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

1938(06)

512日 

关于三民主义青年团的性质和对三青团的方针问题,同张闻天、康生、陈云、刘少奇复电陈绍禹、周恩来等〔1〕,指出:我们首先应承认,三民主义青年团为国民党青年团,为国民党候补党员性质的组织。我们的目的是,一、使三民主义青年团实质上成为各阶级、各党派广大革命青年的民族联合;二、经过三民主义青年团去改造国民党,一方面以青年团的力量推动国民党进步,另一方面经过它使大批革命青年加入国民党,发展与巩固国民党内部的革命力量。复电中提出的目的后来没有实现,三青团成为欺骗和控制青年的反动组织。

1〕一九三八年三月底至四月初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同年四月召开的国民党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三民主义青年团组织要旨》。同年五月六日,陈绍禹、周恩来等致电中共中央书记处,说三青团问题日渐具体化,对这个问题不能长期缄默,更不宜无条件赞助。

同日 

在修改《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稿的过程中,本日告中共中央军委编译处处长郭化若:“校对须注意,你自己至少校一次”,“注意标点符号,不使弄错一个”。

513日 

就《大公报》宣传“准决战”问题,致电陈绍禹、周恩来、秦邦宪、何凯丰〔1〕:“《大公报》否认持久战,提倡准决战的论调,我们认为是不对的。徐州决战只应该是某种程度的战役决战,而决不应该看作战略决战,必须准备在徐州决战失败后仍有充足力量为保卫武汉而战。”

514日 

同张闻天、刘少奇致电八路军第一二○师并总部,北方局等,指出:目前山西日军被击退,阎锡山的旧势力极力想恢复他们的统治,在晋西北、晋东南均极力向八路军及新兴抗日势力进攻。为巩固统一战线,改善我们与阎的关系,并继续发展抗日力量起见,请朱德、彭德怀及贺龙、萧克、关向应〔2〕在集合更多、更大、更忍无可忍的材料之后,用适当的措词公开致电有关方面抗议,将各种破坏八路军的谣言、电文印送各有关方面,并请阎对这类破坏行为加以制止。

1〕何凯丰,当时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宣传部部长。

2〕关向应,当时任八路军第一二○师政治委员。

同日 

致电朱德、彭德怀,贺龙、萧克、关向应:“在平绥路以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甚关重要,请你们迅即考虑此事。”

同日 

就林彪五月二日在抗大所作《抗大的教育方针》讲话的记录稿,晚上写信给林彪,信中说:“已经看过,很好。但有些不适合的地方,已为改了,请你再看。‘无条件的进攻’一语不妥〔1〕,进攻也是有条件的,但进攻是主要的,基本的,中心的。”

515日 

起草的《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本日发布。布告揭露国民党顽固分子破坏陕甘宁边区人民利益、破坏统一战线的阴谋活动,坚定表示为增强抗日力量,巩固抗日后方,保护人民利益,对进行破坏活动的分子将严惩不贷。这个布告纠正了当时党内一部分同志对这种破坏活动采取的软弱退让态度。这个布告编入《毛泽东选集》。

519日 

徐州失陷。

520日 

致电朱德、彭德怀,刘伯承、徐向前、邓小平,指出:徐州失守后,河南将很快落入敌手,武汉危急。那时蒋介石将同意我军南进在豫、皖、苏、鲁四省深入敌人后方活动,第一二九、第一一五两师将相应地作整个新的部署。未到适当时机,不应向蒋介石等提出这一点,只是自己预作准备。山东方面已发展广大游击战争,已派张经武、郭洪涛〔2〕率党、政、军干部去。林彪在讲话中关于进攻战法问题说:“我们要无条件的进攻,有条件的防守”。毛泽东在林彪讲话记录稿上改为:“我们作战要以进攻为主,防守为辅”。

1〕郭洪涛,曾任八路军留守兵团绥德警备区司令部政治委员兼中共绥德地委书记,后到山东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一九三八年五月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

2〕张经武,抗日战争初期曾任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高级参谋,后到山东参加组织和领导抗日武装斗争。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员。

521日 

出席抗大对第三期进行总结的干部会议,并讲话,讲安心当教员、编教材和军队的民主等问题。他说教员是教育干部的干部,下决心当教员,办好抗大,十分重要。他强调要编游击战、战略、战术、政治工作等教材,并说游击战争教材由他负责,战略教材他负担一部分。他说:十年来的战争经验我们在军事上形成了路线,但见之于文字的却不多。过去对战略比较忽略,现在我们提倡写书,提高战略空气,中央组织部因此也发起抗日战争研究会。军队在军事指挥上应强调单一的指挥,强调服从,而官兵政治上平等,生活上同艰苦,这就是民主。

524日 

出席抗大第四期开学典礼,并讲话。他再次强调抗日战争是艰苦的长期的。要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就要增加抗日力量。办学校,办抗大,是增加抗日力量的一个办法。

526日—63日 

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作《论持久战》讲演。他全面分析了中日战争所处的时代和中日双方的基本特点,阐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持久战总方针,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他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战争的双方存在互相矛盾的许多特点,基本的特点是“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中国反是,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比较地弱的,然而正处于进步的时代,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又有大国这个条件足以支持持久战,世界的多数国家是会要援助中国的”。“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双方一切政治上的政策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亡国论者只看到敌强我弱这一个特点,速胜论者则根本忘记敌强我弱这一特点。他根据敌我双方互相矛盾着的各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在战争过程中的发展变化,预见了中国持久抗战将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他着重分析了争取战略相持阶段到来的条件和相持阶段中敌我斗争的形势,指出:“这个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也将是最困难的时期,然而它是转变的枢纽。中国将变为独立国,还是沦为殖民地,不决定于第一阶段大城市之是否丧失,而决定于第二阶段全民族努力的程度。如能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持久战,中国将在此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他还阐明能动性在战争中的作用,战争和政治的关系,实行持久战总方针所应采取的具体作战方针、作战原则和作战形式等。他指出:“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即敌之进攻和保守阶段中,应该是战略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战略持久中的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中的战役和战斗的外线作战。在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的反攻战。”他进一步明确八路军的战略方针是:“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他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阐明人民战争思想,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民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他首次提出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第一是官兵一致,第二是军民一致,第三是瓦解敌军。他的讲演最后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论持久战》是毛泽东继《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之后的又一篇最重要的军事著作,这篇著作进一步坚定了中国人民持久抗战的胜利信心,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和具体道路。这篇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

526日 

致电八路军总部及各师、晋察冀边区、新四军军部、山东省委,指出:“甲、徐州失守后,判断敌将以进攻武汉为作战计划之中心。乙、以为敌置武汉抗日的重心于不顾,而将主力立即转向华北及西北打击游击队及切断中苏交通的估计,是不适当的,这一步骤的到来将在稍后。丙、如果欧洲发生战争或重大危机,敌将迅速进攻广东。丁、我们的口号是:保卫武汉,保卫广州,保卫西北,坚持华北游击战争。戊、在上述情况下,华北游击战争还是广泛开展的有利时机,目前应加重注意山东、热河及大青山脉”。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权利归香港毛泽东诗词网所有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泽东诗词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