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中卷

1940(09)

621日 

出席延安新哲學會第一屆年會并講話,說:“今天開這個會,我心里很高興。回想前年開新哲學會成立會的那一天到現在,已兩年了,工作有了成績。今年開過了這個年會之后,一定會更好。理論這件事是很重要的,中國革命有了許多年,但理論活動仍很落后,這是大缺憾。要知道革命如不提高革命理論,革命勝利是不可能的。過去我們注意的太不夠,今后應加緊理論研究。現在人的條件比過去好了,有許多文化工作者與哲學家都會聚在這里。必須承認現在我們的理論水平還是很低,全國的理論水平還是很低,大家才能負起克服這種現象的責任。我們要求全國在這方面加以努力,首先要求延安的人多多努力”。

622日 

法國貝當政府的代表在希特勒德國政府提出的停戰協定上簽字,法國正式投降。

626日 、27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二十六日會議上作《關于目前形勢的估計》的報告,指出:“法國投降與英國失敗,造成了兩個對立的帝國主義陣線之間的極大的不平衡狀態。這一形勢,一方面將促進德、意帝國主義擴大戰爭勝利的貪欲,促進日本帝國主義加緊進攻中國與侵略南洋的野心;另一方面,又將促進美國帝國主義加緊武裝起來走上戰爭的軌道。目前帝國主義營壘中的形勢是:一方面——德、意、日擴大戰爭,一方面——美國、英國及法國殘余不得不對抗德、意、日。”“第二次帝國主義戰爭時期,一開始即是一個戰爭與革命交錯的時期,而沒有一個單純的帝國主義戰爭時期,如同第一次帝國主義戰爭的頭兩年半那樣。”“因此,不能設想在這次戰爭之后,再有一個世界資本主義和平穩定的時期。”中國目前處在新的環境中,主要是:“從英、美、法方面發動的東方慕尼黑危險,已經不存在了,或至少可以說很大地減少了。”“中國投降危險的主要來源,已由英、美、法移至日、德、意,而日本是策動中國投降的最主要的外來力量〔1〕”。共產黨力量的發展,“是迫使國民黨主體‘既不能投降又不能剿共’的最主要的國內因素”。國民黨黨內與黨外存在著廣大的中間勢力,還保存著更多的抗日積極性。總之,中國目前的抗戰形勢是:“一方面投降危險空前的增長了,一方面好轉的因素亦增長了”,“總的形勢是于抗戰有利的”。“雖然即使能好轉,目前大體上也必然還是一個拖的局面”。毛澤東這個報告提綱,曾作為黨內文件印發。二十七日會議討論毛澤東的上述報告。討論結束后,毛澤東作結論,講了戰爭問題、革命問題、中國問題、黨與非黨問題等。會議決定:由毛澤東起草中共中央為抗戰三周年紀念對時局的宣言;召開二百人的干部會議;政治局各同志寫紀念“七七”的文章。

1〕一九四○年上半年,日本實施所謂“桐工作”計劃,對重慶國民黨政府進行誘降。雙方代表先后在香港、澳門舉行了兩次談判,后因形勢發生變化,才中斷了和談。

627日 

同王稼祥、朱德致電彭雪楓,劉少奇并告八路軍總部,陳光、羅榮桓,同意彭雪楓、黃克誠兩部合編為八路軍第四縱隊,以彭雪楓為司令員,黃克誠為政治委員。“活動于津浦路西、隴海路南,以對日寇作戰,鞏固豫皖根據地,擴大與整訓部隊為中心任務”。“請陳、羅令彭朱支隊到徐州以東南下,活動于津浦路東地區。彭、黃應設法抽調一部兵力過津浦路東,幫助蘇北發展,俟彭朱支隊到達后,蘇北部隊再行合編,成一八路軍縱隊。”“華中確應成立統一的指揮部”,“現在華中部隊統歸胡服指揮,蘇北、淮北之縱隊,可歸彭、黃指揮”。

