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思想研究

翟東亮:淺析毛澤東從《論十》到《正處》的思想軌跡

 翻開毛選第五卷,有兩篇文章值得我們今天來紀念、來學習、來研討,并且聯系實際來指導我們的工作。第一篇是1956年的《論十大關系》,第二篇是1957年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這兩篇文章的先后發表,反映出毛澤東作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思想軌跡。也是至今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重大問題。
  一、“八大“的準備和《論十》的產生
關于召開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毛澤東從1953年就提出中央領導設一線二線,自己退二線,設總書記的問題,并在黨內征求意見。由于高、饒事件暫時擱置起來了。直到1955年3月,才在黨的7屆6中全會上提出,于1956年下半年召開,隨即開始了召開八大的準備工作。八大的政治報告以及修改黨章的報告是兩個重要文件,毛澤東親自抓。為此,他作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

1956年,是新中國成立的第八個年頭,也是第二個五年計劃的第一年。新中國猶如一輪朝日,剛剛從東方地平線升起。中國農業的合作化已經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公有化的社會主義改造也基本上完成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擺在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面前。
  1956年1月,在中共中央召開的知識分子問題會議上,毛澤東說:“我們的工作要加緊一點,現在我們的主動一天一天地多起來,農業改造方面主動更多了,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方面主動也更多了。但是,知識分子問題上沒有主動,在工業方面沒有主動,大多數重要裝備要從外國進口,精密儀器不能造,大的機器不能造,這上頭我們沒有主動。經濟上沒有獨立,科學上沒有獨立。”又說道:“現在我們是革什么命呢?現在是革技術的命,叫技術革命,叫文化革命,要搞科學,要革愚蠢同無知的命。”
  在1956年1月25日的最高國務會議第六次會議上,毛澤東提出:“要在幾十年內,努力改變我國在經濟上和科學文化上的落后狀況,迅速達到世界上的先進水平。”
  毛澤東提出迅速發展經濟,加快工業化步伐,與當時國內外的形勢是分不開的。朝鮮停戰,經過日內瓦會議和萬隆會議,國際緊張局勢趨向緩和。國內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階段性的勝利,毛澤東把注意力集中到經濟建設上來,開始了他一生中重大而艱巨的歷史性探索。
  1956年2月14日至4月24日,毛澤東聽取了國務院34個部門的工作匯報,還有國家計委關于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匯報。地點中南海頤年堂,每天一起床就聽匯報,每次都是4、5個小時
  在匯報中,他不斷插話,提出問題,發表見解,進行評論,思考著、探索著社會主義建設的宏偉藍圖和可行性計劃,梳理著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各種錯綜復雜的經濟關系。從毛澤東發表的意見和評論中,我們可以看出《論十大關系》形成的思想軌跡。
  2月14日聽國務院主管重工業的第三辦公室匯報;15日聽電力工業部等的匯報;16日聽第一、第二、第三機械工業部的匯報;2月17日繼續聽第一、二、三機械工業部的匯報。2月19日、20日,分別聽建筑工業委員會和建筑工業部的匯報。2月21日聽城市建設局和二機部匯報。2月22日聽二機部關于原子能工業的匯報。毛澤東對幾天來的匯報比較滿意,說:就是這樣匯報,七搞八搞總可以搞出點東西來
  2月25日聽重工業部匯報。2月26、27日聽取石油工業部和地質部的匯報。2月28日聽電力工業部匯報。2月29日聽煤炭工業部的匯報。匯報結束時,薄一波說:我們匯報了13天14次,第一輪完了,主席有什么指示。
  3月1日輕工業部門開始匯報。毛澤東對經濟建設提出一些戰略性的問題。在談到上海、天津等工業基地的利用時,毛澤東談了沿海與內地的關系。
  3月2日聽地方工業部匯報,他談了中央和地方的關系,進一步談了沿海和內地的關系。
  3月3日聽輕工業部的匯報,這次匯報,毛主席談了沿海地區工業的利用和輕工業為重工業積累資金的問題。他不贊成匯報中關于上海地區不作大的發展的意見,說:“還值得考慮。沿海都要利用。上海賺錢內地建廠,這有什么不好?這同新建廠放在內地的根本方針并不矛盾。”他還說:“多搞些輕工業,就是多搞重工業。只要有原料,有銷路盡量搞。投資一元,回來四元、三元,為什么不搞?”正與毛澤東的這些思想相吻合。
