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毛泽东的“诗歌外交”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标志着自鸦片战争以来百年屈辱外交的结束,中国外交开启了新纪元,掀开了新篇章。
60年来,新中国外交可谓波澜壮阔,可歌可泣,辉煌成就举世共睹,涌现出一批卓越的外交家,毛泽东无疑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或代表之一。他是“当代伟大的国际战略家,新中国外交的奠基人”,“为我国外交战略的确立和外交政策的制定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和一代伟人,毛泽东对国际形势高屋建瓴,对外交战略深谋远虑,外交风格气魄恢弘,令人叹为观止,这其中就包括了他的“诗歌外交”。
毛泽东诗歌与外交的密切关系
中国素有“诗言志”的悠久传统。《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说:“诗以言志”,《尚书•尧典》道:“诗言志,歌永言”,《庄子•天下篇》言:“诗以道志”,《苟子•儒效》云:“《诗》言是其志也”。在这里,“诗”、“志”的具体含义有所不同,但皆主张,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外交史上,还曾出现过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外交形式——春秋时期吟诵《诗经》的“诗歌外交”。那时,有的使节在外交实践中,广泛运用《诗经》里的内容和语句,表达立场、关切、诉求,解决诸侯问争端。仅《左转》所记载的吟诵《诗经》的外交活动,就有28起,涉及63赋,吟诵《诗经》的“诗歌外交”在春秋时期外交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堪称“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的“诗国盟主”,毛泽东的诗歌必然与他的思想和历程紧密联系在一起。1945年9月,在重庆参加国共和谈的毛泽东接见戏剧界人士时,应邀给诗人徐迟题词,题的就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法国前总理埃德加•富尔也说:“诗歌不仅仅是毛泽东生平的一件轶事。我的确相信它是了解毛泽东性格的关键之一。毛泽东和许多马克思主义者不一样,
他不是一本书读到老的人。他在这些简短诗歌里表达的思想,不受党的教条和辩证法的辞藻所拘束。他用简单的形式,表现生动而深刻的革命题材,是国内所有的人都能够理解的,也是世世代代的人都能够理解的。”
无论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青年时代,还是“战地黄花分外香”、“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战争年代,也还是“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芙蓉国里尽朝晖”的革命建设时期,他的诗歌里都渗透着对世界形势、国际战略的思考和洞察。在现已公开发表的诗作里,青年毛泽东的第一篇诗作《五古•挽易昌陶》(1915年)中有句云:“列嶂菁且蒨,愿言试长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反映了他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关注和观察,也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立场。中期的《念奴娇•昆仑》(1935年10月)更是以反对帝国主义为主题的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外交关系的开拓和发展,毛泽东的诗歌和外交关系愈加密切,大多数都有浓厚的国际背景,直接涉及外交方面的诗作占有相当比例。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除《七律•答友人》和《贺新郎•读史》两首之外,他的l0首诗词几乎全都涉及当时的外交理论和实践,贯穿着反对“帝、修、反”,特别是反对“修正主义”的背景意识。
综观毛泽东的整个诗歌写作和外交历程,可以说,外交都是他诗歌创作的核心背景和重要内容之一,贯穿于其早、中、晚各时期的诗歌之中,形成了新中国外交史上闪耀着永恒光芒的毛泽东“诗歌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