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點評國名黨著名將領

第1章 蔣介石 一生的“剿”“滅”夢想(9)

毛澤東與蔣介石的“炮彈語言”

朝鮮戰爭結束之后。美國積極奉行“臺灣獨立”政策,并于1954年與臺灣簽訂了《共同防御條約》,這一系列事件震動了毛澤東等老一代革命家。美國干涉我國內政的意圖已非常明顯,美國到底要介入到什么程度,《共同防御條約》的效力多大?毛澤東決心對金門實施炮擊,以便在實戰中摸一措美國的“戰略底牌”。

1958823日下午530分,解放軍以459門火炮開始轟擊金門,在85分鐘內發射炮彈3萬余發,島上國民黨軍損失慘重,官兵共傷亡600余人,金門和澎湖防衛部的二名中將副司令當場身亡。

我炮擊金門后,截斷了金門守軍海上補給線。美臺組成聯合護航隊。我福建前線指揮部請示是否炮擊聯合艦隊。毛澤東命令:“照打不誤,但不打美艦,只打蔣艦,如果美艦開火,我軍也不還擊”。戰斗中,我軍攻擊臺艦時,美艦竟丟下臺艦,掉頭向臺灣方向遁去。我軍意識到:美臺聯盟仍是有一定限度的,為了自身利益,美國是不會冒同中國發生直接沖突的危險的,在金門、馬祖問題上美國實行的是脫身政策。從而摸清了美國的戰略意圖和美臺《共同防御條約》的底盤。于是,105日,毛澤東下令從次日起停止炮擊。

然而,此時美國又拋出一項新政策,勸說臺灣從金門、馬祖撤軍,然后搞臺灣獨立。蔣介石堅決不同意,雙方發生了激烈爭吵,美蔣矛盾開尖銳。

毛澤東認識到讓金門、馬祖留在蔣介石手里,不但有可能促進今后兩岸關系的改善,也會使蔣介石有資本去抵制“臺灣獨立”的活動。但金門島上的守軍甚至臺灣島上的政權,畢竟要依賴美國支援才能生存。解放軍如果再施加封鎖壓力,勢必導致壓蔣介石向美國就范。那么,金門島上守軍除了崩潰之外,就只有再重演一次大陳島撤退。如果只能奪取金門、馬祖而不能同時解決臺灣問題,那么國共之間在地理上的距離將由不足十公里擴大到一百多公里,且隔著一道臺灣海峽,接觸更加不方便。而蔣介石失去象征其在大陸沿海存在的最后據點,將使得美國更便于制造“兩個中國”或支持“臺獨”。讓金門、馬祖留在蔣介石手里,不但有可能促進今后兩岸關系的改善,也會使蔣介石有資本去抵制“臺灣獨立”的活動,而維護國家的領土完整,促進祖國統一大業。

毛澤東又作出了新決策。十月五日上午八時,毛澤東指示福建前線部隊:“不管有無美機美艦護航,十月六、七兩日,我軍一炮不發;敵方向我炮擊,我也一炮不還。偃旗息鼓,觀察兩天,再作道理。”

不能跟著美國亂說

美國要求實現“永久性停火”,造成兩岸事實上的分離,進而制造“臺灣獨立”。而臺灣當局又拒絕和談,毛澤東決定再次對臺灣施加軍事壓力。一方面,力求挫敗美國的陰謀;另一方面,打算把蔣介石強行拉到談判桌邊來。

106日,由毛澤東起草、以國防部長彭德懷名義發表的《告臺灣同胞書》,宣布停止七天炮擊,以便于金門守軍補充給養。暫停炮擊的七天期限剛過,福建前線廣播站播送了彭德懷給福建前線解放軍的命令,也出自毛澤東的手筆,宣布再停止炮擊兩周。

美國一方面在華沙中美會談中要求“永久停火”,一方面又壓迫蔣介石撤退或減少在金、馬的軍隊。十月十九日,美國第七艦隊派出了四艘軍艦,進入金門海域為國民黨軍運輸船隊護航,并派杜靳斯親臨臺灣做蔣介石的工作。