  3月4日,聽手工業管理局匯報。
  3月5、6、8、9日先后聽取國務院主管交通郵電部門的第六辦公室、鐵道部、交通部、郵電部、民航局匯報。毛澤東聽得很仔細,并不時地詢問一些具體情況。
  聽了交通運輸基本情況后,毛澤東說:我國沿海船噸位占世界總噸位不到百分之零點三,這表現我國太窮。我國地勢比較完整,東面是大海,西面是高山,統一起來,帝國主義不容易進來,發展航運有重大意義。他還說:交通運輸一定要與工農業發展相適應。要多修公路,多發揮地方的積極性。
  在講到進一步改造合營航運公司時,毛澤東說:對資本家實行贖買政策,列寧想干而不能干,那時對資本家無利益。中國資本家的特點之一是許多人有經營管理知識。資本家有能力的骨干應放在領導崗位。
  3月13日聽取國務院主管農林水利的第七辦公室匯報。
  3月15、16、18日先后聽取農業部、水利部、林業部、氣象局匯報。
  3月19日到21日聽取國務院主管財貿金融的第五辦公室匯報。
  3月26、27日分別聽取商業部、對外貿易部匯報。
  4月2日、5日、8日分別聽取供銷合作總社、糧食部和農產品采購部匯報。
  4月9日到11日分別聽取財政部、人民銀行的匯報。
  從3月13日到4月11日的記錄,據說沒有留下來。

在這期間,毛澤東同時做著另一件重要而緊迫的工作。那就是由蘇共20大特別是赫魯曉夫秘密報告引發的涉及國際共運的重大問題,并且要向全世界表明中國共產黨的基本立場和態度。由他主持起草了《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
  從4月16日到4月24日就34個部門的匯報作綜合歸納和系統分析。在18、19日的匯報中,毛澤東這樣說:“三個關系必須很好的解決,即:沿海與內地的關系,輕工業與重工業的關系,個人與集體的關系。
  《論十大關系》呼之欲出。

4月24日,毛澤東批評了一種思想:“如果沒有蘇聯的援助,中國的建設是不可能的。”他說:當奴隸當慣了,總是有點奴隸氣,就像《法門寺》里的賈桂一樣,人家叫他坐,他說站慣了。

毛澤東提出“以蘇為鑒”,根據中國的情況走自己的路。繼而提出十種關系,這是毛澤東實實在在聽了43天的匯報得出的結論。

1956年4月25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發表了《論十大關系》的講話。
  《論十大關系》的講話,為八大的政治報告提供了理論基礎,對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起到了指導性的作用。但是,毛澤東一直不同意公開發表,他要在實踐中檢驗這些觀點是否正確。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統一戰線的發展,毛澤東提出了“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隨著知識分子大會的召開,隨著文字改革委員會、歷史研究委員會等科研文化部門的成立,毛澤東提出了“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人們常說是“雙百”方針,實際上應該叫“雙百一推方針”,既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又要“推陳出新”這樣才比較完整。 “雙百”強調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忽視了“推陳出新”。
  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蘇共20大上全面否定斯大林,尤其是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從“過去把斯大林捧得一萬丈高的人,現在一下子把他貶到地下九千丈”。毛澤東對此很不贊成。他看到蘇共領導人越來越背離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路線,向著修正主義的道路上滑去。中國共產黨同蘇聯共產黨在國際共運的許多重大問題上產生了分歧。
  對于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毛澤東指出兩點,說:“一是揭了蓋子,一是捅了漏子。”接著,中共中央對于蘇共20大和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進行了認真的研究,討論。最終,基本上形成了共識,寫出了《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的文章,在《人民日報》上發表。這篇文章,公開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對于蘇共20大,對于赫魯曉夫秘密報告的立場、觀點和態度。
