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11)
8月19日
關于一二○師的工作,同朱德、王稼祥、譚政致電賀龍、關向應、甘泗淇并告八路軍總部,指出:晉西北在新舊軍斗爭之后,由于未能妥當地實施政策,一部分地主出現對立現象,一般民眾也動搖、彷徨,應引起嚴重警惕與注意。“你們應與區黨委共同召開干部會議,傳達中央七七決定,著重指出世界大事變和革命形勢的發展對于中國抗戰是有利的,并在會議中根據中央決定嚴格檢討自己的政策,號召干部從全局著眼認真研究黨的政策。目前部隊應以全力進行駐地周圍的群眾工作,達到安定秩序,鞏固民心。”關于晉西北財政困難問題,指出:“要解決糧食、經費的困難,部隊應積極向敵占區擴張。同時,必須停止擴大,把中心力量集中在鞏固部隊,提高現有質量,不可只求數量的擴充。”
8月20日
華北八路軍在正太鐵路沿線同時向日軍發起攻擊,百團大戰(初稱交通破襲戰)開始。此戰役八路軍先后出動一百零五個團,二十余萬人,至十二月上旬基本結束。這次戰役,八路軍作戰一萬八千余次,斃傷日軍二萬余人、偽軍五千余人,俘日軍二百余人、偽軍一萬八千余人,八路軍傷亡一萬七千余人。
8月28日
同朱德、王稼祥致電朱瑞〔1〕、陳光、羅榮桓、黎玉等,指出第一一五師、山東縱隊及山東地方工作今后的努力方向,主要是:(一)“鞏固與擴大一一五師與山縱,使兩部打成一片。堅持山東根據地,并在將來必要時準備再調一部向蘇北發展。故山東是你們的基本根據地,華中則是你們的準備發展方向”(二)“對山東抗戰作長期打算,因此必須實行正確政策,尤其是財政經濟政策”。山東雖已提出統籌統支,但據說各部隊仍多自籌自支,民眾負擔頗重,且無嚴格規定。“因此,分局、一一五師及山縱應組織統一的財政經濟委員會,確實整理財政收入與開支。各地區黨政軍亦應組織同樣的委員會。政策應當是集中的統一的,辦理應當是分散的。”(三)“開展山東統一戰線,采取純粹自衛原則,減少軍事磨擦。但這不是要我們停止反對投降分子的斗爭,而是要我們更努力地從政治上爭取中間派,孤立頑固派。”
〔1〕朱瑞,當時征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書記、八路軍第一縱隊政治委員。
9月初
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對國民黨“中央提示案”,提出關于調整作戰區域及游擊部隊的三項辦法:(一)擴大第二戰區至山東全省及綏遠一部;(二)按照八路軍、新四軍及各地游擊部隊全數發餉;(三)各游擊部隊留在各戰區劃定作戰界線,分頭擊敵。
9月5日
讀范文瀾〔1〕關于中國經學簡史的講演提綱后,致信范文瀾:“提綱讀了,十分高興,倘能寫出來,必有大益,因為用馬克思主義清算經學這是頭一次,因為目前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復古反動十分猖獗,目前思想斗爭的第一任務就是反對這種反動。你的歷史學工作繼續下去,對這一斗爭必有大的影響。”
9月6日
關于對大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大地主和開明紳士以及國民黨軍官進行分省調查事,致電周恩來、葉劍英、李克農、饒漱石〔2〕,指出:一、將大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加以區別,將大地主與開明紳士加以區別,每類每省調查數十人至一百人,每人立一小傳。對國民黨軍官進行調查,總司令、軍長、師長每人也立一小傳。同日 中共中央軍委致電中原局、新四軍:國民黨政府軍委會軍令部已向顧祝同發出掃蕩長江南北新四軍的命令,請葉挺、項英、劉少奇準備自衛行動,皖南尤須防備。
〔1〕范文瀾,當時任延安馬列學院歷史研究室主任。
