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中卷

1939(01)

1939年 

四十六歲

12日 

為八路軍總政治部主辦的《八路軍軍政雜志》創刊寫發刊詞。發刊詞指出:八路軍在一年半抗戰中,執行了“基本的游擊戰,但不放松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的正確的戰略方針,堅持了與發展了華北的游擊戰爭,創立了許多敵后抗日根據地,縮小了敵人的占領地,鉗制了大量的敵軍,配合了正面主力軍的抗戰,延緩了敵人進攻西北的行動,興奮了全國的人心,打破了民族失敗主義者與悲觀主義者的錯誤觀點。“增強技術裝備,深研戰略戰術,正確地運用統一戰線政策,廣泛地進行爭取敵偽軍工作,由軍隊自身參加生產運動,這是八路軍在新階段中應該加重注意的重要問題”。一月十五日出版的《八路軍軍政雜志》創刊號,還刊載毛澤東題詞:“停止敵人的進攻,準備我們的反攻!”

15日 

出席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會議討論汪精衛叛國投敵問題。毛澤東發言指出:日本帝國主義目前主要目的,第一是消滅國民黨的軍隊與政權,第二是消滅共產黨的軍隊與政權。蔣介石最近在軍事上、外交上及反汪行動上都表現是進步的,但在進步中又要限制我們。蔣的政策是聯共又反共,所以最近反映出來各地磨擦增加。我黨對目前事件511的方針是擁蔣反汪,須發出一個指示電。會議決定由張聞天起草指示電。會議還決定將華南及西南各省合并成立一中央局,建議改名為西南局(一月十三日接受周恩來的提議,仍定名為南方局),以周恩來為書記。

112日 

出席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討論陜甘寧邊區參議會問題時,發言指出:六中全會后邊區工作要有一個推動,要從邊區議會做起,使邊區能應付困難環境,造成對外有好的影響。因此邊區議會要開,國民黨攻擊我們立異,我們為實行民主制度必須立異,否則不能表示我們的進步。議會名稱仍用參議會好。〔1〕邊區問題解決必須堅持下列原則:(一)邊區事情由我們辦;(二)保證民主制度。關于磨擦問題,發言指出,我們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1〕陜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在會上說,重慶國民黨方面來電,提出邊區參議會是否改為準備會,并不向外宣傳。

113日 

就八路軍今后發展主要方向問題,同王稼祥復電周恩來、秦邦憲、何凱豐并告朱德、彭德懷,指出:“我們必須堅持與爭取向魯、皖及華中開展,但在目前磨擦很多、軍委會嚴令禁止八路軍入中原的時候,我正規部隊可暫緩去華中。”

117日 

在陜甘寧邊區第一屆參議會開幕會上講話,指出:抗戰一定要有民權主義與民生主義。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是互相配合的。沒有民權主義、民生主義就不能實現民族主義,抗戰就不會勝利。邊區的進步主要表現在民主,而這民主又是蘇維埃在現階段的發展物,現在各階級、工農商學兵各界都可參加參議會。一九三九年邊區的施政方針是:大大發展國防經濟,發展農業手工業,改良人民生活;發展國防教育,辦初級的、中級的、高級的學校,開展識字運動,使邊區人民大大提高文化水準;大大發展國防的民眾運動,加強軍事訓練。

同日 

復信何干之〔1〕。信中說:“看了你的信,很高興的。我們同志中有研究中國史的興趣及決心的還不多,延安有陳伯達〔2〕同志在作這方面的研究,你又在想作民族史,這是很好的,盼望你切實地做去。我則有志未逮,我想搜集中國戰爭史的材料,亦至今沒有著手。我的工具不夠,今年還只能作工具的研究,即研究哲學,經濟學,列寧主義,而以哲學為主,將來擬研究近代史,盼你多多指教。”“你的研究民族史的三個態度,我以為是對的,尤其第二個態度。如能在你的書中證明民族抵抗與民族投降兩條路線的誰對誰錯,而把南北朝,南宋,明末,清末一班民族投降主義者痛斥一番,把那些民族抵抗主義者贊揚一番,對于當前抗日戰爭是有幫助的。只有一點,對于那些‘兼弱攻昧’‘好大喜功’的侵略政策(這在中國歷史上是有過的)應采取不贊同態度,不使和積極抵抗政策混同起來。為抵抗而進攻,不在侵略范圍之內,如東漢班超的事業等。”

1〕何干之,當時任陜北公學的教授和中國問題教研室主任。

2〕陳伯達,當時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工作。

118日 

下午,在陜甘寧邊區第一屆參議會作關于目前政治形勢的報告,指出:武漢失守了,但還沒有進到敵我相持的新階段,而是敵攻我守與敵我相持兩個階段中間的過渡時期。完成這個過渡需要三個條件:中國堅持持久抗戰并增強抗日力量;日本的困難增長;國際上給中國更多的援助。目前軍事、經濟、國內矛盾、國際環境都使日本更加困難,這就逼使日本不得不在一定時間停止其進攻。中國的抗戰,一方面更加困難,一方面更加進步,而進步一定壓倒困難。近幾個月來的國際形勢也對中國有利。報告最后指出:共產黨的任務,是要堅持抗戰,強固與擴大統一戰線。八路軍、新四軍的任務,主要是在敵后拖牛尾巴,配合國民黨軍隊的正面作戰。陜甘寧邊區要成為抗戰的堡壘,民主的模范。