  《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經過毛澤東的多次修改,許多觀點被吸收到《論十大關系》中。在討論蘇共20大、赫魯曉夫秘密報告、修改《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的文章過程中,以及《論十大關系》的講話,毛澤東對國際共運和中國的社會主義運動進行了全方位的、深入的、慎密的思考,進行了艱苦的、系統的理論開拓。為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作了思想上,理論上的準備。
  中國共產黨第八屆全國代表大會,于1956年9月15日至9月27日在北京召開。對于這次大會的召開,毛澤東傾注了很大精力。特別是八大政治報告,從7月初動筆起草,直到9月27日大會閉幕,毛澤東幾乎每天都在關注著政治報告的修改。除了會上修改外,他同劉少奇、周恩來之間頻繁的互相傳閱,交替修改,書信往來反映出他們工作的繁忙而認真。不可否認,八大的主要精神,政治報告的主要精神是建設,是要把一個貧窮落后的農業國盡快建設成為先進的工業國。然而,政治報告的最后定稿并不讓毛澤東十分滿意。
  根據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傳》所透漏的材料,大概在八大閉幕后兩周的時間,毛澤東對八大政治報告中關于社會主義內部矛盾的實質的定義表示懷疑。其中有一句話是這樣寫得:“這一矛盾的實質,在我國社會主義已經建立的情況下,也就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毛澤東傳》是這樣寫得;“這一句話,在決議的歷次修改稿上都沒有,9月27日凌晨大會主席團常委會通過的稿子上也沒有,那時在大會閉幕式開會前臨時加上的。急急忙忙地送毛澤東看過,就印發大會了。”后來通過鄧力群和胡喬木的回憶,說明這句話是陳伯達等人加上去的。也就是大會閉幕前一小時加上去的。
  無論這句話是誰加上去的,也無論《毛澤東傳》的作者的初衷是什么,這種定義顯然不符合社會主義階段社會矛盾的本質。
  《毛澤東選集》第五卷有1952年的一個批示如下:
  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是國內的主要矛盾
   (一九五二年六月六日)
  在打倒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以后,中國內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的矛盾,故不應再將民族資產階級稱為中間階級。
  聯系到后來毛澤東的思想發展路程,他對社會主義階段社會矛盾的本質的思考,是從共產主義總體進程和全人類的客觀情況來把握的。第一,社會主義制度剛剛在建立,還不穩固,資產階級分子,人還在,心不死,時刻想復辟資本主義制度。第二、社會主義還處于資本主義的包圍中,他們時刻想消滅社會主義國家。因此,毛澤東始終認為,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是社會主義時期的主要矛盾,或者說是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本質。不過,在他看來,這種矛盾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可以用非對抗性的手段來處理,來解決。也就是說要用和平的方法,用民主的方法,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用說服教育的方法來解決。毛澤東的這一思想,開了共產主義運動的先河。這就是他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所闡明的思想。
  二、《正處》發表前后的思想發展 
  1956年,國際上出現了蘇共20大的修正主義路線,出現了匈牙利政變和屠殺共產黨員等事件,出現了社會主義陣營開始變色、分化、瓦解的現象。對于這些問題,共產黨內有些人驚慌失措,這是少數人。多數人則熟視無睹,不以為然。毛澤東則認為這是尖銳復雜的階級斗爭在黨內的反映。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自我變質,改變顏色,這就是修正主義的表現。
  1956年下半年,國內經濟出現了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供應緊張的情況,一些社會矛盾也表現的比較突出,有些地方甚至出現工人罷工、學生罷課的事件。在半年內,全國各地,大大小小,大約有一萬多工人罷工,一萬多學生罷課。從1956年十月起,廣東、河南、安徽、浙江、江西、山西、河北、遼寧等省,還發生了部分農民要求退社的情況。這些情況引起毛澤東的高度警覺。
