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點評國名黨著名將領

第13章 蔣鼎文 軍事與中共兵法(3)

                       李德不用毛澤東之計,遂使蔣鼎文成名

 

在對江西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圍剿”和平息“福建事變”中,蔣鼎文的職業軍人形象似乎有了些好轉。

但值得說明的是,此時毛澤東的軍事指揮權,已經被中共黨內的路線斗爭排斥掉了。而擔任中國紅軍作戰指揮的,是被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化名李德的德國共產黨員奧托·布勞恩。

1932年“一·二八”抗戰結束后,蔣介石調19路軍在福建“剿共”,企圖使19路軍與紅軍兩敗俱傷。193311月,19路軍將領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發動“福建事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提出打倒蔣介石的南京政府,并和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工農紅軍簽訂了抗日作戰協定。

蔣介石這時又啟用了蔣鼎文。他一方面命令在江西圍剿紅軍的部隊在北線加緊構筑碉堡,把蘇區的北邊暫時守起來,另一方面令第2路軍總指揮蔣鼎文將“圍剿”中央紅軍的9個師向閩北前進,平定福建。

這本來是紅軍打破封鎖的絕佳機會。

毛澤東立即寫信給中央:以主力紅軍突破敵人的堡壘線,突進到以浙江為中心的蘇浙皖贛地區去,縱橫馳騁于杭州、蘇州、南京、蕪湖、南昌、福州之間,將戰略防御轉變為戰略進攻,威脅敵人之根本重地,向廣大無堡壘地帶尋求作戰。這不僅能粉碎蔣軍向江西根據地的進攻,且能援助閩方新政權。

蔣介石幾乎是傾全國之兵力出動進行第五次“圍剿”,后方空虛,就連首都南京一帶的城市防務,也僅能靠憲兵、警察維持。毛澤東的建議,擊中了蔣介石的要害。

毛澤東風趣地比喻:“這是和敵人換防。敵人要到中央根據地來,我們讓他,我們到江、浙一帶去打游擊,重新開辟一塊革命根據地。這樣一來,不但敵人的碉堡戰術、敵人所建立的堡壘封鎖線,統統失去作用;而且將迫使敵人不得不同紅軍打運動戰,紅軍就可以發揮所長,在運動中大量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但是,已經掌握中共中央權力的博古、項英等人卻不這么想。1933125日,中共中央發表《為福建事變告全國民眾書》,題目就叫“打倒一切反革命”,說福建人民政府“不會同任何國民黨的反革命政府有什么區別,那它的一切行動,將不過是一些過去反革命的國民黨領袖們與政客們企圖利用新的方法來欺騙民眾的把戲”。

參加過巴伐利亞街壘戰、在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喝過墨水的洋顧問李德,更是把毛澤東建議斥之為“脫離中央蘇區根據地的冒險主義。”他們認為,紅軍轉向蔣介石部后方,是等于幫助了19路軍,是喪失無產階級的革命立場。據說博古曾請示在莫斯科的王明,該不該與蔡廷鍇聯合。王明回答:“在同他握手時,應朝他臉上啐唾沫。”

毛澤東又親自到中央所在地瑞金葉坪,再次陳述自己的意見,不料不僅遭到更為嚴厲的批評,而且受到了留黨察看的處分。后來在延安,毛澤東對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說,第五次反“圍剿”所犯的一個重大錯誤,就是共產黨沒有和福建軍隊聯合起來,對付蔣介石。

當時的中共中央和李德不聽毛澤東的計策,果然導致了日后江西蘇區第五次反“圍剿”之敗。

毛澤東的愛將陳伯鈞評述了當時的情況:“蔣鼎文到福建當總司令,我們就四面被圍了,一點辦法也沒有。”“本來19路軍和我們講聯合,我們日用百貨、鹽巴也還不困難,還有一點辦法。19路軍一垮,中央蘇區處境就更難了。”

1934115日,蔣鼎文占領福州,福建人民政府終于失敗。解決19路軍“閩變”以后,蔣鼎文躊躅滿志,特地到鼓浪嶼最高峰——日光巖的“古避暑洞”,在背后刻上一首自己寫的詩:“日光巖,石磊磊,環海梯天成玉壘,上有浩浩之天風,下有泱泱之大海。”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權利歸香港毛澤東詩詞網所有 關於我們 站長統計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澤東詩詞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