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11)
7月21日—23日
在靖邊縣小河村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擴大會議。會議總結第一年戰績,著重討論軍事計劃和地方工作等問題。毛澤東在分析戰爭形勢時,首次提出對蔣介石的斗爭用五年時間來解決(從一九四六年七月算起),但不對外宣布,還是準備長期作戰,五年到十年甚至十五年,不像蔣介石那樣,先說幾個月消滅我們,不能實現又說再過幾個月,到了現在又說戰爭才開始。關于統一戰線問題,毛澤東說,蔣介石在政治上更加孤立了。日本投降后的和平談判是必要的,全部問題政治解決的目的雖然沒有達到,但是教育了群眾。統一戰線的成分有了變化,減少了一部分,增加了一部分。減少的是解放區的地主,因為我們現在要進行土地改革,但是南方的地主卻因為征兵征糧首先與蔣介石鬧翻,與我們還沒有決裂。增加的是中間派,他們在抗戰時期還相信蔣介石,現在則與我共同抵制蔣介石的國民大會,這是十年內戰時期所沒有的。我們是打倒官僚資本而保護民族工商業。關于軍事計劃,毛澤東說:原先計劃陳賡率部西渡黃河集中在陜北打胡宗南,現在決定陳賡率部南渡黃河挺進豫西,協助西北我軍打胡宗南,在戰略上、糧食供應上都有利。今年只能削弱胡宗南,到明年七月可以造成消滅胡宗南的條件。陜北在軍事上、財政上以依靠晉綏為主,戰爭使陜北我黨領導的地方和人口縮小,今后更是如此。現在由賀龍以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的身份來統一指揮后方,實行精簡節約,開展地方工作。處處從全面長期著想,這個口號非常重要,要在全黨全軍中解釋。敵人的把握放在我們不能長期支持這一點上,我們的對策就是主力轉入外線,內部精簡節約。邊區要實行簡政,降低生活水平,從干部降低起。關于土地改革和“三三制”,毛澤東說:“三三制”不變,但解釋是共產黨員、進步分子、中間分子各三分之一,而不包括反動地主。土地政策今天可以而且需要比“五四指示”更進一步,因為農民群眾的要求更進了一步。平分是原則,但按情況可以有某些伸縮,如對杜斌丞,但對共產黨員則不應例外。中農土地應該不動,在群眾大潮流中,如中農同意,富裕中農拿出少許土地也是許可的,但不能正式寫在文件上。軍隊打出去時,在新區與其沒收地主土地,不如按階級路線攤派繳稅,利用舊機構有時也是需要的。立即實行耕者有其田勢必成為強迫群眾。會議贊同毛澤東的意見。會議還決定,由彭德懷、習仲勛、王震、張宗遜、徐立清、劉景范、張德生組成西北野戰兵團前委,彭德懷為書記,以討論政策與執行戰略任務。
7月23日
關于晉冀魯豫野戰軍直出大別山,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致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華東局電,指出:“劉、鄧對羊山集、濟寧兩點之敵,判斷確有迅速攻殲把握則攻殲之。否則,立即集中全軍休整十天左右,除掃清過路小敵及民團外,不打隴海,不打新黃河以東,亦不打平漢路,下決心不要后方,以半個月行程,直出大別山,占領大別山為中心的數十縣,肅清民團,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吸引敵人向我進攻打運動戰。”此電改變了中央軍委五月二日關于劉鄧兵出中原以豫皖蘇邊區和冀魯豫邊區為根據地的計劃,同時提出華東野戰軍兩個縱隊南渡長江的計劃:“葉、陶兩縱出閩浙贛,創立閩浙贛根據地。其步驟:第一步于現地休整數日,迅速殲擊泰安、大汶口、肥城、平陰、東阿、東平地區之敵,占領該區。以一個半月至兩個月時間在該區內(或在聊城)完成休息補充、配備干部及政治動員;第二步,出至皖西,建立臨時根據地;第三步,相機渡江至皖南,建立第二臨時根據地;第四步,至閩浙贛目的地。廣東縱隊①受葉、陶指揮隨同南下,并請考慮組織東南分局,子恢、鼎丞、曾山前往主持。”
①廣東縱隊,指歸華爾野戰軍建制與指揮的兩廣縱隊。
7月25日
為中共中央起草復林彪十日關于建立民主聯合政府建議的電報,指出:“建立民主聯合政府時機尚未成熟,在第二年作戰再殲敵一百個旅左右,攻占中長、北寧大部,平綏、同蒲全部,并向長江流域發展,全國人民更加同情我黨之時,可以考慮此問題。”
同日
