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

1937(10)

625日 

致信何香凝,信中說:“承贈筆,承贈畫集,及《雙清詞草》,都收到了,十分感謝。沒有什么奉答先生,惟有多做點工作,作為答謝厚意之物。先生的畫,充滿斗爭之意,我雖不知畫,也覺得好。今日之事,惟有斗爭乃能勝利。先生一流人繼承孫先生傳統,苦斗不屈,為中華民族樹立模范,景仰奮興者有全國民眾,不獨澤東等少數人而已。承志〔1〕在此甚好,大家都覺得他好,望勿掛念。”“時事漸有轉機,想先生亦為之慰,但光明之域,尚須作甚大努力方能達到。”

626日 

同周恩來致電潘漢年,通報延安與南京間電臺已接通,南京來電催周恩來再去談判,中共中央已復電,告以須待中共關于國共合作宣言擬好和得蔣介石復電(已電告蔣,總的指揮機關及主持人選仍須照定)后,周恩來即前往。

628日 

同朱德致電葉劍英:“請商何柱國以電話告顧,我們將派人去鄂豫皖及閩西南兩處聯絡。鄂豫皖為鄭位三,同行約十五人,閩西南為方方,同行為十人,均帶有小電臺,請行營發護照并介紹附近最高長官接洽。”

同日 

就蘭州西路軍收容人員送西安問題,同周恩來致電葉劍英,指出:對蘭州新到被俘人員,應除慰問外并向他們解釋一切,最好能派人同來西安,免使途中散失。請何柱國電賀耀祖〔2〕,蘭州收容人員概送西安處置,切勿中途遣散。

1〕承志,即廖承志。

2〕賀耀祖,當時任國民黨甘肅省政府代主席、西安行營副主任。

629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會議首先討論閩西南和鄂豫皖的工作問題,毛澤東發言指出:過去遭到失敗的蘇區,有些地方還保存有游擊隊,如閩西南、鄂豫皖等。據報紙和新聞記者的報告,很多過去遭到失敗的蘇區的人民,對共產黨很擁護,說明我們過去的斗爭沒有白費,這是一個很大的力量。這個消息要使紅軍里面的人都知道。現在應用相當長期的工作恢復我們的力量。對于這些游擊隊,應采取堅決方針,要保存;但要改變名稱不叫紅軍,又不打仗,這是非常困難的工作。有些準備不改編的,就改為抗日義勇軍。保存這些游擊隊、這些根據地,是有重大意義的。組織上可成立閩粵贛省委,以張鼎丞、鄧子恢、譚政、方方為常委,張鼎丞為書記。對于江西的工作,要想各種方法搞進去。鄂豫皖工作,要特別注意重新討論黨與群眾工作。那里保存了很大的力量是好的,然而有一缺點就是沒有深入的群眾工作。黨的最中心的任務就是能夠抓緊群眾工作,要依靠群眾開展鄂豫皖工作。接著,會議討論國共談判問題。在周恩來介紹國共談判情況后,毛澤東說:關于談判,我們確定的原則是保持獨立性。但現在的情形,是要限制我們黨,限制我們軍隊,一切行動要受同盟會的決定,并且蔣介石有最后決定之權。這次去談判就要簽字。我們的態度,還是在他定的圈子里做事。當然他這個圈子在形式上是大大地損傷我們的獨立性,在實質上也若干損傷我們的獨立性。現在應從政治上來觀察,是不是根本上損傷獨立性,那還不是的。黨的獨立性主要是政策問題。大革命時期形式上是獨立,實質上是做了尾巴。現在我們的政策是逐漸地沖破他的圈子。我們不能因為這種限制就與他決裂。在前途上,我們是可以戰勝他的圈子的。他這個圈子可以限制我們一些工作,但有兩條他不能限制,一是黨的秘密活動,一是紅軍給飯吃。紅軍、蘇區實際上歸我們管。毛澤東還說,對國民黨元老派應找他們談談,對各教授也應注意做工作。630日 

關于暑期各地學生來蘇區參觀的接待問題,同朱德、周恩來致電彭德懷、任弼時、楊尚昆、葉劍英,指出:“應由前總政治部辦一臨時招待處,由西安介紹這些堅決要進來的學生至云陽、淳化一帶參觀,指令專人與之談話并討論各項問題,發給刊物文件閱看,如愿留作短期訓練者可給以一二星期訓練。事畢如交通已通,可擇其最好者來延安一游,余則直接出去。”7月以前 

讀米丁〔1〕等著、沈志遠譯的《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上冊),寫了約二千六百多字的批注。這些批注集中在關于實踐是認識的標準、對立統一規律和質量互變規律方面。批注最多的是對立統一規律問題,約占本書批注文字的一半;其次是對認識論問題的批注。毛澤東對本書的批注,重點在矛盾論和認識論方面,這同他讀《辯證法唯物論教程》第三版的批注一樣,是寫作《實踐論》、《矛盾論》的直接準備。他在批讀本書“社會的實踐為認識底標度”一節時寫道:“實踐是真理的標準。”“實踐高于認識。”“正確的理論積極的指導著實踐。”“實踐是發展的,理論也應是發展的。”“馬克思以前一切唯物論離開人的社會性,離開社會人的歷史發展,去觀察認識問題,因此不能了解認識對社會實踐的依賴關系。”“哲學的研究不是為著滿足好奇心,而是為改造世界。”“認識世界的規律性,找到正確的理論,為著有效的指導實踐,改造世界。”他在讀本書“唯物辯證法之諸法則”一節時批注說:“外因通過內因并被曲折才能發展。”“不廢除外因,但內因是主導的。不明內因,即無從了解發展。”“各種不同的過程有各種不同的矛盾。”“互相排斥又互相貫通,互相敵對又互為存在條件。”“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相互依賴相互排斥相互轉變”。“統一是相對的,斗爭是絕對的。”“矛盾不同于對抗或沖突。”“相互依賴是對立斗爭的表現,相對中存在絕對。”“共同點與特殊點都是要緊的,而特點尤要。”他在批讀本書“量變質和質變量底法則”一節時寫道:“與過程同一的直接的定性是質,量是過程的定性,但非與過程直接同一的、而是在某一一定時期內對過程無關重要的、外在的定性。量雖增減,質仍不變。但在一定的瞬間以后,事情就生變化,量的改變促成質的改變。”“量的變化是以質的定性為基礎而受其限制的,但同時量的變化又反過來影響于質。這即是說,受一定的質規定的事物,只在某一瞬間以前是這樣,等到量的變化達到一定的質的限度和一定的界限時,量就要求質的變化。同時這一變化,也是由質到量的變化。舊質一消滅,新量就向前發展了。”“量的變化,在一定限度內,帶著同質事物不斷增長的性質。即是說在一定限度內,量雖變化,該事物仍為該事物。只有在一定階段內,在一定條件下,量的發展才能求質的變化,事物此時就失去舊質而變到新質事物。這種質的變化過程同量的變化過程相反,量是漸漸的變,質是跳躍的變。”

1〕米丁,蘇聯哲學家。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權利歸香港毛澤東詩詞網所有 關於我們 站長統計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澤東詩詞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