  1956年11月在黨的八屆二中全會上毛主席講:“世界充滿著矛盾。民主革命解決了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這一套矛盾,。現在,在所有制方面同民族資本主義和小生產的矛盾也基本上解決了,別的方面的矛盾又突出出來了。新的矛盾又發生了。”他把工人罷工、學生罷課這一類問題產生的根源,歸結為官僚主義。他說:“縣委以上的干部有幾十萬,國家的命運就掌握在他們手里。如果搞不好,脫離群眾,不是艱苦奮斗,那么,工人、農民、學生就有理由不贊成他們。我們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長官僚主義作風,不要形成一個脫離人民的貴族階層。誰犯了官僚主義不去解決群眾的問題,罵群眾、壓群眾,總是不改,群眾就有理由把他革掉。”
  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鄭重宣布:“我們準備在明年開展整風運動。整頓三風:一整主觀主義,二整宗派主義,三整官僚主義。”這是毛澤東很長時間以來一直考慮的問題。他強調,整風是一種小民主的方法,“以后凡是人民內部的事情,黨內的事情,都要用整風的方法,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來解決,而不是用武力來解決。”
  1957年1月18日至2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會議的最后一天,毛澤東總結性的講了話,共講了7點:要足夠地估計成績;統籌兼顧,各得其所;國際問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鬧事問題;法制問題;農業問題。這7點,成為后來發表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重要內容。
  1957年2月27日在最高國務會議第11次擴大會議上作《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報告。共講了12個問題:(一)兩類矛盾,敵我階級之間,人民內部之間;(二)肅反;(三)社會主義改造——合作化;(四)資本主義改造;(五)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六)增產節約,反對鋪張浪費;(七)統籌兼顧,適當安排;(八)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長期共存,互相監督;(九)如何處理罷工,罷課,游行示威,請愿;(十)鬧事,出亂子,都不好嗎?(十一)少數民族與大漢族民族問題;(十二)中國可能在三、四個五年計劃內,初步地改變面貌。這是毛主席寫的講話提綱,有手稿。
  《正處》講話,是毛澤東一系列思想認識比較系統的闡發,包括對國際問題的認識,對國內問題的認識以及對整個共產主義運動的思考。講話以后,毛澤東召開了一系列的座談會.。調查,研究,補充、修改《正處》的主要內容。
  1957年3月6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了全國宣傳工作會議。其間,毛澤東又連續召開了幾次大的座談會。
  3月12日,毛澤東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講話。
  講話的第一個問題是我們現在處在一個什么時期。他認為是處在大變動時期,但不是戰爭時期那樣的大變動,而是社會主義改造的大變動,個體變成集體,私有變成公有。推翻舊的社會制度,建立新的社會制度,就是社會主義制度。農業合作化,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比較順利地完成,許多人都認為這就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要在這個新的制度——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礎上,建立一個現代化的先進工業國。應該說愿望都是好的。
  現在看來,這種認識極為幼稚。因為,比較完整的社會主義制度是全民所有制加上非商品制,所以個體變集體,私有變公有連半社會主義都不夠。即便實現了全民所有,仍然實行商品制度、貨幣交換,只能算是半社會主義。這一點,毛澤東雖然有所認識,并且多次提出實行供給制,都因為多數人不理解和黨內領導層的反對而沒能實行。
  講話共分8個部分,其中講到:百家爭鳴,說一百家,其實只有兩家,無產階級一家,資產階級一家。說百家,無非言其多也。馬克思主義里面也有幾家,修正主義算一家,教條主義算一家。
  這里所說無產階級一家,資產階級一家,是從整個社會主義階段的社會制度的性質來說的。從國際環境來說,大量的經濟基礎被資本家占有,這是事實。從社會主義內部來說,許多資產者還占有一定經濟基礎。就算沒有私人占有經濟基礎,在上層建筑領域也存在大量的資產階級成分,這也是事實。
  這里所說修正主義一家,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都已經成了不爭的事實。這些內容,都豐富和深化了《正處》的主題。
