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選集第三卷》
文化工作中的統一戰線
(一九四四年十月三十日)
這是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文教工作者會議上所作的講演。 我們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日本帝國主義和希特勒一樣,快要滅亡了。但是還須我們繼續努力,才能最后地消滅它。我們的工作首先是戰爭,其次是生產,其次是文化。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
解放區的文化已經有了它的進步的方面,但是還有它的落后的方面。解放區已有人民的新文化,但是還有廣大的封建遺跡。在一百五十萬人口的陜甘寧邊區內,還有一百多萬文盲,兩千個巫神,迷信思想還在影響廣大的群眾。這些都是群眾腦子里的敵人。我們反對群眾腦子里的敵人,常常比反對日本帝國主義還要困難些。我們必須告訴群眾,自己起來同自己的文盲、迷信和不衛生的習慣作斗爭。為了進行這個斗爭,不能不有廣泛的統一戰線。而在陜甘寧邊區這樣人口稀少、交通不便、原有文化水平很低的地方,加上在戰爭期間,這種統一戰線就尤其要廣泛。因此,在教育工作方面,不但要有集中的正規的小學、中學,而且要有分散的不正規的村學、讀報組和識字組。不但要有新式學校,而且要利用舊的村塾加以改造。在藝術工作方面,不但要有話劇,而且要有秦腔⑴和秧歌。不但要有新秦腔、新秧歌,而且要利用舊戲班,利用在秧歌隊總數中占百分之九十的舊秧歌隊,逐步地加以改造。在醫藥方面,更是如此。陜甘寧邊區的人、畜死亡率都很高,許多人民還相信巫神。在這種情形之下,僅僅依靠新醫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新醫當然比舊醫高明,但是新醫如果不關心人民的痛苦,不為人民訓練醫生,不聯合邊區現有的一千多個舊醫和舊式獸醫,并幫助他們進步,那就是實際上幫助巫神,實際上忍心看著大批人畜的死亡。統一戰線的原則有兩個:第一個是團結,第二個是批評、教育和改造。在統一戰線中,投降主義是錯誤的,對別人采取排斥和鄙棄態度的宗派主義也是錯誤的。我們的任務是聯合一切可用的舊知識分子、舊藝人、舊醫生,而幫助、感化和改造他們。為了改造,先要團結。只要我們做得恰當,他們是會歡迎我們的幫助的。
我們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者必須有為人民服務的高度的熱忱,必須聯系群眾,而不要脫離群眾。要聯系群眾,就要按照群眾的需要和自愿。一切為群眾的工作都要從群眾的需要出發,而不是從任何良好的個人愿望出發。有許多時候,群眾在客觀上雖然有了某種改革的需要,但在他們的主觀上還沒有這種覺悟,群眾還沒有決心,還不愿實行改革,我們就要耐心地等待;直到經過我們的工作,群眾的多數有了覺悟,有了決心,自愿實行改革,才去實行這種改革,否則就會脫離群眾。凡是需要群眾參加的工作,如果沒有群眾的自覺和自愿,就會流于徒有形式而失敗。“欲速則不達”⑵,這不是說不要速,而是說不要犯盲動主義,盲動主義是必然要失敗的。在一切工作中都是如此;在改造群眾思想的文化教育工作中尤其是如此。這里是兩條原則:一條是群眾的實際上的需要,而不是我們腦子里頭幻想出來的需要;一條是群眾的自愿,由群眾自己下決心,而不是由我們代替群眾下決心。
注 釋
〔1〕 秦腔,又名梆子腔,是流行于中國西北地區的具有悠久歷史的地方戲曲。
〔2〕 見《論語·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