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鄧寶珊 中共德大功高的好朋友(5)
榆林戰役帶來的苦惱
抗戰勝利后,國共兩黨矛盾很快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此展開了兩種命運、兩條道路的大搏斗。在這場決定中國前途的斗爭中,每一個人都無一例外地面臨著站在哪一邊的選擇,中間道路是沒有的。由于種種復雜的歷史原因。鄧寶珊在解放戰爭初期沒能及時地站到人民陣線一邊來。
1947年夏,人民解放軍由于戰略需要,確定了“攻榆打援”的戰役計劃,不能不對駐守榆林的鄧寶珊部采取軍事行動。
首先發生的是三岔灣前哨戰。8月初,人民解放軍向榆林作戰略運動。鄧寶珊決定把駐魚河堡、米家園子、歸德堡的徐保部82團向城內集中,除神木駐軍外,其他外圍據點一概放棄。8月6日清晨,鄧部向榆林集中的部隊有一部分被人民解放軍在三岔灣公路上截獲,即82團一個營和一批輜重;新11旅2團兩個營則在人民解放軍猛攻下退回三岔灣。此時三岔灣戰斗打響,鄧部未及行動的兩個營:新11旅二團一個營和82團一個營,被人民解放軍從正面包圍了。戰斗至下午3時,四個營全部被殲,新11旅2團團長周效武被俘。
三岔灣的戰斗,給鄧寶珊刺激很大,他決沒有想到自己真與解放軍打起來了,而且損失的是自己帶出來參加抗戰的甘肅子弟兵。此后,榆林便處在了人民解放軍的包圍之中。
8月7日晚10時,解放軍開始對榆林發動攻勢,國民黨守軍放棄了飛機場,主義廟、東岳宮和官井灘的部分陣地。但由于榆林三面沙漠,一面臨水,人民解放軍野戰部隊缺乏攻城利器,故連日攻城未克。接著幾天,解放軍向榆林發起進攻,戰斗甚為激烈。至11日晨3時許,解放軍用炸藥將小西門炸開,少量部隊猛撲進城。鄧部守城部傷亡慘重。12日晚,胡宗南的整編36師師長鐘松,率所部由靖邊沿長城線星夜兼程援榆。人民解放軍遂撤圍榆林。
整編36師到榆林后,鐘松連鄧寶珊準備的一頓飯都不吃,便領軍南下。鄧寶珊說, “鐘松急急忙忙去配合29軍,想夾擊米脂、佳縣的解放軍,把人家趕過黃河,我看他是鉆到彭德懷的“口袋’里去了!”鐘松部南下,果然在沙家店大敗被殲。
人民解放軍“攻榆打援”解決了胡宗南的兩個整編旅,取得了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勝利。
經過幾天思考,鄧寶珊決定前往張家口去找傅作義,商談共同的出路問題。這時已是10月下旬,傅作義將主持華北軍事已有所風聞,鄧感到傅作義接受新命在即,頗有擴展之意,所以原準備與傅一談的滿腹心事,一語未曾道出。
就在鄧寶珊赴張家口的時候,11月初發生了人民解放軍第二次進攻榆林的戰役。2日,攻近城郊的解放軍進攻凌霄塔和官井灘兩個陣地。3日下午3時,加緊猛攻凌霄塔和南城;至夜12時,凌霄塔下陣地大部分被解放軍占領。從8日起,進攻減少,每天早晚兩次,重點是南城和北關。城內國民黨軍分析,一種可能是解放軍采取“慢慢圍困,糧盡自開”的辦法;二是仍運用“圍城打援”的戰略。11日,人民解放軍佯攻后開始撤走。13日,解放軍在榆林西北之野茅灘、袁大灘重創援榆之寧夏兵團,馬鴻逵派出部隊的兩千多人被俘。同日,榆林城外的解放軍全部撤圍。
人民解放軍二次從榆林撤圍后,南京國民黨政府又是一陣渲染,以掩蓋其隊伍在西北戰場的真正失敗。面對南京送來的“青天白日勛章”,鄧寶珊陷入了更深的內心苦悶:自己多年來一直不愿與共產黨打仗,如今卻卷入了內戰漩渦……在極度的思想矛盾中,他開始尋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