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下卷

1947(21)

124日 

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復徐向前、滕代遠、薄一波電:“(一)同意你們打運城。(二)王震縱隊應位于黃河北岸要點,確實保證河南敵不能北渡,方有把握;否則敵必增援,攻運仍無把握。(三)彭張主力本月休整,下月上旬向渭北出動,王震縱隊須于該時西渡勿誤。”據此,晉冀魯豫野戰軍王新亭第八縱隊和進入晉南地區的西北野戰軍王震第二縱隊,于本月十七日再度發起對運城的圍攻,至二十八日攻克運城,殲滅守敵七千余人。

同日 

關于劉鄧全軍明年的任務,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致劉伯承、鄧小平電,指出:“(一)你們全軍(除陳、謝)明年八月以前在長江以北作戰,完成創造大別山、桐柏山及江漢區根據地,并與陳謝、陳粟兩區聯成一片之任務。明年八月以后,為著進一步分散敵力,便于殲滅之目的,依當時長江以北任務完成之程度,決定派主力或一部渡江,創造湘鄂贛邊區根據地。(二)為著準備執行上述計劃,請考慮目前開始派少數地方工作人員或少數游擊支隊南渡,求得生根。請清查張體學①舊部中是否尚有熟悉鄂南情形的人,足以派去負此責任(張體學本人暫時不去)。到明年夏季,則準備派一個較大的游擊支隊南渡。以上均為先遣部隊。此種人員及部隊須加以訓練然后派去。”

①張體學,當時任鄂豫軍區第四軍分區司令員,中原突圍時任鄂東軍區司令員。

127日 

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復楊得志、羅瑞卿、楊成武、耿飚并告彭真、聶榮臻、蕭克、黃敬,中央工委電,同意楊、羅、楊、耿六日提出的下一步準備集中力量向平保段出擊,以削弱敵人,孤立保定,配合東北人民解放軍作戰的報告,并指出:“下一步作戰方針,以殲滅敵人為原則,至于何時在何地打及如何打法統由你們依情況決定。東北方面冬季作戰本月中旬可打響,你們二十日以后開始打甚為適宜。”

28日 

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致劉伯承、鄧小平,陳賡、謝富治并告粟裕電:“因為敵人向大別山進攻,劉、鄧已停止破平漢計劃,這是對的。請陳、謝考慮是否仍有單獨破擊許信段①鐵路之必要,如陳、謝以五個旅破該段,第一可使該路暫時切斷,第二可將李鐵軍調至東邊,以利下一步向西行動,但是否可行望按實情決定。”九日,又為中央軍委起草致粟裕并告劉、鄧,陳、謝電:“如無重大不便,粟部以攻擊平漢鄭許段②以配合陳、謝攻擊許信段為宜,鄭許戰役結束后再打開封,并徹底平毀隴海鄭州蘭封段似亦方便”;“如粟定于十三日攻鄭許段,則陳、謝攻許信段時間可與粟同時舉行,亦可提早幾天舉行。”據上述指示,在粟裕統一指揮下,陳粟、陳謝兩軍于本月十三日發起平漢、隴海路破擊戰。

129日 

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致粟裕并告劉伯承、鄧小平電:“目前時期,華野仍以打中等規模之仗為有利。如敵集中強有力兵團向你們攻擊,仍宜避開,別求機動。”1

215日 

東北民主聯軍冬季攻勢開始。

1220日 

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致粟裕,陳賡、謝富治并告劉伯承、鄧小平電:“(一)粟皓③電悉。劉、鄧行軍忙碌,電臺難于聯絡。(二)劉、鄧將敵主力吸引至西面后,我主力乘隙向東,此舉甚為適當,破壞了白崇禧④驅我向西、向北計劃。(三)完全同意粟皓丑⑤意見,粟及陳、謝兩部長期配合劉、鄧行動,直至粉碎敵人對大別山之進攻為止。(四)配合方法,除八、十及十一縱照粟電轉至民權,相機殲滅吳化文①及新二十一旅,攻占商丘,再東向破擊津浦外,主力三、四、六、一等四個縱隊,提議由粟親率南下與陳、謝會合,并歸粟統一指揮,沿平漢向南直迫武漢,沿途節節破路,攻克一切可能攻克之城鎮、車站,殲滅一切孤立分散之敵軍。爾后看情況,或與劉、鄧配合夾擊大別山之敵,或回師向北打各分散之敵。現白崇禧主力紛紛東進尾隨劉、鄧,留武漢附近者僅川軍五十六師兩個旅,留信陽、武漢之間者僅八十五師及二十師及九師之第九旅共五個旅,在泌陽、桐柏、南陽間者僅三師兩個旅。你們南進時,遇敵分散則殲滅之,遇敵集中固守則繞過之。如此行動,可保證粉碎敵人進攻大別山之計劃,又可全部破壞平漢路。是否可行,有何困難,你們另有何種更有效之方法,盼告。”鄧小平接此電后,致電中央軍委,要求陳粟、陳謝對大別山支援不宜急躁,要立足于長遠考慮,“我們在大別山背重些,在三個月內,陳粟、陳謝能大量殲敵,江漢、桐柏及豫陜鄂區、淮河以北地區能深入工作,對全局則極為有利。”中央軍委同意這一建議。至本月底,陳粟、陳謝向南打到確山地區,與劉鄧大軍一部會合,結束平漢、隴海破擊戰。這次作戰,殲滅國民黨軍第五兵團部、整編第三師和四個旅共四萬余人,攻克許昌、漯河、駐馬店、民權等城鎮五十余座,破路四百余公里,迫使國民黨軍從大別山區抽調十三個旅北援平漢路,有力地配合了劉鄧大軍主力在大別山地區的反圍攻斗爭。

①許信段,指平漢路許昌至信陽段。

②鄭許段,指平漢路鄭州至許昌段。

③皓,即十九日。

④白崇禧,當時任國民黨政府國防部部長。

⑤皓丑,即十九日丑時。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權利歸香港毛澤東詩詞網所有 關於我們 站長統計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澤東詩詞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