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05)
11月2日
紅一軍團在湘南汝城以南的天馬山至城口之間進攻,至八日,中央紅軍通過了國民黨軍主要由粵軍設置的第二道封鎖線〔1〕,進入湘南地區。
〔1〕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主要由粵軍陳濟棠部所設置。十月上旬,中革軍委派出潘漢年、何長工為紅軍全權代表與陳濟棠的代表楊幼敏、黃質文、黃旭初進行停戰談判,雙方達成五項協議:(一)就地停戰,取消敵對局面;(二)解除封鎖,互相往來;(三)互通情報;(四)紅軍可以在粵北設后方醫院;(五)可以互借道路,各從現在戰線后退二十里。這個談判為中央紅軍長征通過粵軍設置的封鎖線,創造了條件。
11月7日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朱德,在長征路上聯名散發《出路在哪里?》的傳單,揭露國民黨軍閥出賣中國、壓迫工農的罪惡,宣傳共產黨的革命主張,向工人、農民、兵士以及一切勞苦民眾指出,他們的出路就在大家要團結起來,武裝起來,暴動起來,打倒帝國主義,推翻國民黨統治,實現共產黨的主張,建立工農自己的紅軍、工農自己的蘇維埃政府。
11月上旬
發現警衛員吳吉清患瘧疾發高燒,將自己坐的擔架讓給吳吉清,并安慰他說:“你就安心坐著我的擔架養病好了,同志們抬著你走是要累一些,這不要緊,因為我們都是同志。”
11月10日
紅三軍團在湘南郴州良田與宜章之間進攻,至十五日,中央紅軍通過了國民黨軍設置的第三道封鎖線,進入瀟水、湘水地區。
11月12日
蔣介石任命何鍵為“追剿軍總司令”,指揮西路軍和薛岳、周渾元〔1〕兩部共十六個師七十七個團專事“追剿”;同時電令粵軍陳濟棠、桂軍白崇禧〔2〕進行堵截,企圖消滅中央紅軍于湘江以東。從十九日 起,何鍵將“追剿軍”分成五路對紅軍進行圍追堵截。
〔1〕薛岳部,指薛岳任司令的國民黨軍第二路“追剿軍”。周渾元部,指周渾元任司令的國民黨軍第三路“追剿軍”。
〔2〕白崇禧,當時任國民黨軍第四集團軍副總司令。
11月25日
中革軍委決定紅軍分四個縱隊從廣西全州、興安之間搶渡湘江,突破敵人第四道封鎖線。二十七日,紅軍先頭部隊順利渡過湘江,控制界首至覺山鋪間的渡河點。但因紅軍隊伍拉得過長,輜重過多,行動緩慢,大部隊尚未過江,遭到優勢敵軍的攔擊,與國民黨軍發生激戰,部分部隊被敵軍截斷,損失慘重。三十日,毛澤東隨軍委第一野戰縱隊渡過湘江。
11月
長征途中,同王稼祥、張聞天在一起行軍或宿營,常常談論黨和紅軍的大事。進入湘南以后,開始對他們說明和分析第五次反“圍剿”中李德、秦邦憲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王稼祥最先支持毛澤東意見,認為要扭轉黨和紅軍的危急局面,必須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改變中央領導。張聞天也很快接受了毛澤東的主張,并且在中央政治局內開始反對李德、秦邦憲軍事指揮錯誤方面的斗爭。爾后,毛澤東又同周恩來、朱德等談話做工作,得到了他們的支持。過了湘江后,毛澤東向中央提出討論軍事失敗的問題。
12月1日
中央紅軍除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紅三軍團第十八團被阻于湘江東岸外,全部渡過湘江,已由出發時的八萬余人銳減為三萬余人。這是軍事上錯誤領導造成的嚴重惡果。
12月上旬
在過湘江后對身邊的警衛人員講,我們要進入苗族區,苗族的特點和風俗習慣同漢民族不同,大家要更好地遵守群眾紀律。進入苗族區以后,又給警衛人員講黨的民族政策。同旬 蔣介石及其參謀團覺察中央紅軍主力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合的戰略意圖,命令“追剿軍總司令”何鍵在湖南洪江、芷江,貴州松桃、銅仁、石阡一帶集結近二十萬軍隊,設了四道防線,以阻止中央紅軍主力北上與紅二、六軍團會合。國民黨軍很快布好一個口袋陣,企圖讓紅軍主力進入包圍圈。同旬 紅軍翻越廣西北部越城嶺的老山界,進入苗族聚居區。從過老山界起,中共中央領導內部發生爭論,毛澤東、王稼祥、張聞天開始批評中央的軍事路線,認為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的失敗是由于軍事領導上的錯誤路線所造成的。同時,在紅軍戰略轉移的方向問題上,鑒于去紅二、六軍團的道路上蔣介石已設置重兵,紅軍已失去到湘西的先機,毛澤東向中央建議:放棄去湘西同紅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到川黔邊建立根據地。秦邦憲、李德不予采納,而把希望寄托在與紅二、六軍團的會合上。12月12日
