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05)
3月27日
復電彭德懷:“宥①電悉。積極殲敵方針極為正確,部署亦妥,已令陳、謝積極動作。現在不怕胡軍北進,只怕他不北進,故陳、謝遲幾天行動未為不利。傅作義的一○一師等部向晉西北進攻,左云失守。閻錫山攻占孝義、兌九峪,有向中陽、石樓出擾之可能。數月內賀、李②處局面將較緊。但只要陜北及陳謝在南線勝利,即有辦法對付閻、傅。中央決定在陜北不走。”
①宥,即二十六日。
②賀、李,指晉綏軍區司令員賀龍、政治委員李井泉。
同日
為中共中央起草致賀龍、李井泉并告彭德懷、習仲勛電:“中央率數百人在陜北不動,這里人民、地勢均好,甚為安全。目前主要敵人是胡宗南,只要打破此敵,即可改變局面,而打破此敵是可能的。”
3月28日
關于發起晉南攻勢作戰,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致陳賡、謝富治、王新亭并告彭德懷、習仲勛,劉伯承、鄧小平,滕代遠、薄一波、王宏坤,賀龍、李井泉電:“陳、謝率主力四個旅日內西進,并令十二旅(二十三旅)在后跟進,用突然動作襲占曲沃、新絳、河津、稷山四縣;同時王率二十二旅及地方兵團攻占翼城、絳縣。然后全軍相機逐一攻占鄉寧、吉縣、蒲縣、汾城,襄陵、萬泉、榮河、猗氏、臨晉、聞喜及三角地帶一切可能攻取之地方。攻占上述各地之主要目的不在占地,而在殲滅敵人有生力量。故上述各地于占領后,應交地方部隊及工作人員管理,并準備于必要時放棄一些無法鞏固之地方,只守可能鞏固之地方,而主力則準備使用于他處。攻占上述各地之任務,希望于四月內完成之,五月內準備執行新任務。你們全軍統由陳、謝指揮。”據此,陳謝集團于四月四日在晉南發起攻勢作戰,威脅胡宗南側后,配合西北野戰兵團作戰。
同日
中共中央在王家坪決定留在陜北。周恩來由王家坪去晉西北布置工作。次日,毛澤東、朱德、劉少奇、任弼時率中共中央機關到達清澗北面石咀驛附近的棗林子溝。
3月29日晚—30日
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會議,討論中央機關行動問題。會議決定: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央機關和人民解放軍總部留在陜北,主持中央工作;由劉少奇、朱德、董必武組成中央工作委員會,以劉少奇為書記,前往晉西北或其他適當地點,進行中央委托的工作。棗林溝會議后,中央機關人員為了便于行動,編成四個大隊,成立了直屬隊司令部,任弼時為司令(代號史林),陸定一為政治委員(代號鄭位)。毛澤東代號李得勝,周恩來代號胡必成。
3月30日
為中共中央起草致晉察冀中央局、冀熱遼分局、東北局電:“茲決定冀熱遼分局改為受東北局領導,接電后東北局、東總及東北政委會即與冀熱遼分局、軍區、政府發生指導關系(冀東包括在內)。”
同日
同任弼時致電賀龍即轉周恩來:“(一)中央決定組織中央工作委員會,在少奇主持下進行各項工作。朱、劉二同志明晚由石咀驛(綏德南七十里)動身去臨縣與董、葉①諸同志會合,經五臺往太行。中央直屬機關人員已至晉西北者,照前議一部往太行,一部就地疏散,由你告董、葉處理,嗣后聽從中央工委指示。(二)接電后請你于數日內回來,嗣后即由毛、周、弼三人主持中央。我們現在在石咀驛附近。(三)敵已占兩延②,下一步行動待偵。(四)如敵攻清澗,我們準備移至安定、保安之間。為免被敵隔斷,故請你早回河西,河東事由劉、朱、董、葉處理。”
①董、葉,指董必武、葉劍英。
②兩延,指延長、延川。
同日
復電彭德懷、習仲勛,同意二十九日來電提出的擬尋求殲擊胡宗南部一三五旅的決心及其部署。
3月31日
同任弼時率中共中央機關離開棗林溝,經田慶,轉移到子洲縣邱家坪。劉少奇、朱德等前往晉綏解放區。
4月2日
同任弼時率中共中央機關轉移到子洲縣高家塔。
同日
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致聶榮臻、蕭克、羅瑞卿電:“正太戰役應盡可能提早舉行及縮短作戰時間,以便于本月底或下月初抽調一個縱隊(楊得志)去晉西北打傅作義(晉西北有四個旅在陜北作戰)。”據此,晉察冀部隊于四月九日發起正太戰役。
同日