為劉少奇四月二十四日給晉綏同志的信寫批語,對信中提出的晉綏一些地區土地改革存在不徹底問題、不徹底原因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給予充分的肯定。批語說:“少奇同志這封信寫得很好,很必要。少奇同志在這封信里所指出的問題,不僅是在一個解放區存在著,而是在一切解放區在不同的程度上存在著;他所指出的原則,則是在一切解放區都適用的。因此,應將這封信發到一切地方去,希望各地領導機關將這封信印發給黨政軍各級一切干部,并指示他們研究這封信,用來檢查自己領導下的一切群眾工作,糾正錯誤,發揚成績,徹底解決土地問題,改造一切脫離群眾的組織,支持人民戰爭一直到勝利。”
7月26日
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致滕代遠、薄一波、王宏坤并告劉伯承、鄧小平,謝富治、韓鈞,鄭位三、李先念電,要求他們到國民黨區域作戰,除完成新兵補充、軍事整訓、干部配備及經濟、糧食、船只等項準備工作外,還必須做兩件事:“第一,必須進行充分的政治動員,使一切指戰員明了任務的光榮與重要性,指出到國民黨區域作戰與在解放區作戰的不同,指出戰勝國民黨的各項條件,使一切人具有克服困難的決心與勇氣,具有遠征意志,完成充分的精神準備。第二,各縱各旅領導機關,必須由你們派人幫助他們研究并確定到國民黨區域工作的各項政策,包括如何征集糧食,如何發動群眾,如何利用與對付國民黨的保甲、稅收機關及區鄉政府人員,如何對付地主武裝及建立群眾武裝等項。”
同日
致電朱德、劉少奇、康生①,通報近期工作和戰爭情況:(一)“中央已召集彭、賀、習、馬、賈②諸同志開會三天,檢討工作,決定河東、河西統一后方工作由賀負責,西北局回后方主持;又決定精簡人員,規定新的生活標準,以利持久;又決定向脫離群眾的干部作斗爭,展開土地改革。”(二)“野戰軍自打合水、曲子、環縣殲滅八十一師及騎二旅大部后,三邊敵人逃回寧夏,收復三邊;現決定向榆林行動,給該方之敵一個打擊,相機奪取榆林,吸引胡軍北援,以利陳賡縱隊行動;③決定陳縱不來邊區,八月底向豫西出動”。(三)“劉、鄧殲敵八個半旅,山東殲敵一個半旅,邱清泉、吳紹周等十個旅從魯中被迫調至兗州,山東局面稍見松動。”
7月27日
關于劉鄧部休整及南進的部署,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致劉伯承、鄧小平并告陳毅、粟裕、譚震林電:“(一)利用五軍回駐萊蕪,吳紹周亦在對付葉、陶之機會,望你們立即集結全軍休整補充半個月,執行中央梗④電任務。(二)我們已面告陳賡,準備提早至未哿①以前渡河。陳賡約未魚②可到太岳。(三)從現在起,陳賡集團即歸劉、鄧指揮,望令陳、秦、趙各縱及三十八軍提早于未刪③前完成一切準備工作,未刪至未哿間渡河。(四)未齊④左右邊區部隊開始攻擊榆林方面之敵,吸引胡軍主力北援,以利你們南進。如陳賡能于未哿前渡河,你們能于未刪左右南進,則可能取得幾個星期時間在豫西及大別山立住腳跟。”
①康生,當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這時在河北平山縣參加全國土地會議。
②彭、賀、習、馬、賈,指彭德懷、賀龍、習仲勛、馬明方、賈拓夫(當時任西北財經委員會副主任)。
③西北野戰軍七月三十日向榆林開進,八月六日開始攻擊。八月十一日國民黨軍整編第三十六師增援榆林進抵橫山以北地區。八月十二日彭德懷決定撤圍,榆林雖未打下,但誘敵北過無定河,給陳謝集團渡過黃河、南進豫西,造成了有利形勢。
④梗,即二十三日。
同日
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致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滕代遠、薄一波、王宏坤,陳賡,謝富治、韓鈞,鄭位三、李先念電:“從現在起,陳謝集團歸劉、鄧直接指揮。”“陳謝集團組織前委,以各部首長為委員,陳、謝、韓三人為常委,陳賡為書記,謝富治為副書記。”
同日
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致劉伯承、鄧小平,鄭位三、李先念電:速令到達豫皖蘇邊區的張才千、李人林兩部⑤加緊整訓,務于八月二十五日以前整訓完畢,屆時隨劉、鄧南下,恢復鄂豫皖工作。
①未哿,即八月二十日。
②未魚,即八月六日。
③未刪,即八月十五日。
④未齊,即八月八日。
⑤指以張才干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李人林為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的中原游擊縱隊所轄第一、第四支隊。該兩部于一九四七年六月到達豫皖蘇解放區,整訓后編為中原獨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