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為女民兵題照

1961年2月
  這首詩最早發表在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出版的《毛主席詩詞》。
  
  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注釋】
  
  題照,為照片題字或題詩。
  颯爽:豪邁而矯健,形容精神抖擻。
  曙:天剛亮。
  演兵場:練兵場。
  奇志:極不平凡的志向。
  紅裝:婦女紅豔美麗的裝扮。


【譯文】

  
  黎明時的陽光剛剛照到進行軍事訓練的場地,女民兵英俊威武的風姿,勇健敏捷、神采飛揚地持著五尺槍。
  中華兒女志向不凡,不愛華麗濃豔的服飾,而愛革命的武裝。


【背景】

  
  毛澤東十分重視民兵建設。1958年8月29日,他在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必須在全國範圍內把能拿武器的男女公民武裝起來,以民兵組織的形式,實行全民皆兵。同年9月29日,他對新華社記者發表談話:“我們不但要有強大的正規軍,我們還要大辦民兵師。”1961年,正值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蔣介石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猖狂叫囂反攻大陸,並不斷對中國沿海進行騷擾。因此,中國就更進一步加強了對民兵的訓練。
  這首詩是毛澤東題贈給當年在身邊工作的一位姓李的女機要員的題照詩。一天早晨,那位姓李的女機要員到毛澤東的菊香書屋去送文件,將離去時,毛澤東問她有沒有參加民兵組織,她回答說參加了,還從隨身帶著的筆記本裏拿出一張自己在民兵訓練之餘持槍而立的照片給毛澤東看。毛澤東看了很高興,沉思片刻,他順手拿起一本自己讀過了的介紹地理常識的小冊子,翻到有空白的地方,用鉛筆龍飛鳳舞地寫下了這首詩,送給女機要員,並對她說:“你們年輕人要有志氣,不要學林黛玉,要學花木蘭,穆桂英噢!” 


【鑒賞】

  
  “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是對女民兵“演兵”的藝術概括。題照詩,對照片上的形象用詩的語言可以作某種藝術概括,這裏作者用“曙光初照”,形象地點出了時間,用“演兵場”描述出具體環境的“空間”。在這特定的時空中,烘托出一種“全民皆兵,嚴陣以待”的尚武氣氛。對照片上女民兵這一主體形象的出現,詩中並沒有像小說那樣對具體肖像進行多側面的細致的刻畫,而只選擇女民兵身背的“五尺槍”作為特征性的“非有機體”符號物造型的主體。槍,對於一個兵來說是第二生命。所以,槍在女民兵身上,已經充分人格化了,已經成為她作為兵的整個“機體”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時,作者在從外部觀照實寫的基礎上,又從人物的氣質和神韻方面作勾勒。“颯爽英姿”,正是對女民兵最恰當的概括。題照詩,不從照片上立體形象的“形”的複現,而要在人物的“神”方面著眼。因為詩中所描繪的形象,無論如何不如照片上的形象那麼直觀和鮮明,而對照片上形象提神攝魄的勾畫卻正是題照詩的神來之筆。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是對照片形象的直接議論。作者是反對在詩中“直說”的。他說:“詩歌要用形象思維,不能如散文那樣直說。”但是,作為題照詩,與古代題畫詩一樣,不僅允許,而且可以成為它的某種特色。沈德潛論杜甫題畫詩時曾精辟地指出:“其法全不在彩畫上發論,如題畫馬、畫鷹,必說到真馬、真鷹,複從真馬、真鷹開出議論,後人可以為式。”(《說詩碎語》卷下)因此,在“說到真馬真鷹”的基礎上“開出議論”,被看作是題畫詩的一種方法、一種“模式”、一種體式的特點。作者的題照詩采用議論這一特殊方法的,這種議論是對女民兵精神的一種升華。“中華兒女多奇志”,作者把藝術視野從照片上單個的、具體的女民兵,上升到更為眾多、更為普遍的“中華兒女”的整體性形象上,許多非同一般的奇特的偉大志向,其中令世人矚目,最值得稱道的則是“不愛紅裝愛武裝”。這裏的“武裝”既可實指軍人的裝束,也可以泛指“武裝鬥爭”。中華兒女所愛的不是傳統的“紅裝”打扮,而是與中華民族自立和騰飛患息相關的戰士的“武裝”。作者從中國革命取得偉大勝利的曆史高度高瞻遠矚,熱情贊頌了中華兒女尚武的壯志。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權利歸香港毛澤東詩詞網所有 關於我們 站長統計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澤東詩詞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