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

1935(08)

1111日 

致电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并转彭德怀、周恩来:“张学良以我们两军会合,令其各部一律不动,筑碉办粮,候其大会〔1〕开后增援队到再行进攻。”“似此,短时间内尚无机动可能,各部应就原地加紧训练,测绘葫芦河两岸各数十里地区五万分之一地形图,肃清团匪,筹集一个月粮,派出部分人员深入地方工作,以利今后作战。”

1〕指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二日至二十三日召开的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张学良出席了这次大会。

1112日 

接连致电彭德怀,徐海东、程子华,林彪、聂荣臻,部署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各部的行动和部队筹款、贮粮、就食等工作。

1113日 

关于举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会议问题,致电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并彭德怀、周恩来:拟于十八日在张村驿开军委会,请彭、周等候,并已函告朱理治来参加。军委会议拟总结并讨论下列问题:一、方面军及游击队的部署;二、军事、政治教育;三、军区、军分区组织与工作;四、地方工作计划;五、筹粮计划;六、筹款计划。

同日 

中共中央发布《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宣言指出:中国工农红军到达陕北,“将开始以中国工农红军为主力的民族革命战争的新的历史阶段”。“一切抗日反蒋的中国人民与武装队伍,不论他们的党派、信仰、性别、职业、年龄有如何的不同,都应该联合起来,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国民党而血战。”

1118日 

在张村驿出席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会议,作关于战略方针的报告,指出大量消灭敌人、猛烈扩大苏区和扩大红军是三位一体的任务,战略方针是攻势防御;建议将红军主力集中南线,出中部〔1〕、洛川,切断西安至肤施〔2〕的交通,相机夺取中部县城,争取攻占甘泉、肤施。会议通过了毛泽东的报告。同日 同周恩来、彭德怀致电张闻天、秦邦宪,请他们详细考察陕北苏区肃反中的问题,指出:“错捕有一批人,定系事实。”提出纠正肃反中的错误。

1〕中部,今黄陵。

2〕肤施,一九三六年改名延安。

1119日 

率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到达张村驿西端的川口子。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说国民党军东北军第一○九师明日有到直罗镇的可能,我军应准备后日作战。在发起直罗镇战役前,同彭德怀、周恩来带领红一、红十五军团的干部前往直罗镇地区,察看地形,研究具体部署。

1120日 

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提出红一方面军于二十一日应完成消灭直罗镇一带敌人一个师至两个师的任务;部署红一军团主力进至袁家山、直罗镇以北地区由北向南突击,红十五军团由药埠头以北地区由南向北突击。

1121日 

发起直罗镇战役。在北山吴家台北端高地设指挥所,直接观察战场情况,指挥红一、红十五军团作战,提出这一仗“要的是歼灭战”。拂晓,红军对进至直罗镇的国民党军第一○九师发起进攻,激战至下午二时,歼敌大部。二十三日,致电彭德怀、周恩来,要求红军以一部兵力继续围歼残敌,主力转为打援。当日,红军在张家湾地区歼灭援敌一○六师的一个团。二十四日,直罗镇之残敌在突围中被全歼,直罗镇战役结束,共歼灭国民党军东北军一个师又一个团,俘敌五千三百余人,缴枪三千五百余枝。这次战役的胜利,打破了蒋介石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

11月中旬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所派代表张浩(林育英)从莫斯科到瓦窑堡,带来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精神和《八一宣言》的内容。

1124日 

致电周恩来、彭德怀:“洛、博〔1〕来电,估计三次‘围剿’已经总结,议开一详细讨论的会议。我完全同意此估计。”

1〕洛、博,指洛甫(张闻天)、博古(秦邦宪)。

同日 

会见徐海东,谈直罗镇战役胜利的意义及当前国民党军的动向,询问部队伤亡情况,要求认真组织部队休整,做好伤员安置工作。当听到鄂豫皖苏区肃反还有三百多“反革命嫌疑犯”没有作结论时,说:他们长征都走过来了,这是最好的历史证明,应该统统释放;党员、团员要一律恢复组织生活,干部要分配工作。并责成徐海东亲自抓这项工作的落实。

1125日 

《红色中华》发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对该报记者的谈话,批驳蒋介石在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的所谓对外方针的演说〔1〕,揭露其“出卖整个华北及全中国”的罪恶。谈话指出:“我们中国人有力量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强暴侵略与并吞”。“苏维埃中央政府领导全国唯一反帝的主力工农红军,并号召全国民众总动员起来,武装起来,抗日反蒋”。谈话重申,“苏维埃中央政府愿意与国内任何武装队伍订立反蒋的作战协定”,彻底进行民族革命战争,以求得到中国的独立解放与领土完整。

1〕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九日,蒋介石在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关于对外关系的演说,声言:“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不轻言牺牲”。

同日 

同彭德怀致电聂荣臻并林彪,要他们速放俘虏军官数名,与东北军第一○六师师长沈克办交涉。二十六日,同彭德怀又致电聂、林,指出:“对一○六师的基本方针是用积极诚恳方法争取其反日反蒋。”“无论沈克有无切实回答,一军团准备撤回。”

