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邓宝珊 中共德大功高的好朋友(1)
为刘伯承资助路费
“为德之大,更不敢忘”
——毛泽东评邓宝珊
早在大革命时期,邓宝珊就开始与共产党进行广泛接触,并与许多共产党员结下了浓厚的友谊。1938年,当毛泽东听说邓宝珊将军路过延安的消息后,即对其热忱挽留,备宴接风,从此开始了俩人数十年的接触和交往。其间,有抗战时形成的合作,也有内战时的两军对垒。当邓宝珊被迫参加内战时,他那已是中共地下党员的次女在临终前向他请求:“你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反对毛主席呀!”使他深有所悟。在北平和战不定的关键时刻,他积极促成傅作义高举义旗,走向一条光明之途。凡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有功的人员,毛泽东是不会忘记的。早在1944年冬,毛泽东在给邓宝珊的信中就这样写到:“为德之大,更不敢忘。”
邓宝珊与共产党人打交道可谓由来已久,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就与著名共产党员刘伯坚成为知已,并极力促成了刘伯坚与王叔振的婚事。当二人结婚时,邓宝珊是其主婚人。这一天,国共两党都有许多著名人物前来道贺。他们中有于右任、冯玉祥、史可轩、续范亭、吉鸿昌、杨虎城等人。
大革命开始转入低潮后,邓宝珊仍然忠诚于与共产党人的友谊,抵制国民党右派的“清党”行动,帮助许多熟悉的共产党员脱离危险。无独有偶,这时他又一位姓刘的共产党员――后来成为共和国元帅的刘伯承打了一次“交道”。
1927年5月,刘伯承于泸顺起义失败后,率参谋韩百成、周国淦逃出了四川,取道西安,准备前往武汉。6月中旬,刘伯承一行历经千辛万苦到达西安,投宿于秦中旅馆。这时,刘伯承身上带的钱已经用光了,仅有的两块银元作了住房抵押后,剩下的只是几个铜角了,恐怕连吃顿饭也不够了。刘伯承让大家上街转一转,或许能碰到熟人借点路费。于是3个人一起出动到街头四处转游了半天,没有遇到熟人。但刘伯承从一张布告上发现了一位与其有过一面之交的人,名叫于宝轩,现任西安军法处处长。于是,设法找到了他,说明情况。
于宝轩对刘伯承十分敬仰,但苦于自己也没有什么积蓄,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他出主意说:“可以找邓宝珊将军借一点。邓军长是老同盟会员,好交朋友。伯承兄是国民政府特派员,又是新任命的整编15军军长,早已名声在外,想必会得到邓将军解囊相助的。”刘伯承说:“好,可也只有请于处长代为转达了。”随后,于宝轩找到邓宝珊的秘书长转达此意。这时,恰好邓宝珊在陕西。当他听完秘书电话汇报后,当即指示秘书拿出600银元送给刘伯承,并写信让有关部门开通行证,以便行走。
刘伯承接到银元和路条后,非常高兴,深为邓宝珊的雪中送炭所感动。由于刘伯承急于前往武汉,西安的政治情况非常复杂,不便久留,没有来得及与邓宝珊会面就匆匆上路了。刘伯承与邓宝珊都为这次未能会面而遗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成为共和国元帅的刘伯承还念念不忘此事,专门找到邓宝珊。这时刘伯承的视力已不大好,他拉着邓宝珊的手紧握一阵之后,又伸手把邓从肩上摸到了腰部,连声说:“邓先生,多谢您,多谢您!民国十六年在西安遭受困厄,多亏您帮了大忙啊!”邓宝珊忙答:“就那么点小事,您还一直记挂,那是我应当做的嘛!”
在后来的岁月中,邓宝珊同情共产党人的态度始终不变,经他帮助和营救的共产党员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