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评三国
毛泽东评三国曹丕与曹植
对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毛泽东认为其政绩一般,但文才非凡。
1952年10月,毛泽东视察徐州。登上云龙山,他感慨地对随同人员说,徐州籍竟有10个开国皇帝,其中就有曹丕。
1959年夏天,毛泽东在北戴河与保健医生闲谈,说起曹操父子。他说:曹丕有些才华,但远不如曹操。曹丕在政治上也平庸,可他后来做了皇帝,是魏文帝。历史上所称的“建安文学”,实际就是集中于他们父子的周围。一家两代人都有才华、有名气,在历史上也不多见哪!1957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期间同文艺界部分代表谈话时,也指出:中国自觉的文学批评的历史是从哪里开始的呢?从曹丕的《典论•论文》和曹植的《与杨祖德书》开始的吧,以后有《文心雕龙》等。
对曹操的另一个儿子曹植,毛泽东也极为关注。
毛泽东非常爱读曹植的诗,曾圈点过曹植的《赠白马王彪》《七哀》等诗。1954年,毛泽东和保健医生徐涛谈到曹植,说曹植很有才华,作品有自己的风格。1960年5月,毛泽东在山东视察,与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也谈论过曹植。舒同介绍说:东阿还有曹子建的墓。毛泽东说:那不对。曹植先封东阿王,后封鄄城王,后封陈王。你们山东人就要抢曹子建。舒同说:有证据的。他这个墓在50年代挖出来,挖出曹子建的佩剑来了。那个剑送到北京去了。毛泽东回答:陈王是后封的,我记得的。也许我记错了。那个《月赋》头一句就是他:“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绿苔生阁,芳尘凝榭”言下之意,曹植在陈王封号上时,应(玚)、刘(桢)就病死了。应、刘都是“建安七子”,也都死于建安十七年。此事,不是东阿王时。直到1973年12月,毛泽东在接见部队高级将领,得知总政治部副主任田维新是东阿人时,禁不住问他:曹植埋在什幺地方啊?可见,毛泽东对曹植的兴趣一直未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