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01)
1939年
四十六岁
1月2日
为八路军总政治部主办的《八路军军政杂志》创刊写发刊词。发刊词指出:八路军在一年半抗战中,执行了“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正确的战略方针,坚持了与发展了华北的游击战争,创立了许多敌后抗日根据地,缩小了敌人的占领地,钳制了大量的敌军,配合了正面主力军的抗战,延缓了敌人进攻西北的行动,兴奋了全国的人心,打破了民族失败主义者与悲观主义者的错误观点。“增强技术装备,深研战略战术,正确地运用统一战线政策,广泛地进行争取敌伪军工作,由军队自身参加生产运动,这是八路军在新阶段中应该加重注意的重要问题”。一月十五日出版的《八路军军政杂志》创刊号,还刊载毛泽东题词:“停止敌人的进攻,准备我们的反攻!”
1月5日
出席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会议讨论汪精卫叛国投敌问题。毛泽东发言指出:日本帝国主义目前主要目的,第一是消灭国民党的军队与政权,第二是消灭共产党的军队与政权。蒋介石最近在军事上、外交上及反汪行动上都表现是进步的,但在进步中又要限制我们。蒋的政策是联共又反共,所以最近反映出来各地磨擦增加。我党对目前事件511的方针是拥蒋反汪,须发出一个指示电。会议决定由张闻天起草指示电。会议还决定将华南及西南各省合并成立一中央局,建议改名为西南局(一月十三日接受周恩来的提议,仍定名为南方局),以周恩来为书记。
1月12日
出席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陕甘宁边区参议会问题时,发言指出:六中全会后边区工作要有一个推动,要从边区议会做起,使边区能应付困难环境,造成对外有好的影响。因此边区议会要开,国民党攻击我们立异,我们为实行民主制度必须立异,否则不能表示我们的进步。议会名称仍用参议会好。〔1〕边区问题解决必须坚持下列原则:(一)边区事情由我们办;(二)保证民主制度。关于磨擦问题,发言指出,我们的原则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1〕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在会上说,重庆国民党方面来电,提出边区参议会是否改为准备会,并不向外宣传。
1月13日
就八路军今后发展主要方向问题,同王稼祥复电周恩来、秦邦宪、何凯丰并告朱德、彭德怀,指出:“我们必须坚持与争取向鲁、皖及华中开展,但在目前磨擦很多、军委会严令禁止八路军入中原的时候,我正规部队可暂缓去华中。”
1月17日
在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开幕会上讲话,指出:抗战一定要有民权主义与民生主义。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互相配合的。没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就不能实现民族主义,抗战就不会胜利。边区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民主,而这民主又是苏维埃在现阶段的发展物,现在各阶级、工农商学兵各界都可参加参议会。一九三九年边区的施政方针是:大大发展国防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改良人民生活;发展国防教育,办初级的、中级的、高级的学校,开展识字运动,使边区人民大大提高文化水准;大大发展国防的民众运动,加强军事训练。
同日
复信何干之〔1〕。信中说:“看了你的信,很高兴的。我们同志中有研究中国史的兴趣及决心的还不多,延安有陈伯达〔2〕同志在作这方面的研究,你又在想作民族史,这是很好的,盼望你切实地做去。我则有志未逮,我想搜集中国战争史的材料,亦至今没有着手。我的工具不够,今年还只能作工具的研究,即研究哲学,经济学,列宁主义,而以哲学为主,将来拟研究近代史,盼你多多指教。”“你的研究民族史的三个态度,我以为是对的,尤其第二个态度。如能在你的书中证明民族抵抗与民族投降两条路线的谁对谁错,而把南北朝,南宋,明末,清末一班民族投降主义者痛斥一番,把那些民族抵抗主义者赞扬一番,对于当前抗日战争是有帮助的。只有一点,对于那些‘兼弱攻昧’‘好大喜功’的侵略政策(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有过的)应采取不赞同态度,不使和积极抵抗政策混同起来。为抵抗而进攻,不在侵略范围之内,如东汉班超的事业等。”
〔1〕何干之,当时任陕北公学的教授和中国问题教研室主任。
〔2〕陈伯达,当时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
1月18日
下午,在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作关于目前政治形势的报告,指出:武汉失守了,但还没有进到敌我相持的新阶段,而是敌攻我守与敌我相持两个阶段中间的过渡时期。完成这个过渡需要三个条件:中国坚持持久抗战并增强抗日力量;日本的困难增长;国际上给中国更多的援助。目前军事、经济、国内矛盾、国际环境都使日本更加困难,这就逼使日本不得不在一定时间停止其进攻。中国的抗战,一方面更加困难,一方面更加进步,而进步一定压倒困难。近几个月来的国际形势也对中国有利。报告最后指出:共产党的任务,是要坚持抗战,强固与扩大统一战线。八路军、新四军的任务,主要是在敌后拖牛尾巴,配合国民党军队的正面作战。陕甘宁边区要成为抗战的堡垒,民主的模范。