  3月17日,是個星期天。毛澤東乘專列離開北京,目的是杭州。利用這次出行,沿途組織了四次講演。離開北京當天到天津,向天津市委負責人和黨員干部講話;第二次是18日晚上,在山東濟南,向山東省級機關處以上黨員干部講話;第三次是3月20日上午在南京,向江蘇、安徽兩省及省軍區的黨員干部講話;下午飛往上海,向上海市黨員干部講話。
  這些講話,中心就是為搞好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如何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如何正確處理好各方面的矛盾關系。這些關系,基本上都是人民內部各種矛盾的關系,還有一些是把同人民利益相對立的矛盾當作人民內部矛盾來處理的意義和方法。他說到:要讓我們的國家變成一個活潑的國家,使人們敢于講話,有意見敢于說,不要使人不敢說。按照這樣的方針,我們的希望就一定可以實現。最后,他的講話提綱是這樣寫的:“采取現在的方針,文學藝術、科學技術會繁榮發達,黨會經常保持活力,人民事業會欣欣向榮,中國會變成一個大強國而又使人可親。”他講“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也講“團結—批評—團結”這個公式。這些講話的重點內容,后來都補充到《正處》一文中了。
  3月21日子夜時分,毛澤東來到杭州。處理完國民經濟計劃一些事以后,就又召開座談會,聽取匯報,調查研究,分析情況,掌握思想動態。
  進入4月,全國各地都在討論《正處》講話,并且對黨內生活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不少批評。全黨整風的序幕實際上已經拉開。可是,毛澤東發現一種情況,就是對于圍繞《正處》講話的一些精神,黨外比黨內反映快,特別是黨的機關報《人民日報》對最高國務會議講話和宣傳工作會議的講話,一聲不響。毛澤東很不滿意。
  從杭州回到北京,毛澤東對,《人民日報》的工作提出了嚴厲的批評,開始布置整風工作。
  整風工作大體安排就緒,從4月24日起,只要沒有重大活動,毛澤東就專心致志對《正處》進行修改。到5月7日,形成了第一個修改稿。他自稱是“自修稿第一稿”。5月8日上午,又改出“自修稿第二稿”。5月8日晚10時,又改出“自修稿第三稿”。5月10日改出“自修稿第四稿”。在此,對于修改的過程和內容就不再細說了,大家可以看《毛澤東傳》,從中可以領略毛澤東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對黨、對人民的負責精神。
  其中,除了理論方面的系統化,嚴謹化,科學化以外,我們可以看到,不斷補充新的內容,給人深刻的印象是增加了計劃生育的內容等。
  隨著整風運動的深入發展,尖銳激烈的斗爭形勢給毛澤東新的啟發,不僅黨外人士有人提出不要黨的領導,黨內也有人提出“輪流坐莊”。毛澤東對此給予了正確的評估,使人們豁然開朗。整風取得了很大勝利,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蓬勃發展。毛澤東結論式的指出:“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沒有這樣一個領導核心,社會主義事業就不能勝利。”事實證明毛澤東的想法和做法是正確的。
  《正處》在深化毛澤東思想體系方面已經初見端倪。毛澤東開始注意上層建筑領域和思想界的階級斗爭,開始注意修正主義路線的危險性,并著手防止中國共產黨內修正主義路線的產生與發展。這在后來的修改稿中可以觸摸到這樣的脈搏。
  5月24日至6月9日毛澤東把他自己修改的《正處》稿連續發到黨內征求意見,進行修改。一共反復修改了7次。6月14日改出了第八稿,6與16日,進行少量文字修改,為第九稿,第二天,又改一次,共10稿。先后用了55天,改了14搞。終于在1957年6月19日,《人民日報》全文發表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同一天,蘇聯《真理報》全文刊載了這篇文章,蘇聯其他幾家重要報紙刊載了文章的摘要。美國《紐約時報》全文刊載并發表社論。美國《紐約先驅論壇報》、《紐約世界電訊與太陽報》、《華盛頓郵報》等報紙,刊載了關于這篇文章的消息。可見文章影響之大。
  拿《論十》和《正處》相比較,《論十》只是在毛澤東去世后才出版,《正處》一旦定稿,立即發表,并且引起了強烈反響。原因在于《論十》只是當時國內經濟建設急迫需要的具體政策和指導方針,而《正處》則是反映了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總體政策和長遠方針,具有開拓創新的理論意義,代表了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發展。
  又經過10年的實踐,毛澤東對社會主義歷史階段重大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都有了進一步深刻的發展與提高。但是,黨內的認識并不統一,逐步顯現出越來越大的差距。這里就不展開分析這些差距了。