十月二十日,毛澤東下令再次炮轟金門。炮擊開始的時候,杜勒斯正從華盛頓飛經阿拉斯加的基地。共產黨恢復的猛烈炮擊,使杜勒斯難以完成去臺北勸蔣介石從金、馬撤軍的使命,不得不打電話叫醒已入睡了的艾森豪威爾,請示總統他還去不去臺灣。艾森豪威爾考慮了一會兒,要他還是繼續前往,與蔣介石商討的內容可因炮轟而有所調整。臺灣當局在背后說,這炮打得好!毛澤東是臺灣最好的代言人。

1021日,杜勒斯與蔣介石會談時仍堅持要蔣介石撤退在金門、馬祖的駐軍,并停止對大陸使用武力,造成兩岸事實上的停火和隔離。雙方沖突起來,蔣介石惱怒地回答:“在我活著的時候不會撤軍!”最后,雙方作出了讓步達到妥協。美國不再要求蔣介石從金、馬撤退,并同意增加對臺灣的援助;蔣介石則應允“減少金、馬駐軍”,不再對大陸使用武力。

毛澤東將美蔣矛盾看在眼里,覺得蔣介石受了杜靳斯的氣。1025日,毛澤東又以彭德懷的名義起草了《再告臺灣同胞書》,宣布了以后對金門“單日打炮、雙日不打”與對機場、碼頭、海灘和船只“四不打”的方針,還表示愿意向對手提供補給品。

19581031日,中國宣布實行戰爭史上罕見的戲劇性安排:對金門單日打炮,雙日停止。單日打,表示中國內戰仍然存在;雙日停,便于臺灣軍隊補充給養,長期固守。其精致巧妙令世人贊不絕口。美國對此毫無辦法,只得宣布停止護航。國民黨也接受了這種象征性戰爭的安排,僅在單日偶爾發炮還擊。

1959年初,雙方的炮擊都只打到海邊的無人地帶。自196112月中旬起,大陸停止實彈射擊,只在單日打宣傳彈,隨后,臺灣軍隊也積極響應,照此辦理。這種象征性的炮擊持續到197911日正式結束。

毛澤東的文告及做法,使蔣介石終有所領悟。“金馬危機”剛結束,國民黨中央在臺北召開宣傳工作會議,認識到對國共之戰的宣傳犯了一項重大錯誤,即跟著美國佬把共產黨罵為“侵略者”,這等于是跟人家承認“兩個中國”。何為侵略?兩國之間越過國界打仗才成其為“侵略”。國共雙方在金門交火,都是在中國領土打仗,只是國共內戰的延續,談不上什么“侵略”,更扯不上什么“武力擴張領土”。蔣介石指示臺灣當局各方面在有關方面,“不能跟著美國亂說”。

一九五九年二月二日,毛澤東在中共省市委書記會議講話談到臺灣問題時說:“現在這個時候,臺灣是要胡適、陳誠,還是要蔣介石?在這個中間選擇,我看還是選蔣介石。陳誠、胡適跟美國聯系得比較多,還是要蔣介石好。……國際上,聯合國假如通過要我們去,有他我們就不去,運動會有他我們就不去,至于總統,那還是他好。……可以十年、二十年不去進行改革,還是三民主義,搞特務,反共,盡他去反,只要你這個葫蘆是掛在我的腰上,不掛在美國的腰上。……歷史上不管中國外國,凡是不應該否定一切的……要做恰當的估計。”

炮擊金門,始終是在美國的軍事威脅下進行的。毛澤東既堅持政治原則,同時又采取非常謹慎的軍事行動,達到了我們的根本目的。這種一切從實際出發,將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斗爭藝術,在對我未來的東南沿海軍事斗爭中極具借鑒意義。

曾有史論評述說,毛澤東這個思想,“在二十年后,被鄧小平發展成為完整和系統的‘一國兩制’構想。”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權利歸香港毛澤東詩詞網所有 關於我們 站長統計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澤東詩詞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