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研究

毛泽东与杨开慧生离死别的最后一面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结束后准备返回湖南,改组湖南省委,领导秋收暴动。临行前,总书记瞿秋白让人买来武汉城里老通城豆皮馆的豆皮、水酒和糯米肉丁豆皮馅饼,在一间秘密的阁楼里为他饯行。席间,瞿秋白又提起毛泽东不愿当政治局委员的事来:“润之兄,你要留在中央,主管党的宣传工作,那该多好啊!”毛泽东摇摇头说:“我不去上海,鄙人要投笔从戎,抓枪杆子,当共产党的山大王。”瞿秋白无奈地笑笑说:“润之兄,我是说服不了你。好,祝你们暴动成功,夺取长沙。告诉你个好消息,南昌暴动的部队正向广东进军,我已向恩来写了信,要他们从南昌暴动部队中拨两个团参加秋收暴动。”毛泽东兴奋地举起酒杯说:“秋白兄,我是不会喝酒的,但为了这个好消息,我要和你干一杯。干!”瞿秋白往上抬抬滑下来的眼镜,信任地说:“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拿下长沙,干!”


   喝完瞿秋白为他准备的饯行酒,毛泽东立即同夫人杨开慧携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返回湖南长沙,在长沙召开省委扩大会议,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改组了湖南省委。他拒绝当省委书记,提议通过彭公达当省委书记。接着,毛泽东向省委传达了中央关于举行秋收暴动的指示:“现在看来,要革命就得没收地主的全部土地分给农民。因此,起义发动时我们的动员口号就是‘打土豪,分田地’,把农民发动起来,建立工农革命军。”大家听了,都觉得很好,决定由毛泽东去安源领导秋收暴动,因为计划参加暴动的工农武装都集中在安源一带的安福、萍乡、衡山、醴陵一带。


   但是,中央拨给秋收暴动的南昌起义军两个团却杳无音信。毛泽东焦急地说:“没有正规军的参加,怕是要影响暴动。”正当毛泽东焦急的时候,省委交通员跑来报告:“有两个团,因为没有赶上南昌暴动,现在修水、铜鼓驻屯。”毛泽东听了,大喜过望:“一定要把这两个团拉来。我是中央特派员,有权调动他们。我马上得赶到安源去。”说完,拿起雨伞就走了。


   毛泽东离开会场,回到长沙北门外八角门楼的家,杨开慧已做好饭等着他。这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形势剧变,开慧格外忙,她既要照顾三个孩子和年老的妈妈,又要协助毛泽东工作。“马日事变”后,她又多了个任务,随时注意毛泽东的安全,因此瘦多了。吃饭时,岸英他们又哭又闹,开慧又得忙着照顾他们。毛泽东不禁皱皱眉,像这样怎么能让开慧再跟着自己出去奔跑,何况这次出去是组织秋收暴动,出生入死,开慧还是留在家里好。


   吃过饭后,孩子们都睡了。毛泽东对杨开慧说:“霞,我们又得分开一段时期了。我这两天就得出去组织暴动了。”杨开慧说:“那我和你一起去吧,你一个人出去我不放心。”毛泽东摇摇手说:“使不得。我这次出去和以往不一样,这是组织军队暴动,是很危险的事。再说你走了,妈妈和岸英他们怎么办?你还是回板仓,住一段日子,外面稳定了,我立刻把你接来。”看杨开慧不做声,毛泽东又补充了一句:“你在家也还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同样可以为党工作嘛。”杨开慧想想也是,便点头答应了。


   第二天,毛泽东送杨开慧回板仓。板仓是杨开慧娘家所在地,离长沙有60多公里。他们到板仓时已夜深人静,毛泽东为了不惊动村里人,先在外面松林里等着。杨开慧进屋后,收拾好住处,才到松林里把毛泽东叫进来。她用布蒙住窗子,点上了灯。毛泽东看了看熟睡的孩子,轻声叮嘱杨开慧:“霞,我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你。万一我牺牲了,你切莫悲伤,把孩子们教育成人,让他们继承我的遗志。”杨开慧听了,一下扑到毛泽东怀里,轻声啜泣起来。毛泽东抚摸着她的头发,夫妻恩爱之情潮水般涌上他的心头。


   毛泽东和杨开慧是1920年在北京结婚的。杨开慧的父亲原是湖南第一师范的教师杨昌济先生。杨先生曾留学外国,主攻伦理学,治学严谨、善于识人,当时就特别推重毛泽东和蔡和森这两个学生,认为他俩定会成为改造中国的栋梁之材,经常请他俩到家里小聚,纵论天下大事。杨开慧也经常参加他们的谈话,得以熟识毛蔡二人。毛蔡二人中,毛泽东身材高大,面目俊秀,说话风趣,性格倔犟,杨开慧格外喜欢。毛泽东也喜欢杨开慧面容秀丽,为人谦和。二人逐渐产生感情。五四运动前夕,杨昌济应北大校长蔡元培之邀,到北京大学担任伦理学教授,举家北迁。毛泽东与杨开慧书信往来,感情愈笃。杨昌济极力支持这件好事,1920年病逝前,让毛泽东和杨开慧行了结婚大礼,了却了一桩心愿。


   自结婚以来,毛泽东和杨开慧可以说是形影不离。其间也有过短时的分离,但很快又聚到一起。但这次却不同了,毛泽东深知兵凶战危的道理,再说依目前的敌我力量对比看,以后的斗争必然是异常曲折、复杂、激烈。此一走,还能否和杨开慧再见上面,实在是一件很难预料的事,毛泽东一想至此,心里非常难过,只有强忍悲痛安慰杨开慧:“霞,你肩上的担子也很重,要保重身体。”


   二人面临生离死别,有说不尽的情话。眼看鸡叫三遍了,毛泽东拿起雨伞说:“霞,我得走了。”杨开慧开门先看看外面,见无异常动静,才招呼毛泽东出了屋。杨开慧把毛泽东送到杨家下屋的后山,毛泽东止住她:“霞,你回去吧。”杨开慧止住步,眼看着毛泽东进了松林,看不见了,才回到屋里来。二人万没想到,此一别却成永诀。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权利归香港毛泽东诗词网所有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泽东诗词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