  直到今天,《正處》中所得出的結論,并且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結論,仍然被一些人歪曲與否定。原因在于這些人不是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而是站在有產階級的立場,站在私有制和資本制的立場。在這一層意義上講,立場對了,一切都對,立場錯了,一切都錯。
  在《正處》中,關于知識分子一節里寫到:“為了同工人農民團結一致,知識分子必須繼續改造自己,逐步地拋棄資產階級的世界觀而樹立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的世界觀。世界觀的轉變是一個根本的轉變,現在多數知識分子還不能說已經完成了這個轉變。我們希望我國的知識分子繼續前進,在自己的工作和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地樹立共產主義的世界觀,逐步地學好馬克思列寧主義,逐步地同工人農民打成一片,而不要中途停頓,更不要向后倒退,倒退是沒有出路的。
  立場表現在主觀,表現在世界觀方面,也可以說,世界觀決定立場。反映在客觀方面則是路線,路線決定政策和策略。所以,毛澤東晚年才說:“路線是個綱,綱舉目張。”而在1957年7月1日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則是這樣表述的:“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在路線問題上沒有調和的余地。”
  因此,在《正處》八、關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長期共存、互相監督一節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在我國,雖然社會主義改造,在所有制方面說來,已經基本完成,革命時期的大規模的急風暴雨式的群眾階級斗爭已經基本結束,但是,被推翻的地主買辦階級的殘余還是存在,資產階級還是存在,小資產階級剛剛在改造。階級斗爭并沒有結束。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各派政治力量之間的階級斗爭,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在意識形態方面的階級斗爭,還是長時期的,曲折的,有時甚至是很激烈的。無產階級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觀改造世界,資產階級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觀改造世界。在這一方面,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誰勝誰負的問題還沒有真正解決。無論在全人口中間,或者在知識分子中間,馬克思主義者仍然是少數。因此,馬克思主義仍然必須在斗爭中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在斗爭中才能發展,不但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將來也必然還是這樣。正確的東西總是在同錯誤的東西作斗爭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真的、善的、美的東西總是在同假的、惡的、丑的東西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展的。當著某一種錯誤的東西被人類普遍地拋棄,某一種真理被人類普遍地接受的時候,更加新的真理又在同新的錯誤意見作斗爭。這種斗爭永遠不會完結。這是真理發展的規律,當然也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的規律。”
  《正處》的發表,對于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復辟,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對于中國的長治久安指出了方向。

作者:翟東亮  
  參考書目: 
  《論十大關系》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毛澤東傳》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權利歸香港毛澤東詩詞網所有 關於我們 站長統計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澤東詩詞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