1月20日
为《论持久战》英译本写序言,题为《抗战与外援的关系》。序言说:“上海的朋友在将我的《论持久战》翻成英文本,我听了当然是高兴的,因为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我的这本小书,是一九三八年五月间作的,因为它是论整个中日战争过程的东西,所以它的时间性是长的。至于书中论点是否正确,有过去全部抗战经验为之证实,今后经验也将为之证实。”“在伟大抗战中,基本的依靠中国自力胜敌,中国的力量也正在发动,不但将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且将压倒敌人而驱除之,这是没有疑义的。但同时,需要外援的配合,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孤立战争的观点历史已指明其不正确了。”“因此我希望此书能在英语各国间唤起若干的同情,为了中国利益,也为了世界利益。”
1月21日—30
日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在重庆举行。会议声言仍要“坚持抗战到底”,但按蒋介石的解释,这个“底”就是恢复七七事变以前的状态。会议确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原则通过《防制异党活动办法》,决定设置防共委员会,严密限制共产党和一切进步力量的言论和行动。
1月21日
出席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会议讨论周恩来本日来电〔1〕,决定复蒋介石一电,说明取消共产党和马列主义绝对不可能,打断蒋介石企图取消共产党的念头。
1月22日
中共中央复电周恩来,拒绝蒋介石提出的国共两党合并为一个大党的主张,并要周恩来将中央复蒋介石电转交蒋。中央复蒋电中说:“两党为反对共同敌人与实现共同纲领而进行抗战建国之合作为一事,所谓两党合并则纯为另一事。前者为现代中国之必然,后者则为根本原则所不许。”
同日
为修改《陕甘宁边区实录》一书初稿,写信给周扬〔2〕。信中说:“此稿李六如、和培元〔3〕各写一半,我全未看。因关系边区对外宣传甚大,不应轻率出版,必须内容形式都弄妥当方能出版。现请你全权负责修正此书,如你觉须全般改造,则全般改造之。虽甚劳你,意义是大的。最好二月十五日前完稿,二月底能出书。”后来,毛泽东为《陕甘宁边区实录》题写书名并题词,题词是:“边区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是实施三民主义最彻底的地方。”
〔1〕周恩来一月二十一日致电中共中央:“蒋昨晚约我问延安有无意见,并又提统一两党事,我告以不可能,彼仍要我电中央请示,希望在全会中得回电”。
〔2〕周扬,当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厅长。
〔3〕李六如、和培元,当时分别是毛泽东办公室秘书长、秘书。
1月25日
出席在延安举办的陕甘宁边区农产品展览会开幕式并讲话,指出:这个展览会的意义很大。前方努力打仗,后方努力生产,一定能打垮日本帝国主义。在边区,不仅老百姓要如此做,其他如学校、党政机关、军队都要参加生产运动。
1月26日
出席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会议讨论生产运动与东北抗日联军问题。关于生产运动,毛泽东发言指出:一、准备工作。现在到春耕还有两个月,要雷厉风行地不失时机地进行准备工作。二、进行生产动员。在二月一、二、三日进行生产动员,分配生产任务,并使各单位有余利以提高其兴味。各机关学校等单位组织生产委员会。三、总的生产运动委员会,以林伯渠为主任,李富春为副主任。四、生产运动的意义,是在长期抗战中实行自给自足等。在听取关于东北抗日联军的报告后,毛泽东发言指出:东北义勇军抗战最久,有七年的历史,现在虽只有一万人,但成为很好的基础。现在的问题是使中央同东北抗日联军建立联系,首先派交通员并设法派电台去。东北抗日联军,如果有好的领导,在有山村及反对民族敌人等条件下有发展的可能,否则也有削弱的可能。
1月27日
关于驳斥国民党诬蔑新四军作战不力的谰言,同王稼祥致电周子昆、赖传珠〔1〕、袁国平,指出:“你们应将新四军一年余作战经过、胜利及艰苦奋斗的材料,整理电告重庆及此间,以便发表,并痛驳四军作战不力之说。”本日,又同王稼祥致电周恩来、秦邦宪、何凯丰、董必武,指出:国民党对新四军的诬蔑,“这是对新四军之可能的新的压迫之准备,望将新四军作战经过及胜利材料广为公布,并痛斥新四军游击不得力之说”。
〔1〕赖传珠,当时任新四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
同日
在八路军延安总兵站检查工作会议总结时发表讲话,指出:检查工作会议是一种领导方法,是最具体地学习领导方法。通过检查工作会议,团结了干部,发扬了优点,克服了缺点。在讲到学习问题时说: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学习的方法是“挤”和“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