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

1930(01)

1930

三十七岁

1

鉴于红四军给养已发生困难,中共红四军前委决定:朱德率第一、第三、第四纵队到连城筹款,毛泽东率第二纵队暂留古田策应和处理善后工作。与此同时,毛泽东从古田到蛟洋红军医院探望伤病员,请地方党组织负责人在红四军离开当地后妥善安置这批伤病员。

15

朱德率红四军第一、第三、第四纵队从古田抵达连城,筹款以解决粮饷问题。毛泽东指挥第二纵队开往龙岩县小池,打击前来“会剿”的闽敌刘和鼎之第五十六师先头部队,以掩护红四军主力转移。第二纵队完成阻击任务后,返回古田。

同日

在古田给第一纵队司令林彪写回信,以党内通信形式印发给部队干部,对广大指战员进行形势与任务的教育。毛泽东在这封信中对国际国内的基本矛盾作了科学的分析,说明了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批评了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指出那种不从中国实际出发、对革命形势估计不足、没有在游击区域建立红色政权的深刻观念的错误,论述想在全国范围内“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713的”;从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个事实出发,提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指明“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并强调必须这样,才能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才能给反动统治阶级以甚大的困难,动摇其基础而促进其内部的分解,才能真正地创造红军,成为将来大革命的主要工具、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毛泽东这封信总结两年多的革命实践经验,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基本上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这封信编入《毛泽东选集》时,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6

中共红四军前委给中央寄出报告,汇报一九二九年十二月的工作:(1)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接受中央指示,作出反对机会主义及托洛茨基主义反对派的决议;(2)用各种方法,建立红四军的政治领导;(3)纠正红四军党内各种错误倾向,扫除红军内部的封建残余制度(如废止肉刑,禁止枪毙逃兵等)。报告还总结了红四军出击广东东江损失三分之一的经验教训。

17

率第二纵队从古田出发,经龙岩县的上车、梅林进入连城。然后,经永安、清流、归化(今明溪)等县境,于一月中旬到达闽赣交界的武夷山下。

同日

朱德获悉长汀和上杭的敌军进入连城县境,隔断第一、第三、第四纵队同第二纵队的联系,决定率部离开闽西进入江西,引诱“会剿”军金汉鼎〔1〕部离闽回赣,使敌人的“三省会剿”宣告破产。

1〕金汉鼎,当时任国民党军赣军第十二师师长、闽粤赣三省“会剿”军总指挥。

1上旬

接到中共闽西特委来信,要求红四军留下一个纵队在闽西游击,帮助地方消灭敌人,巩固刚建立的红色政权。毛泽东对送信人说,敌军是跟着我们走的,不会停留在闽西跟你们走。他当即写了八个字:“离开闽西,巩固闽西。”毛泽东的意见增强了闽西特委负责人保卫闽西红色区域的信心。

110

前后在行军途中接到黄公略报告赣西南红军发展情况的信,立即召开前委会议研究决定,成立红军第六军,调陈毅、宋裕和前去协助黄公略做筹备工作。

120

率领第二纵队到江西广昌县赤水,击溃反动武装靖卫团,活捉伪县长。当时获悉第一、第三、第四纵队正在江西宁都县的东韶。

124

率第二纵队经宁都的洛口到东韶,同先到数天的朱德所率红四军主力会合。

1下旬

在东韶主持召开中共红四军前委会议,根据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军阀战争即将爆发、广东广西军阀混战仍然相持和革命时局展开的情况,讨论红四军的行动部署问题,要求进一步贯彻执行古田会议决议。会后,同朱德部署红四军十五天的短距离分兵:第一纵队直取乐安;第三纵队由藤田占领永丰;第四纵队同宁都赤卫队及二十五纵队在宁都布置南路工作,帮助宁都县委召开苏维埃代表大会,解决宁都土地改革问题,同时对付赣敌金汉鼎部;第二纵队进驻藤田,沿途分兵打土豪。毛泽东随红四军司令部一同抵达藤田。

1

同朱德一起指挥红四军打破闽、粤、赣三省敌军对闽西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会剿”,并连克江西的宁都、乐安、永丰等县。三十日(农历正月初一),将由闽西进入赣南的一路情景吟成一首词《如梦令·元旦〔1〕》: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由下,风展红旗如画。

21

中共中央就红四军行动问题复信广东省委,其中说:红四军攻梅县的失败,在政治上的损失确比军事上的损失大,原因自当归咎于四军内部党和政治工作的破产。“润之来信很积极,发展方向他们亦接受中央指示,只是声明目前环境所限恐须先在闽西深入”。此信还说:“润之现已复职,中心的政治领导亦已确立,此稍可使中央放心”。

