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選集第三卷》

游擊區也能夠進行生產

(一九四五年一月三十一日)
  這是毛澤東為延安《解放日報》寫的社論。 
  我們在敵后解放區中那些比較鞏固的根據地內,能夠和必須發動軍民的生產運動的問題,早已解決了,不成問題了。但是在游擊區中,在敵后之敵后,是否也能夠這樣,在過去,在許多人的思想中,還是沒有解決的,這是因為還缺少證明的緣故。 
  可是現在有了證據了。根據一月二十八日《解放日報》所載張平凱同志關于晉察冀游擊隊的生產運動的報道,晉察冀邊區的許多游擊區內,已于一九四四年進行了大規模的生產,并且收到了極好的成績。張同志報道中所提到的區域和部隊,有冀中的第六分區,第二分區的第四區隊,第四分區的第八區隊,徐定支隊,保滿支隊,云彪支隊,有山西的代縣和崞縣⑴的部隊。那些區域的環境是很惡劣的:“敵偽據點碉堡林立,溝墻公路如網,敵人利用它的軍事上的優勢和便利的交通條件,時常對我襲擊,包圍,‘清剿’;游擊隊為了應付環境,往往一日數處地轉移。”然而他們仍然能夠于戰爭的間隙,進行了生產。其結果:“使得大家的給養有了改善,每人每日增加到五錢油和鹽,一斤菜,每月斤半肉。而且幾年沒有用過的牙刷、牙粉和識字本,現在也都齊全了。”大家看,誰說游擊區不能生產呢! 
  許多人說:人稠的地方沒有土地。果真沒有土地嗎?請看晉察冀:“首先在農業為主的方針下,解決了土地問題。他們共有九種辦法:第一,平毀封鎖墻溝;第二,平毀可被敵人利用的汽車路,在其兩旁種上莊稼;第三,利用小塊荒地;第四,協助民兵,用武裝掩護,月夜強種敵人堡壘底下的土地;第五,與缺乏勞動力的農民伙耕;第六,部隊化裝,用半公開的形式,耕種敵人據點碉堡旁邊的土地;第七,利用河沿,筑堤修灘,起沙成地;第八,協助農民改旱地為水地;第九,利用自己活動的村莊,到處伴種。” 
  農業生產是可以的,手工業及其他生產大概不能吧?果真不能嗎?請看晉察冀:“溝線外部隊的生產,不限于農業,而且也和鞏固區一樣,開展了手工業和運輸業。第四區隊開設了一個氈帽坊,一個油坊,一個面坊,七個月中盈利五十萬元本幣。不僅解決了本身困難,而且游擊區群眾的需要也解決了。毛衣毛襪等,戰士們已能全部自給。” 
  游擊區戰斗那樣頻繁,軍隊從事生產,恐怕要影響作戰吧?果真如此嗎?請看晉察冀:“實現了勞力和武力相結合的原則,把戰斗任務和生產任務同樣看重。”“以第二分區第四區隊為例。當春耕開始時,就派有專門的部隊去打擊敵人,并進行強有力的政治攻勢。正因為這樣,軍事動作也積極了,部隊戰斗力也提高了。這個小部隊從二月至九月初,作了七十一次戰斗,攻下了朱東社、上莊、野莊、鳳家寨、崖頭等據點,斃傷敵偽一百六十五名,俘偽軍九十一名,繳了三挺輕機槍,一百零一枝長短槍。”“把軍事動作和大生產運動的宣傳配合起來,馬上進行政治攻勢:‘誰要破壞大生產運動就打擊誰。’代、崞等縣城內敵人問老百姓:‘為什么八路軍近來這么厲害?’老百姓說:‘因為你們破壞邊區的大生產運動。’偽軍在下面紛紛議論:‘人家搞大生產運動,可不要出去。’” 
  游擊區人民群眾是否也可以發動生產運動呢?那些地方,也許是還沒有減租,或減租不徹底的,農民是否也有興趣去增加生產呢?這一點,晉察冀那邊也肯定地答復了。“溝線外部隊生產運動的開展,還給了當地群眾以直接的幫助。一方面,用武力掩護了群眾的生產;另一方面,又用勞力進行了普遍的幫助。有的部隊,規定了農忙時期以百分之五十的力量,無代價地幫助群眾生產。群眾生產情緒因此大大提高,軍民關系更為融洽,群眾都有了飯吃。游擊區群眾對共產黨、八路軍的同情和擁護,從此更增高一步。” 
  游擊區能夠和必須進行軍民的大規模的生產運動,一切問題都解決了。我們要求一切解放區黨政軍工作人員,特別是游擊區工作人員,從思想上完全認識這一點,認識這個“能夠”和“必須”,事情就可以普遍地辦起來。晉察冀邊區也正是從這里開始的:“在溝線外部隊的生產運動中,由于干部的思想轉變,重視生產,重視勞力和武力相結合,培養了群眾中的英雄模范(初步總結中,有六十六個英雄模范),僅僅五個月中,我們溝線外的部隊,不僅在生產任務上按時完成了計劃,而且特別有了許多實事求是的新創造。” 
  一九四五年,整個解放區,必須全體一致地從事一個比過去規模更大的軍民生產運動,到今年冬季,我們來比較各區的成績。 
  戰爭不但是軍事的和政治的競賽,還是經濟的競賽。我們要戰勝日本侵略者,除其他一切外,還必須努力于經濟工作,必須于兩三年內完全學會這一門;而在今年——一九四五年,必須收到較前更大的成績。這是中共中央所殷殷盼望于整個解放區全體工作人員和全體人民的,我們希望這一計劃能夠完成。 

  注  釋 
  〔1〕 崞縣,今山西省原平縣。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權利歸香港毛澤東詩詞網所有 關於我們 站長統計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澤東詩詞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