6月下旬 

根據截止至一九四○年六月十六日的大量資料,撰寫《第二次帝國主義戰爭的發展》一文。文章指出:“第二次帝國主義戰爭分為片面性與全面性的兩個大階段,這第二個大階段是從去年九月歐戰爆發開始的。但從去年九月到現在,又已有了三個小的發展階段。”所以,“連同片面性階段,也可以說共有了四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帝國主義的片面戰爭階段,從一九三一年起至一九三九年八月蘇德簽訂協定止。在此期間,日、意、德三個帝國主義國家已經次第開始了第二次帝國主義戰爭,但英、美、法卻不抵抗,反而縱容這種戰爭,并企圖挑動日蘇戰爭和德蘇戰爭,極力避免帝國主義自己的全面戰爭。第二個階段是英、法已向德國宣戰但并沒有展開真面目戰爭的階段,從一九三九年八月蘇、德簽訂協定起至一九四○年三月蘇、芬簽訂和約止。在此期間,英、法、美仍然避免帝國主義相互間的戰爭,企圖引導反蘇戰爭。他們采取種種辦法迫德反蘇,利用蘇芬戰爭,在世界范圍內掀起反蘇高潮。在英、美、法的策動和影響下,國民黨政府一方面發動了反蘇宣傳,一方面發動了反共高潮。“‘磨擦從何而來’呢?許多人不明白從張伯倫到何紹南這樣一條垂直的線索。”第三個階段是帝國主義雙方開始進行真面目戰爭但還沒有擴大到世界范圍的階段,從蘇、芬簽訂和約至一九四○年六月法國向德國投降。蘇聯戰勝芬蘭,訂立蘇芬和約,迫使帝國主義戰爭的雙方不得不真打起來,世界就明確地劃分為三個陣線:德、意、日帝國主義戰爭陣線,英、美、法帝國主義戰爭陣線,蘇聯的和平中立陣線。但在這個階段內帝國主義戰爭范圍只限于歐洲。法國投降以后為第四個階段,是帝國主義戰爭的擴大、持久與準備最后決戰的階段。《第二次帝國主義戰爭的發展》一文,當時作為內部參考材料印發。

75日 

為中共中央起草的抗戰三周年紀念對時局宣言在《新中華報》發表。宣言的中心思想是號召抗戰到底,團結到底。同日 為紀念抗戰三周年而作的《團結到底》一文在《新中華報》發表。文章指出:投降危險是空前地加重了,“抗戰的第四周年將是最困難的一年。我們的任務是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反對投降分子,戰勝一切困難,堅持全國抗戰”。為此,中共在政權、軍隊、財政、經濟、文化、教育、鋤奸等方面,均必須從調節各階級利益出發,實行統一戰線政策。這篇文章編入《毛澤東選集》。

76日 

在楊家嶺中央大禮堂召開的延安高級干部會議上作報告,講述《中共中央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政策的決定》(一九四○年七月七日發出)。報告分析了處在新的巨大變化中的國際國內形勢,指出根據當時形勢全黨應當執行的各項政策,主要有:在反共高潮下降時期,對國民黨應強調團結一致;必須繼續擴大八路軍、新四軍及抗日游擊隊,但應限制在戰區、敵人后方及陜甘寧邊區境內;糾正在執行統一戰線政策中的“左”傾錯誤,同時對右傾錯誤也不放松;繼續鞏固黨的工作,黨內要嚴;在國民黨統治區的黨組織,必須執行組織上的隱蔽政策和精干政策。報告在分析中間勢力還保存抗戰積極性時指出:“中間勢力的成分現在比前次更有了新的補充〔1〕,把國民黨中央軍的大部分也放在里面了。中間勢力觀念在黨內尚未普遍,這是要注意糾正的。”在講到投降危險與好轉的可能性之增加將表現于抗日陣線內部的分化時,指出:“我之任務在爭取一切可能好轉的部分,爭取國民黨主體(即蔣介石)延長合作時間而孤立與驅逐一切投降派。”報告在談到全黨應加強統一戰線教育時指出:“必須了解,階級斗爭與階級聯合(統一戰線)的教育都是階級教育,二者不可缺一。以前一時期強調斗爭教育是必要的,否則不能達到反磨擦的勝利。現在只知團結不知斗爭的現象尚有,但現在主要的問題是放松了統一戰線的策略教育。決不能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是重要的。國民黨一打一拉的政策我們應該學習。”

712日 

同朱德、王稼祥致電周恩來,劉少奇,項英,陳毅等,指出:“華中目前斗爭策略,以全力對付韓德勤及蘇北其他頑軍,切實發展蘇北,對李品仙應取守勢并力爭和緩,以防蔣、桂聯合對我”。還指出:“蘇南自陳毅、粟裕〔2〕北上后,兵力較弱,指揮無人。請項英同志妥為布置,以維持我軍原有地區,并準備于適當時候,將軍部及皖南主力移至蘇南。”

1〕《中共中央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政策的決定》中說,中間勢力是:國民黨中的多數黨員,中央軍中的多數軍官,多數的雜牌軍,中等資產階級,中小地主及開明紳士,上層小資產階級,各抗日小黨派。

2〕粟裕,當時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副指揮。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權利歸香港毛澤東詩詞網所有 關於我們 站長統計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澤東詩詞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