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10)
6月25日
致信何香凝,信中说:“承赠笔,承赠画集,及《双清词草》,都收到了,十分感谢。没有什么奉答先生,惟有多做点工作,作为答谢厚意之物。先生的画,充满斗争之意,我虽不知画,也觉得好。今日之事,惟有斗争乃能胜利。先生一流人继承孙先生传统,苦斗不屈,为中华民族树立模范,景仰奋兴者有全国民众,不独泽东等少数人而已。承志〔1〕在此甚好,大家都觉得他好,望勿挂念。”“时事渐有转机,想先生亦为之慰,但光明之域,尚须作甚大努力方能达到。”
6月26日
同周恩来致电潘汉年,通报延安与南京间电台已接通,南京来电催周恩来再去谈判,中共中央已复电,告以须待中共关于国共合作宣言拟好和得蒋介石复电(已电告蒋,总的指挥机关及主持人选仍须照定)后,周恩来即前往。
6月28日
同朱德致电叶剑英:“请商何柱国以电话告顾,我们将派人去鄂豫皖及闽西南两处联络。鄂豫皖为郑位三,同行约十五人,闽西南为方方,同行为十人,均带有小电台,请行营发护照并介绍附近最高长官接洽。”
同日
就兰州西路军收容人员送西安问题,同周恩来致电叶剑英,指出:对兰州新到被俘人员,应除慰问外并向他们解释一切,最好能派人同来西安,免使途中散失。请何柱国电贺耀祖〔2〕,兰州收容人员概送西安处置,切勿中途遣散。
〔1〕承志,即廖承志。
〔2〕贺耀祖,当时任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代主席、西安行营副主任。
6月29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会议首先讨论闽西南和鄂豫皖的工作问题,毛泽东发言指出:过去遭到失败的苏区,有些地方还保存有游击队,如闽西南、鄂豫皖等。据报纸和新闻记者的报告,很多过去遭到失败的苏区的人民,对共产党很拥护,说明我们过去的斗争没有白费,这是一个很大的力量。这个消息要使红军里面的人都知道。现在应用相当长期的工作恢复我们的力量。对于这些游击队,应采取坚决方针,要保存;但要改变名称不叫红军,又不打仗,这是非常困难的工作。有些准备不改编的,就改为抗日义勇军。保存这些游击队、这些根据地,是有重大意义的。组织上可成立闽粤赣省委,以张鼎丞、邓子恢、谭政、方方为常委,张鼎丞为书记。对于江西的工作,要想各种方法搞进去。鄂豫皖工作,要特别注意重新讨论党与群众工作。那里保存了很大的力量是好的,然而有一缺点就是没有深入的群众工作。党的最中心的任务就是能够抓紧群众工作,要依靠群众开展鄂豫皖工作。接着,会议讨论国共谈判问题。在周恩来介绍国共谈判情况后,毛泽东说:关于谈判,我们确定的原则是保持独立性。但现在的情形,是要限制我们党,限制我们军队,一切行动要受同盟会的决定,并且蒋介石有最后决定之权。这次去谈判就要签字。我们的态度,还是在他定的圈子里做事。当然他这个圈子在形式上是大大地损伤我们的独立性,在实质上也若干损伤我们的独立性。现在应从政治上来观察,是不是根本上损伤独立性,那还不是的。党的独立性主要是政策问题。大革命时期形式上是独立,实质上是做了尾巴。现在我们的政策是逐渐地冲破他的圈子。我们不能因为这种限制就与他决裂。在前途上,我们是可以战胜他的圈子的。他这个圈子可以限制我们一些工作,但有两条他不能限制,一是党的秘密活动,一是红军给饭吃。红军、苏区实际上归我们管。毛泽东还说,对国民党元老派应找他们谈谈,对各教授也应注意做工作。6月30日
关于暑期各地学生来苏区参观的接待问题,同朱德、周恩来致电彭德怀、任弼时、杨尚昆、叶剑英,指出:“应由前总政治部办一临时招待处,由西安介绍这些坚决要进来的学生至云阳、淳化一带参观,指令专人与之谈话并讨论各项问题,发给刊物文件阅看,如愿留作短期训练者可给以一二星期训练。事毕如交通已通,可择其最好者来延安一游,余则直接出去。”7月以前
读米丁〔1〕等着、沈志远译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写了约二千六百多字的批注。这些批注集中在关于实践是认识的标准、对立统一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方面。批注最多的是对立统一规律问题,约占本书批注文字的一半;其次是对认识论问题的批注。毛泽东对本书的批注,重点在矛盾论和认识论方面,这同他读《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第三版的批注一样,是写作《实践论》、《矛盾论》的直接准备。他在批读本书“社会的实践为认识底标度”一节时写道:“实践是真理的标准。”“实践高于认识。”“正确的理论积极的指导着实践。”“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应是发展的。”“马克思以前一切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社会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哲学的研究不是为着满足好奇心,而是为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规律性,找到正确的理论,为着有效的指导实践,改造世界。”他在读本书“唯物辩证法之诸法则”一节时批注说:“外因通过内因并被曲折才能发展。”“不废除外因,但内因是主导的。不明内因,即无从了解发展。”“各种不同的过程有各种不同的矛盾。”“互相排斥又互相贯通,互相敌对又互为存在条件。”“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相互依赖相互排斥相互转变”。“统一是相对的,斗争是绝对的。”“矛盾不同于对抗或冲突。”“相互依赖是对立斗争的表现,相对中存在绝对。”“共同点与特殊点都是要紧的,而特点尤要。”他在批读本书“量变质和质变量底法则”一节时写道:“与过程同一的直接的定性是质,量是过程的定性,但非与过程直接同一的、而是在某一一定时期内对过程无关重要的、外在的定性。量虽增减,质仍不变。但在一定的瞬间以后,事情就生变化,量的改变促成质的改变。”“量的变化是以质的定性为基础而受其限制的,但同时量的变化又反过来影响于质。这即是说,受一定的质规定的事物,只在某一瞬间以前是这样,等到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质的限度和一定的界限时,量就要求质的变化。同时这一变化,也是由质到量的变化。旧质一消灭,新量就向前发展了。”“量的变化,在一定限度内,带着同质事物不断增长的性质。即是说在一定限度内,量虽变化,该事物仍为该事物。只有在一定阶段内,在一定条件下,量的发展才能求质的变化,事物此时就失去旧质而变到新质事物。这种质的变化过程同量的变化过程相反,量是渐渐的变,质是跳跃的变。”
〔1〕米丁,苏联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