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
1907-1910
1907年—1908年十四歲—十五歲
停學在家務農。白天同成年人一起在田間勞動,晚間替父親記帳。雖然輟學,仍繼續讀書,讀當時能找到的一切書籍,常常讀到深夜。有一天忽然想到,小說書里有一點很特別,主要人物都是武將、文官、書生,沒有一個農民做主人公,對這一點困惑不解。后來逐漸發現小說中頌揚的都是人民的統治者,這些人是不必種田的,因為土地歸他們所有和控制。
這期間,從表兄文運昌處借了一些書,有一本是早期改良主義者鄭觀應所著《盛世危言》,書中主張設議院,辦商務,講農學,興學校,使上下同心,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暢其流。還說到中國之所以弱,是因為缺少西洋的鐵路、電話、電報、汽船等,提出“主以中學,輔以西學”的學習西方的原則。還有一本為改良主義者馮桂芬所著《校邠廬抗議》,該書對外國侵略和清政府腐敗表示不滿,并提出一些富國強兵的主張。毛澤東讀了這些書,開闊了視野,萌發了 愛國思想,激起恢復學業的愿望。
由父母作主,娶羅氏為妻⑴。不久,羅氏病逝。
注⑴
一九三六年毛澤東同斯諾談話時說:“我十四歲的時候,父母給我娶了一個二十歲的女子,可是我從來沒有和她一起生活過——后來也沒有。我并不認為她是我的妻子。”
秋
復學,在韶山烏龜井私塾就讀,塾師毛岱鐘(以訟筆著稱于韶山一帶)。
當時,韶山沖李家屋場由外地回來一位維新派教師李漱清。他常給韶山人講述各地見聞和愛國維新故事,宣傳廢廟宇、辦學校,反對信佛。人們對李漱清的言論有各種議論,毛澤東贊成他的主張,并同他建立了師生和朋友關系。
春
到韶山東茅塘一位秀才毛麓鐘(在蔡鍔部下供過職)家里讀書。選讀《綱鑒類纂》、《史記》、《漢書》等古籍,還讀一些時論和新書。
4月湖南糧荒,長沙饑民成群結隊到湖南巡撫衙門示威要求平糶救災,被巡撫的無理答復所激怒,沖進衙門,砍斷旗桿,嚇走巡撫。后饑民暴動慘遭鎮壓,許多人被捕殺。毛澤東和同學們對這件事議論多日,對“謀反者”所受冤屈深感不平。這件事給毛澤東留下很深的印象。這個時期,毛澤東讀了一本關于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小冊子,對國家前途感到擔憂,開始意識到努力救國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職責。
秋
考入湘鄉縣立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在離家時,抄寫一首詩留給父親,“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⑴,以表達一心向學和志在四方的決心。東山小學除教經書外,還教授被稱為“新學”的自然科學和其他新學科。有一位從日本留學回來的體育教員,經常向學生講述日本明治維新和列強窺視中國的情形,并教授音樂和英語。毛澤東在這所學校里很有長進,寫得一手好文章,受到校長和教員們特別是國文教員的喜歡⑵。
國文教員賀嵐崗見毛澤東對歷史很有興趣,買了一部《了凡綱鑒》送給他。這時,毛澤東的心思不在讀經書上,而經常到學校藏書樓借閱中外歷史、地理書籍。對中國古代堯、舜、秦始皇、漢武帝的業績表示仰慕,讀了許多關于他們的書。同時也學到一些外國歷史和地理。從一本世界英杰傳里,讀到拿破侖、葉卡特琳娜女皇、彼得大帝、華盛頓、格萊斯頓、盧梭、孟德斯鳩和林肯的事跡后,對同學蕭植蕃(蕭三)說,中國也要有這樣的人,我們應該講求富國強兵之道,顧炎武說得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在東山學堂期間,讀了表兄文運昌送給的關于康梁變法的書報,其中有梁啟超主編的《新民叢報》。毛澤東對這些書報反復閱讀,有的可以背誦出來。對《新民叢報》連載的梁啟超《新民說》一文,看得非常用心,并寫有批語。對該文“論國家思想”一節所寫的一段批語,說到兩種君主制國家:一為“立憲之國家,憲法為人民所制定,君主為人民所推戴”;一為“專制之國家,法令為君主所制定,君主非人民所心悅誠服者”。“前者如現今之英、日諸國,后者如中國數千年來盜竊得國之列朝也”。這時,毛澤東并不反對君主制度,只是反對君主專制,而贊成君主立憲制,希望由康有為、梁啟超那樣的維新派進行改革。他崇拜康有為和梁啟超。
注
⑴這首詩曾載《新青年》第一卷第五期,原文是“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死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署名西鄉隆盛。
⑵蕭三在《毛澤東同志的青少年時代和初期革命活動》中說:“這個學校每個星期天的上午都要由教員出題目,由學生各自作一篇文章,作完后整天休息。毛澤東同志每次都認真為文,成績很好,他寫的‘言志’、‘救國圖存論’、‘宋襄公論’,全校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