在湖南通道參加中共中央負責人的緊急會議,討論紅軍行動方向問題。李德堅持紅軍主力北上湘西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合的原定計劃。毛澤東從敵軍重兵阻攔紅軍主力北上這一情況出發,力主西進,向敵人兵力薄弱的貴州進軍。王稼祥、張聞天和周恩來等多數人贊成毛澤東的主張,秦邦憲和李德仍主張北上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合〔1〕。會后下午七時,中革軍委就會議精神致各軍團、縱隊首長“萬萬火急”電:“湘敵與陶廣一路軍主力向通道進逼,其他各路仍續向洪江、靖縣前進,企圖阻我北進,并準備入黔”;“我軍明十三號繼續西進的部署”,“其第一師如今日已抵洪洲司,則應相繼進占黎平”。
〔1〕關于通道會議討論紅軍行動方向問題的情況,李德在《中國紀事》中寫道:“在到達黎平之前,我們舉行了一次飛行會議,會上討論了以后的作戰方案。我提請大家考慮:是否可以讓那些在平行路線上追擊我們的或向西面戰略要地急趕的周部和其他敵軍超過我們,我們自己在他們背后轉向北方,與二軍團建立聯系。在湘黔川三省交界的三角地帶創建一大片蘇區。”“毛澤東又粗暴地拒絕了這個建議,堅持繼續向西進軍,進入貴州內地。這次他不僅得到洛甫和王稼祥的支持,而且還得了當時就準備轉向“中央三人小組”一邊的周恩來的支持。因此,毛的建議被通過了。”
12月14日
中革軍委發布命令,令中央紅軍奪取貴州黎平、錦屏,開辟前進道路;但同時又令紅二、六軍團策應中央紅軍北上,并說中央紅軍“現已西入黔境,在繼續西進中尋求機動,以便轉入北上”。
12月15日
紅一軍團打敗地方軍閥王家烈的守軍,攻占黎平。十七日,毛澤東到達黎平縣城。
12月18日
出席在黎平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繼續討論紅軍行動方針問題。秦邦憲、李德仍堅持由黎平北上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創造新的根據地。毛澤東主張繼續向貴州西北進軍,在川黔邊建立根據地。經過激烈爭論,王稼祥、張聞天等多數人贊成毛澤東的意見,主持會議的周恩來決定采納毛澤東的意見,西進渡烏江北上。會議通過《中央政治局關于戰略方針之決定》,決定指出:“過去在湘西創立新的蘇維埃根據地的決定,在目前已經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適宜的”;“新的根據地區應該是川黔邊地區,在最初應以遵義為中心之地區”。會議決定,紅軍繼續向貴州西北前進,“應堅決消滅阻攔我之黔敵部隊,對蔣、湘、桂諸敵應力爭避免大的戰斗”。會議根據中央領導人內部存在爭論的情況,決定到遵義地區后開會總結第五次反“圍剿”以來軍事指揮上的經驗教訓。
同日
中革軍委決定,軍委第一、第二野戰縱隊合并為軍委縱隊,劉伯承任司令員,葉劍英任副司令員,陳云任政治委員。
12月19日
中革軍委作出《關于執行中央政治局十二月十八日決議的決議》,具體規定中央紅軍的行動計劃,并要求紅二、六軍團和紅四方面軍分別鉗制湖南、貴州和四川之敵。
12月下旬
中央紅軍在黔東北擊潰黔軍侯之擔部,連續攻克錦屏、劍河、鎮遠、施秉、黃平、余慶、甕安等縣城,變被動挨打為主動前進。
同旬
從黎平出發向黃平進軍途中,在村旁見到一位老年婦女因凍餓而倒臥路旁,當得知為當地農婦時,立即從身上脫下毛線衣一件,又從行李中取出布被單一條,還讓警衛員拿了兩條裝滿糧食的干糧袋,一并送給她。老婦連連道謝。
12月底
隨中央軍委縱隊到達甕安縣猴場(現名草塘)。
1934年—1935年
在行軍途中作《十六字令》詞三首: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其三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