1126日 

致信国民党军东北军第五十七军军长董英斌。信中痛陈东北三省沦丧的历史教训,指出:“东北军将领虽铸‘九一八’大错,然而今日者固犹是食中华之粟,践中华之土。东北军之与红军,固犹属中国境内之人,何嫌何仇而自相斫丧!今与贵军长约:(一)东北军不打红军,红军亦不打东北军。(二)贵军或任何其他东北军部队,凡愿抗日反蒋者,不论过去打过红军与否,红军愿与订立条约,一同打日本打蒋介石。(三)红军优待东北军官兵,不但一律不杀,且分别任职或资遣回队;负伤官兵,均照红军伤员一体医治。”还表示愿互派代表,商洽一切。

同日 

同彭德怀致电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各部集中后,拟整理一星期,开军委会,开干部会,开祝捷会,以后按新部署行动。”

1127日 

率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到达东村。

1128日 

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的名义发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抗日救国宣言》。宣言指出:“在亡国灭种的前面,中国人民决不能束手待毙。”“现在正是要求我们全国人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大家团结,大家奋斗,以誓死的决心以对付中国人民公敌的时候。”宣言指出:“不论任何政治派别,任何武装队伍,任何社会团体,任何个人类别,只要他们愿意抗日反蒋者,我们不但愿意同他们订立抗日反蒋的作战协定,而且愿意更进一步地同他们组织抗日联军与国防政府。这个抗日联军与国防政府,我们认为应该有以下的十大纲领。(一)没收日本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财产作抗日的经费。(二)没收一切卖国贼及汉奸的土地财产分配给工人、农民、灾民难民。(三)救灾治水,安定民生。(四)废除一切苛捐杂税,发展工商业。(五)加薪加饷,改良工人、士兵及教职员的生活。(六)发展教育,救济失学的学生。(七)实现民主权利,释放所有的政治犯。(八)发展生产技术,救济失业的知识分子;(九)联合朝鲜、台湾,日本国内的工农及一切反日的力量结成巩固的联盟。(十)同对中国抗日的民族运动表示同情赞助或守善意中立的民族或国家建立亲密的友谊关系。”

同日 

同彭德怀致电秦邦宪:一方面军本日已全部集中于羊泉镇以北地区,进行十天整理训练,至十二月八日止,九日接近部署出动。后方新兵、衣服、食粮等项,均请令其于八日前赶到,否则不便补充。

1130日 

在东村出席红一方面军营以上干部大会,作《直罗战役同目前的形势与任务》的报告。报告指出直罗镇战役胜利的原因是:“(一)两个军团的会合与团结(这是基本的)。(二)战略与战役枢纽的抓住〔1〕(葫芦河与直罗镇)。(三)战斗准备的充足。(四)群众与我们一致。”报告说:中央与军委决定的向南作战与初步解决“围剿”的总方针,由于方面军各级首长与战斗员的坚决执行,已经完满实现。这次胜利,给了我们以准备打破新“围剿”的时间和地区的条件,巩固了苏区,可以去猛烈地扩大红军和扩大苏区。这次胜利为在西北建立广大的根据地“举行了奠基礼”。报告提出新的任务是:“从现时起用极大努力争取与积蓄更加充足的力量,迎接敌人新的大举进攻而彻底粉碎之,开辟我们的苏区到晋、陕、甘、绥、宁五个省份去”。报告指出,“消灭敌人,扩大红军,坚强红军,赤化地方与破坏敌军”,是今后时期内红一方面军的“五项具体的严重的任务与工作,而以扩大红军为此时期中心的一环”。报告还提出,改变对俘虏军官的政策,实行一律不杀、优待释放的政策。

1〕毛泽东在本文中另一处是这样说的:“抓住战略枢纽去部署战役,抓住战役枢纽去部署战斗。”

同日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彭德怀发布命令,任命左权为红一军团参谋长,朱瑞为政治部主任;周士第为红十五军团参谋长,郭述申为政治部主任;萧劲光为陕甘军区司令员,李富春为政治委员。还任命各师、军分区、骑兵团、独立团负责干部共二十二人。

同日 

致电张闻天,指出:红一方面军休息十天后拟包围宜川、洛川两城,调动可能来援之敌而消灭之。延安之敌逃跑则截击消灭之。同时可赤化宜、洛两县,筹款就粮。电报说:“目前不宜即向宁夏,根本方针仍应是南征与东讨。东讨之利益是很大的。我们有详信复你。”“为准备东进,四个月内应扩大红军一万。”

11月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毛泽东、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等九人联名发布《告围攻陕甘苏区的各部队官长与士兵书》,提出:“只要你们不打红军和陕甘苏区,我们愿意和你们互派代表,订立抗日作战协定,并组成抗日联军与国防政府,联合起来,打日本救中国。不论哪一派的军队,不论一军一师或者一连一排,不论从前有没有打过红军和苏维埃区域,我们为着贯彻四年来的抗日救国的主张,都一律欢迎同我们联合起来共同抗日。”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权利归香港毛泽东诗词网所有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泽东诗词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