2月初

在永丰县藤田,从赣西特委来人的报告得知,赣西特委受到右倾思想的干扰,致使“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各项中心工作都因此停顿”。依据中共中央第六十号通告关于反对军阀战争和要求红军进攻主要城市的精神,红四军前委就当前革命形势与任务问题致函赣西、赣南特委和红五军、红六军〔2〕军委,提出召开联席会议。毛泽东等三人组成红四军前0231930年〔1〕〔2〕红六军,由江两红二、红三、红四、红五团于一九三○年一月下旬合编而成。农历正月初一,过去曾称元旦。委代表团到赣西特委驻地吉安陂头,同赣西特委商定联席会议于二月七日在陂头召开。毛泽东同曾山、刘士奇等开始进行会议的筹备工作。

26日—9

在陂头主持召开中共红四军前委、赣西特委(赣南特委代表团因会议提前举行,未能赶上参加)和红军第五军、第六军军委联席会议(称陂头会议,也称“二七”会议)。会上,作关于政治形势和今后任务的报告。会议分析了以江西为中心的闽、粤、浙、赣、湘五省武装斗争形势,讨论了扩大苏维埃区域、深入土地革命、发展工农武装等问题。会议认为,江西反动派内部矛盾加剧,赣西南革命形势发展很快,江西有“首先胜利夺取全省政权之可能”。会议确定赣西南党的主要任务是:扩大苏维埃区域、深入土地革命和扩大工农武装。会议批评了赣西南地区迟迟不分配土地、按劳动力和耕作能力分配土地的不利于贫农而利于富农的右倾错误,肯定了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办法,通过的《土地法》规定“分田以抽多补少为原则”,“男女老幼平均分配”。会议还决定:集中红军第四、五、六军,夺取江西全省政权,第一步先打吉安;打吉安的第一步是占领与吉安为犄角的吉水、安福、泰和等县;由红四军担任攻取吉水。为了统一领导红军和地方党组织,将红四军前委扩大其任务,成为领导红四军、红五军、红六军和赣西南、闽西、粤东江革命根据地的中共共同前敌委员会;红四军另成立军委,调潘心源任军委书记(未到任,由熊寿祺代理)。共同前委由十七人组成,毛泽东、朱德、曾山、刘士奇、潘心源为常委,彭德怀、黄公略为候补常委,毛泽东任书记。会议将赣西特委(在这以前湘赣边特委已并入赣西特委)、赣南特委合并为赣西南特委,刘士奇任书记;还决定成立红军第六分校,朱德任校长,毛泽东任政治委员。

214

“二七”会议主席团毛泽东、曾山、刘士奇署名发布《关于占领吉安建立江西苏维埃政府》的通告。通告要求红军第四、五、六军作出行动部署。

215

为贯彻“二七”会议精神,在赣县召开赣南工作会议。在会上作革命形势与党的任务的报告。会议讨论了赣南工作,批评土地革命没有开展起来等右倾错误,明确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工农政权,分配土地,扩大武装。

2月中旬

国民党军调集七个旅十二个团,以江西省主席鲁涤平为总指挥,开始对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和红军进行“会剿”。当时,金汉鼎部占领宁都,朱耀华旅进到乐安,戴岳旅进到南丰、乐安之间,成光耀旅驻守吉安;从湖北调来的唐云山旅〔1〕侵占永丰、乐安后,即向吉安的东固地区搜索前进。

1〕唐云山旅,指唐云山任旅长的国民党军独立第十五旅。

同旬

同朱德指挥红四军开到水南,进到中鹄区施家边,准备攻取吉水。因“会剿”敌军前锋已到永丰,从战略上考虑,红四军不宜在白区挺进,遂决定不打吉水,采取“诱敌深入到赤色区域同他作战”的原则,利用苏区的有利条件,求歼孤军向苏区冒进的唐云山旅。随即指挥红四军折回富田休息和训练,准备歼灭来犯之敌。

224日—26

同朱德指挥红四军和红六军一个纵队在吉水县水南、吉安县值夏一带,给贸然单独进犯苏区而兵力分散的唐云山旅以歼灭性打击,击伤旅长唐云山,抓住三个团长,取得俘敌一千六百余人、缴枪两千余枝、于弹五六十担的胜利。

226

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第七十号通告,把准备武装起义、建立全国政权定为全党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决定红军“在战略与战术上必须向着交通要道中心城市发展”;指责“朱毛与鄂西的红军中还保存有过去躲避和分散的观念”;强调“苏维埃区域的扩大亦必须以组织地方暴动建立城市领导来打破过去苏维埃政权躲避乡村或将苏维埃秘密起来之种种取消和保守倾向”;提出“扩大红军的总策略是要建立在集中农民武装,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以与工人斗争汇合。”。

227

出席在吉安县值夏举行的有红军、地方武装和革命群众参加的祝捷大会。在会上讲话,号召赣西南人民发展游击战争,巩固与扩大革命根据地,建立与巩固苏维埃政权。

2

因红军第四、第五、第六军均缺干部,共同前委决定创办随军的红军学校,招收学员六百人,由毛泽东任校长。

同月

行军途中,在“马背上哼成”了《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词一首: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权利归香港毛泽东诗词网所有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泽东诗词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