政治上和軍事上都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借以牽制胡宗南的主力,減輕了華北、山東等戰場我軍的壓力,有利于劉、鄧大軍挺進中原,早日轉入全國規模的大反攻。全國最高統帥部有意放在戰爭最前線,這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權利歸香港毛澤東詩詞網所有 關於我們 站長統計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澤東詩詞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