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

1932(04)

72日 

红三军团主力在大余县池江附近击溃粤军四个团,溃军退据大余县城。三日,红一军团一部进攻大余县梅岭关,击溃守军一个团。四日至七日,红三军团多次攻击大余未克,敌我形成对峙。粤军三个师向南雄集中,企图合击红军主力。

710日 

同朱德等指挥红一、红五军团,红十二军和江西军区两个师,对南雄县水口圩的粤军发起总攻,击溃粤军十个团。这期间,毛泽东亲临前沿阵地,同红五军团指挥员一起冒着枪林弹雨追击敌人。红一方面军在赣南、粤北地区发起的南雄、水口战役,共击溃粤军十五个团,使侵入赣南之粤军退回大余、南雄,基本稳定了中央苏区南翼。但是由于兵力不集中,未能大量歼灭敌人。

711日 

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发出南雄、水口战役后休息整理的命令,指出今后目标是北上消灭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夺取赣州、吉安。毛泽东随红一方面军总部先到达乌迳,随后经江西全南抵信丰。

721日 

中共临时中央发出给苏区中央局及苏区闽赣两省委的指示信,批评苏区中央局“没有及时采取进攻的策略,积极地扩大苏区,将争取一省数省首先胜利的任务放到全部工作的议事日程上面”;指责“在漳州占领的一个月内,红军中的政治领导的同志没有能够充分地利用这个时机与良好环境进行充分的群众工作,而集中一切注意于筹款,这种教训必须深刻的注意到”。

同日 

同朱德、王稼祥在信丰会见从后方来主持前方军事工作的中共苏区中央局代表周恩来(后方由任弼时代理苏区中央局书记),向他汇报前方作战和军事行动情况。周恩来致电苏区中央局并转项英,报告红一方面军与粤军作战后在信丰、乌迳一带整训和筹款的情况,提出红一方面军将在月底前渡赣江北进,准备与蒋介石嫡系部队作战。

723日 

中共苏区中央局致电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提出红一方面军下一步的行动方针:“须迅速过河,并须以极迅速的行动以打击宁敌〔1〕。要估计到粤敌仍有增援可能,迟缓则将增加困难”。

725日 

鉴于在后方的中共苏区中央局成员提议由周恩来兼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联名致电中央局:“我们认为,为前方作战指挥便利起见,以取消政府主席一级,改设总政治委员为妥,即以毛任总政委,作战指挥权属总司令、总政委,作战计划与决定权属中革军委,关于行动方针中央局代表有决定权,会议只限于军委会议”。

同日 

晚上,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复电中共苏区中央局:“我们再四考虑,认为赣州上游敌军密接,在任何一点渡河出击赣敌,都有被敌人绝断危险,如攻新城、南康,将引起宁、赣敌人分进合击,或隔江对峙,造成更不利条件。”“因此,决经赣江下游先取万安,求得渡河,解决陈、罗〔2〕等四个师主力,以取吉安等城市。如敌人渡河东决战更好。但此行动须极迅速秘密,我们决后方开始集中行动。望秘电中央。”

1〕宁敌,这里指蒋介石的嫡系部队。

2〕陈、罗,指陈诚、罗卓英,当时分别任国民党军赣、粤、闽边区“剿总”第二路司令官和第二路第十一师师长。

729日 

周恩来致信中共苏区中央局,针对中央局仍坚持由周恩来兼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作进一步陈说:这将“弄得多头指挥,而且使政府主席将无事可做”。“泽东的经验与长处,还须尽量使他发展而督促他改正错误”。信中坚持由毛泽东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强调“有泽东负责,可能指挥适宜”,恳请中央局再三考虑前方意见。

7月下旬 

随红一方面军总部由信丰到达于都县城。

8月上旬 

在兴国出席中共苏区中央局会议,讨论红一方面军的行动方向。会议经过争论,接受毛泽东的建议,决定红一方面军主力在赣江以东北上作战,先消灭乐安、宜黄之敌,再打由赣江以西或由南城、南丰等地来援之敌,进而威逼和夺取吉安、抚州(今临川),以配合鄂豫皖、湘鄂西根据地红军反“围剿”斗争。会议决定红一方面军进行整编,在前方组成由周恩来任主席,毛泽东、朱德、王稼祥为成员的最高军事会议,负责决定前方的行动方针和作战计划。同旬 

中共苏区中央局致电临时中央,报告兴国会议决定的红一方面军行动计划。

88日 

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王稼祥、彭德怀发出通令,宣布:奉中央政府命令,特任毛泽东同志为红军第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