致電彭德懷、習仲勛,指出:“我軍殲擊敵軍必須采取正面及兩翼三面埋伏之部署方能有效,青化砭打三十一旅即是三面埋伏之結果。此次我在蟠龍、永坪設伏,因敵未走此路,且只有正面(較弱)及右翼,缺少左翼埋伏,故未打成。但只要敵前進,總有機會殲敵。”本日,彭德懷、習仲勛復電中央軍委,說明自青化砭戰役后,敵異常謹慎,不單獨一路前進,而數路平列,縱橫三四十里以十個旅布成方陣,以致三面伏擊已不可能,對敵人此種小米碾子式戰法,須耐心長期疲困、消耗他,迫其分散,尋找弱點殲滅之。三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復彭、習電:“敵十個旅密集不好打,你們避免作戰很對”。“你們數日內仍以隱蔽待機為宜。”彭德懷以少量兵力同敵人周旋,胡宗南兜了幾個大圈,處處撲空。
4月3日
同任弼時率中共中央機關轉移至子長縣澗峪岔。同日 東北民主聯軍粉碎了國民黨軍第四次對臨江的進攻。東北民主聯軍經過三下江南、四保臨江的作戰,共殲滅國民黨軍四萬人,收復城鎮十一座,堅持了南滿根據地,鞏固和發展了北滿根據地,粉碎了國民黨軍“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戰略計劃,迫使其由攻勢轉為守勢,為東北民主聯軍轉入反攻創造了條件。
4月4日
同任弼時率中共中央機關轉移到子長縣石家灣。
4月5日
同任弼時率中共中央機關轉移到靖邊縣青陽岔。十日,在這里與周恩來會合。
4月9日
為中共中央起草關于暫時放棄延安和保衛陜甘寧邊區的通知,指出:國民黨采取召開偽國大、宣布國共破裂、進攻延安這些步驟,“絲毫不是表示國民黨統治的強有力,而是表示國民黨統治的危機業已異常深刻化”。中央決定:“必須用堅決戰斗精神保衛和發展陜甘寧邊區和西北解放區,而此項目的是完全能夠實現的。”同日 就繼續發展晉南攻勢,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致陳賡、謝富治、王新亭電,指出:“(一)攻占新絳、稷山甚慰,十旅紀律甚好予以嘉獎;(二)望相機攻占河津、萬泉、榮河等地;(三)工事太堅者不必強攻,應超越前進,攻其較弱者。”十四日,又為中央軍委起草致陳、謝等電:“占領曲沃后以主力南下,相機攻占運城外圍各據點,如有可能,則攻取運城及整個三角地帶各城,直至風陵渡,威脅關中,是很好的。”遵照上述指示,第四縱隊等部迅即在晉西南三角地區展開,至二十五日連克霍縣、芮城、浮山、翼城等二十余城,并控制了禹門口、風陵渡兩個重要的黃河渡口,整個晉西南地區除運城、安邑、臨汾等孤立據點外,全獲解放。五月十一日晉南攻勢結束,共殲滅國民黨軍一萬四千余人,使進攻陜北的胡宗南部的側后受到威脅,有力地策應了彭德懷、習仲勛在陜北的作戰。
4月10日
修改新華社社論稿《中國人民偉大斗爭的二十年(為四一二慘案二十周年紀念作)》,并加寫一段話:“過去的二十年是中國人民偉大斗爭的二十年。這個斗爭快要結束了,這就是蔣介石反動統治的滅亡。因為蔣介石要滅亡中國人民,因此中國人民必然團結起來滅亡蔣介石。”這是日本投降以后,第一次公開號召滅亡蔣介石反動統治。
4月11日
中共中央決定中央和軍委機關大部分工作人員暫時駐在晉西北,組成以葉劍英為書記、楊尚昆為后方支隊司令員的中央后方委員會,進到臨縣地區,統籌后方工作。
同日
致電彭德懷、習仲勛:“清澗之二十四旅一個團本日調赴瓦窯堡。該團到瓦后,一三五旅很可能調動,或往安塞,或往蟠龍,望注意偵察,并準備乘該旅移動途中伏殲之。”此時,胡宗南士兵在陜北無數山梁之間爬上爬下,睡野地,啃干糧,歷時十二天,陳謝展開晉南攻勢后,胡宗南不敢再北進轉圈,主力南下集結休整補充。十四日,留守瓦窯堡之一三五旅南下進入羊馬河以北高地時,西北野戰兵團迅速將其包圍,經八小時激戰,全殲該旅四千七百余人,取得撤出延安后的第二個勝利。十五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關于全殲胡宗南部一三五旅的通報:“這一勝利給胡宗南進犯軍以重大打擊,奠定了徹底粉碎胡軍的基礎。這一勝利證明僅用邊區現有兵力(六個野戰旅及地方部隊),不借任何外援即可逐步解決胡軍。這一勝利又證明忍耐等候、不驕不躁可以尋得殲敵機會。”
4月12日
上午,同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共中央機關從青陽岔出發,下午轉移到靖邊縣王家灣(今屬安塞縣),在這里停留五十六天。
4月14日
為中共中央起草復林彪并告高崗電,同意他們八日電提出的以主力出南滿的戰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