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戲改李攀龍《懷明卿》

1971年


豫章西望彩雲間,九派長江九疊山。
高臥不須窺石鏡,秋風怒在叛徒顏。

【譯文】

在江西豫章向西眺望滿天的雲彩,長江蒼茫縱橫廬山雄渾盤旋。高臥大睡不去窺石鏡反省,憤怒的秋風掃在叛徒的臉面。


【賞析】
  此詩不是毛主席的原創之作,而是改寫明代李攀龍《懷明卿》一詩而成。李攀龍原詩如下:“豫章西望彩雲間,九派長江九疊山。高臥不須窺石鏡,秋風憔悴侍臣顏。”李攀龍,山東曆城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進士,曆事嘉靖、隆慶兩朝、官至河南按察使。他是明代著名文學家,“後七子”的領袖。李攀龍寫此詩時已謝病辭官家居。此詩是他因懷念遠在江西的吳國倫而作的。
  毛主席對李攀龍這首詩最後一句作了改動。改為“秋風怒在叛徒顏”。而這裏的“叛徒”是明確地指林彪而言的。
  此詩前二句表面是寫廬山的氣勢,其實是寫詩人內心“無限風光在險峰”的革命激情。以“九派長江九疊山”來回應1970年8月23日在廬山召開的中國九屆二中全會的情況。當時會議一開始,林彪就搶奪話語權力,堅持要設國家主席以及要稱毛澤東是天才,還在華北組散發第二號簡報。這份煽動性很大的簡報,立即在各組引起強烈反響。參加會議的絕大多數成員,聽說有人“否認毛澤東是天才”、“貶低毛澤東思想”、“不贊成毛澤東當國家主席”都表示極大的憤慨,要求把這種人“揪出來”。至此,廬山形成了一種緊張局面。毛澤東覺察到了林彪集團的陰謀,於8月25日主持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立即停止討論林彪的講話,收回二號簡報,責令陳伯達作檢討。8月31日,毛澤東寫了《我的一點意見》,文中嚴厲批判了林彪集團,說他們“采取突然襲擊,煽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大有炸平廬山,停止地球轉動之勢。”接著全會按照毛主席的意見,對陳伯達展開了揭發批判。吳法憲等也受到了批評。
  接下來形勢急轉直下,林彪一見自己國家主席當不成了,陰謀又被毛主席看穿,1971年3月,他趕緊制定《“517工程”紀要》,妄圖搞武裝政變。8月中旬,毛澤東巡視南方,並先後給各地黨政軍負責人打招呼。毛主席說:“有人急於想當國家主席,要分裂黨,急於奪權”、“這次廬山會議,又是兩個司令部的鬥爭”;“廬山這件事,還沒有完,還沒有解決”。當時住在北戴河的林彪得知毛主席這些講話要點後,大為驚慌。9月8日,林彪下達手令,想對毛澤東進行謀殺。同時還作了南逃廣州,另立中央的第二手准備。但毛澤東已有所洞察,決定立即乘火車於9月12日提前返回北京。林彪、葉群、林立果9月13日淩晨乘飛機倉惶出逃,飛經蒙古溫都爾汗上空時,飛機墜毀,機上人員全部死亡。
  此詩第三、四句就是寫叛徒林彪的。第三句是說林彪在廬山開九屆二中全會期間,只宜高臥大睡,而不須窺照石鏡作深刻的自我反省。“窺石鏡”三字出於李白《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詩中一句:“閑窺石鏡清我心”。而林彪反·黨集團卻暗中磨刀霍霍,哪會憑著黨性與良心去“窺石鏡”。
  最後一句,詩人寫了叛徒林彪的下場,以比興手法說道:憤怒的秋風橫掃了叛徒的嘴臉。此句可引申為林彪一家人摔死在溫都爾汗,惡人最終不得善報,只落得個死無葬身之地的結果。毛主席最後一句改得極好,不僅將李攀龍原詩的意思全改了,而且將當時廬山會議的形勢、林彪一夥的表演,以及叛徒林彪最後的下場都濃縮在這首短短的七絕中了,真是古為今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權利歸香港毛澤東詩詞網所有 關於我們 站長統計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澤東詩詞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