同日 

中革军委根据中共苏区中央局兴国会议精神,发布关于发起乐安、宜黄战役的军事训令。训令指出,根据北路的“围剿”敌军布置较弱以及我军运动较利的情况,决定红一方面军以坚决、迅速、秘密的行动,首先歼灭乐安、宜黄之敌,进而威胁与夺取吉安、抚州、南丰、樟树及南昌附近的较大城市。

810日前后 

同朱德率红一方面军从兴国、于都出发,按计划秘密北上,于十五日到达乐安附近,总部设在招携。

815日 

在招携同朱德签发红一方面军攻击乐安的训令,决定于十六日向守城之敌发起攻击,以红一军团为主攻,红五军团为总预备队,红三军团策应攻城。

同日 

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致电中共苏区中央局并转临时中央:红一方面军已到乐安县招携、宁都县东韶一带。“我军决以迅速坚决秘密的行动,先攻乐安、宜黄,消灭孙连仲〔1〕大部,乘胜攻南丰、南城消灭朱部〔2〕,开展赣东一面,求得巩固地向西迎击陈、吴〔3〕等师增援部队,以更有利地取得赣江下游中心城市,造成夺取南昌的形势。”

1〕孙连仲,当时任国民党军赣粤闽边区“剿总”第九路军司令官。

2〕朱部,指朱绍良为司令官的国民党军赣粤闽边区“剿总”第六路军。

3〕吴,指吴奇伟,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九十师师长。

817日 

同朱德在前沿指挥所指挥红一军团主力发起猛攻,中午攻克乐安城,歼灭守军高树勋第二十七师第八十旅两个团又一个营。

818日 

同朱德等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以红军少部兵力佯攻崇仁,以红军主力直取宜黄。十九日,到宜黄前沿阵地视察,召开有各军团干部和地方党的负责人参加的战地碰头会,研究如何部署宜黄战斗。晚八时,同朱德下达红一方面军命令:二十日先肃清城外敌军包围宜黄县城,同时须进行充分的攻城准备,以便城外得手后立即攻城,以达到攻下县城再打援敌之目的。攻城的部署是,以红三军团为主攻部队,红一军团担任城北的佯攻任务,红五军团为总预备队。

820日 

同朱德指挥红军主力先攻占宜黄城外有利地形,晚九时发起攻城,一举攻克宜黄县城,击溃守城的高树勋第二十七师两旅共四团(缺一个营),其大部被歼,一部向北逃跑。二十二日,红军追到龙骨渡又歼灭逃敌之大部,宜黄战斗基本结束。

823日 

同朱德指挥红十二军乘胜击溃南丰守军,占领县城。这样,乐安、宜黄战役一周内打了两个胜仗,连克三城,共歼国民党军第二十七师约三个旅,俘敌五千多人,缴枪四千余枝。红一方面军已胜利实现兴国制定的第一期作战计划,有力地支援了鄂豫皖、湘鄂西根据地红军的反“围剿”。

824日 

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率红一方面军主力从宜黄出发,数日后抵达南城附近大竹山,准备攻打南城。因发现国民党军毛炳文、李云杰、许克祥等师在南城已集结十七团兵力,且该城内外险要,工事坚固,硬攻不易得手,毅然决定放弃攻城计划,改令红军撤至南城至南丰、南城至宜黄两线,发动群众和筹款,待机歼敌。这使红军避免了可能造成的损失,保持了战略主动。二十七日,周恩来致电中共苏区中央局并转临时中央,报告这一情况,并提出下步行动计划为:待西来增援之敌陈诚、吴奇伟各部进至相当地点,即给予迎头痛击,以消灭敌人主力。

828日 

在后方的苏区中央局成员致电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我主力军不宜在南丰、南城、宜黄间久待,应绕至乐安、宜黄一带,从敌军的左侧背给以各个击破,只以小部或独立师留在南城方向,以迷惑敌军。

829日 

前方最高军事会议作出红军回调乐安、宜黄方面的部署。毛泽东同朱德发布红一方面军准备歼灭东援之敌陈诚部的训令:“我军为要粉碎敌人的进攻,使赣东苏区巩固地向前发展,决心首先打击敌之一翼,即远道东来的敌军陈诚部,乘胜掩击崇仁会合之敌,再行相机进取,以求得革命战争的继续胜利。”

831日 

获悉敌军吴奇伟部约四个团到达店前,有与敌军主力配合向永兴桥包抄模样,同朱德在永兴桥下达红一方面军攻击店前敌军的命令。因西面敌军同日占领宜黄,东面敌军又跟踪在红军之后,准备与西面敌军夹击红军,红一方面军处于进退两难位置。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权利归香港毛泽东诗词网所有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泽东诗词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