120日 

為《論持久戰》英譯本寫序言,題為《抗戰與外援的關系》。序言說:“上海的朋友在將我的《論持久戰》翻成英文本,我聽了當然是高興的,因為偉大的中國抗戰,不但是中國的事,東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我的這本小書,是一九三八年五月間作的,因為它是論整個中日戰爭過程的東西,所以它的時間性是長的。至于書中論點是否正確,有過去全部抗戰經驗為之證實,今后經驗也將為之證實。”“在偉大抗戰中,基本的依靠中國自力勝敵,中國的力量也正在發動,不但將成為不可戰勝的力量,且將壓倒敵人而驅除之,這是沒有疑義的。但同時,需要外援的配合,我們的敵人是世界性的敵人,中國的抗戰是世界性的抗戰,孤立戰爭的觀點歷史已指明其不正確了。”“因此我希望此書能在英語各國間喚起若干的同情,為了中國利益,也為了世界利益。”

121日—30 

日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在重慶舉行。會議聲言仍要“堅持抗戰到底”,但按蔣介石的解釋,這個“底”就是恢復七七事變以前的狀態。會議確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針,原則通過《防制異黨活動辦法》,決定設置防共委員會,嚴密限制共產黨和一切進步力量的言論和行動。

121日 

出席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會議討論周恩來本日來電〔1〕,決定復蔣介石一電,說明取消共產黨和馬列主義絕對不可能,打斷蔣介石企圖取消共產黨的念頭。

122日 

中共中央復電周恩來,拒絕蔣介石提出的國共兩黨合并為一個大黨的主張,并要周恩來將中央復蔣介石電轉交蔣。中央復蔣電中說:“兩黨為反對共同敵人與實現共同綱領而進行抗戰建國之合作為一事,所謂兩黨合并則純為另一事。前者為現代中國之必然,后者則為根本原則所不許。”

同日 

為修改《陜甘寧邊區實錄》一書初稿,寫信給周揚〔2〕。信中說:“此稿李六如、和培元〔3〕各寫一半,我全未看。因關系邊區對外宣傳甚大,不應輕率出版,必須內容形式都弄妥當方能出版。現請你全權負責修正此書,如你覺須全般改造,則全般改造之。雖甚勞你,意義是大的。最好二月十五日前完稿,二月底能出書。”后來,毛澤東為《陜甘寧邊區實錄》題寫書名并題詞,題詞是:“邊區是民主的抗日根據地,是實施三民主義最徹底的地方。”

1〕周恩來一月二十一日致電中共中央:“蔣昨晚約我問延安有無意見,并又提統一兩黨事,我告以不可能,彼仍要我電中央請示,希望在全會中得回電”。

2〕周揚,當時任陜甘寧邊區政府教育廳廳長。

3〕李六如、和培元,當時分別是毛澤東辦公室秘書長、秘書。

125日 

出席在延安舉辦的陜甘寧邊區農產品展覽會開幕式并講話,指出:這個展覽會的意義很大。前方努力打仗,后方努力生產,一定能打垮日本帝國主義。在邊區,不僅老百姓要如此做,其他如學校、黨政機關、軍隊都要參加生產運動。

126日 

出席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會議討論生產運動與東北抗日聯軍問題。關于生產運動,毛澤東發言指出:一、準備工作。現在到春耕還有兩個月,要雷厲風行地不失時機地進行準備工作。二、進行生產動員。在二月一、二、三日進行生產動員,分配生產任務,并使各單位有余利以提高其興味。各機關學校等單位組織生產委員會。三、總的生產運動委員會,以林伯渠為主任,李富春為副主任。四、生產運動的意義,是在長期抗戰中實行自給自足等。在聽取關于東北抗日聯軍的報告后,毛澤東發言指出:東北義勇軍抗戰最久,有七年的歷史,現在雖只有一萬人,但成為很好的基礎。現在的問題是使中央同東北抗日聯軍建立聯系,首先派交通員并設法派電臺去。東北抗日聯軍,如果有好的領導,在有山村及反對民族敵人等條件下有發展的可能,否則也有削弱的可能。

127日 

關于駁斥國民黨誣蔑新四軍作戰不力的讕言,同王稼祥致電周子昆、賴傳珠〔1〕、袁國平,指出:“你們應將新四軍一年余作戰經過、勝利及艱苦奮斗的材料,整理電告重慶及此間,以便發表,并痛駁四軍作戰不力之說。”本日,又同王稼祥致電周恩來、秦邦憲、何凱豐、董必武,指出:國民黨對新四軍的誣蔑,“這是對新四軍之可能的新的壓迫之準備,望將新四軍作戰經過及勝利材料廣為公布,并痛斥新四軍游擊不得力之說”。

1〕賴傳珠,當時任新四軍司令部參謀處處長。

同日 

在八路軍延安總兵站檢查工作會議總結時發表講話,指出:檢查工作會議是一種領導方法,是最具體地學習領導方法。通過檢查工作會議,團結了干部,發揚了優點,克服了缺點。在講到學習問題時說:有了學問,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遠很多東西。沒有學問,如在暗溝里走路,摸索不著,那會苦煞人。學習的方法是“擠”和“鉆”。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權利歸香港毛澤東詩詞網所有 關於我們 站長統計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澤東詩詞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