〔2〕葉劍英,當時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務委員。李克農,當時任八路軍駐桂林辦事處處長。饒漱石,當時任中共中央東南局副書記。
9月10日
為中共中央起草關于時局趨向的指示。指出:“目前國際國內的政治情況,正處在劇烈變化的前夜,我黨對于這種變化,必須在精神上有所準備。”國際方面,帝國主義戰爭帶有擴大、持久與準備決戰的性質,抗日的中國則將成為帝國主義者雙方爭奪的對象。國內方面,是三種勢力及三種可能性之間的激烈斗爭時期,頑固派要求維持現狀,投降派準備組織貝當政府,進步派與中間派則要求親蘇、和共與政治改良。第三種可能性的實現,即是中國時局的初步好轉。國際國內的大勢所趨,將是日益不利于頑固派,而日益有利于進步派與中間派。黨內對于時局的悲觀估計與不耐煩情緒,顯然是不正確的。我們必須在思想上組織上政治上軍事上加速準備一切條件,一方面準備迎接時局好轉,一方面又準備對付投降派的突然事變。
9月11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發言中,首先對為中央起草的關于時局趨向的指示作了說明,指出:應補充現在中國處在大事變的前夜。目前時局趨勢有三個方向,一是維持現狀,使抗戰有利于大資產階級;二是進步,在不損害大資產階級利益前提下,對中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作部分的讓步;三是投降,在重慶失守后中國將變為南北朝,會產生中國的貝當式的投降政府與汪精衛合流。我們的方針,是團結與爭取進步派、中間派,分化頑固派,爭取可能變化的頑固派,反對投降派,以爭取時局的初步好轉,即親蘇、和共、政治改良的實現,再爭取時局的徹底好轉,即抗日統一戰線政權的建立。同時,我們必須在政治上、軍事上、思想上、組織上準備可能到來的突然事變,使我們在任何可能變化條件下都能應付。其次,對幾個具體問題談了自己的意見。關于百團大戰,指出不要說百團大戰是大規模的戰役進攻,現在還只是游擊性的反攻。關于民族形式問題,指出我們的立場應該是發展新的東西,反對舊的東西,反對復古思想,但須運用民族的形式。還在會上提議組織陜甘寧邊區中央局,統一邊區黨政軍工作的領導,會議通過了這一提議。
同日
同朱德、王稼祥復電葉挺、項英,對葉、項九日來電中提出的目前在蘇北的新四軍各部及八路軍一部在軍事行動上暫時統一于新四軍軍部指揮的問題,指出:“在蘇北防戰條件及地理遠隔條件下,八路軍、新四軍只能作戰略配合,不可能希望他們作戰役配合,兩軍各部均應準備獨立作戰,各部均不向韓進攻,而于韓向我進攻時各個擊破之。”“八路軍蘇北各部,既分散又復雜,不宜變動指揮關系,皖東亦歸中原局指揮為宜,陳毅可改歸你們直接指揮。”9月19日
同朱德、王稼祥致電彭德懷等,指出,據西安消息,李仙洲〔1〕三個師準備東進援助韓德勤,桂軍增加了進攻皖東的兵力,湯恩伯〔2〕部準備進入豫東皖西,因此,蔣桂軍對華中的進攻是有決心的。我們的對策是:以打擊李仙洲為目的,望彭德懷、左權令楊得志〔3〕率部南下,須于一個半月內到達彭雪楓地區;望陳光、羅榮桓令第五旅〔4〕迅即南下,不可再推遲,應于半個月到達張愛萍〔5〕地區;望葉挺、項英率部迅即渡江,應于兩星期內渡畢,增援皖東。
〔1〕李仙洲,當時任國民黨軍第九十二軍軍長,轄第十三、第二十一、第十五師。
〔2〕湯恩伯,當時任國民黨軍第三十一集團軍總司令。
〔3〕楊得志,當時任八路軍第二縱隊司令員。
〔4〕第五旅,指梁興初任旅長,羅華生任政治委員的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教導第五旅。
〔5〕張愛萍,當時任八路軍第五縱隊第三支隊司令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