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中卷

1940(19)

124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討論目前形勢。毛澤東首先作長篇發言,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回顧了抗戰以來黨的方針、政策,提出黨的各項政策應當組織委員會進行總結并訂出條例,指出了黨的歷史上特別是第三次“左”傾路線統治時期的錯誤。他說:目前國共磨擦有和緩的可能。十一月三十日蔣介石派人找周恩來談,說江南部隊開拔時間可以延遲,并要我軍停止向他們進攻。胡宗南對我軍的態度也有好轉。現在,小的沖突不可免,但大的戰爭不會有。日本方針是承認汪精衛,打倒蔣政權,但日、蔣仍有合作的可能。日本可能先關大門(即南進占海口),后掃房子(即進攻重慶等),也可能先進攻中國內地。現在回想起來,自近衛上臺后英、美誘降危險已經過去這個觀點是對的。在國民黨主張加入英美集團時,我們不主張加入英美集團的宣傳是對的,但作為政策是不對的,重慶、延安方面都有缺點。去年反磨擦戰爭取得了很大的勝利,創立了華中各處根據地,我軍擴大到五十萬人。有了上一次的經驗,所以蔣介石這一次不敢大舉“剿共”。此外還有外部原因,就是日汪協定,英、美援華、蘇聯的政策等使蔣不易投降。在蔣統治集團內部也有歐美派與親日派的矛盾。我黨在歷史上有三個時期。在大革命末期,陳獨秀主張聯合一切,下令制止工農運動。到蘇維埃時期,在初期暴動時實行打倒一切,到六大時糾正了。但到蘇維埃末期又是打倒一切,估計當時是蘇維埃與殖民地兩條道路的決戰。實行消滅富農及小地主的政策,造成赤白對立。這種“左”的政策使軍隊損失十分之九,蘇區損失不止十分之九,所剩的只有陜北蘇區,實際上比立三路線時的損失還大。遵義會議決議只說是軍事上的錯誤,沒有說是路線上的錯誤,實際上是路線上的錯誤,所以遵義會議決議須有些修改。在蘇維埃后期土地革命潮流低落了,但民族革命潮流高漲起來。在過去這兩個時期的“聯合一切”、“打倒一切”的東西,的確不是馬列主義,當時主持的人認為是馬列主義,實際上這都是絕對主義。現在我們的統一戰線的路線是又聯合又斗爭,不是絕對的聯合或斗爭。在抗日問題上對國民黨又擁護又斗爭,在反共問題上也有現在與將來之分,即反共也有高潮、低潮之分。在武漢失守前,國民黨軍隊潰退,我們在日軍進攻時和靠近日軍的地區可以大發展,因此對蔣的辦法應是先斬后奏(如王震旅到綏德、米脂),斬而不奏。這個觀點現在只有項英處沒有了解,因此軍隊少發展。中央關于知識分子問題的指示發得太遲了。在建立政權和吸收知識分子問題上,我們曾經失去了一些時機。我們總的政策是在團結中要斗爭,在斗爭中又要團結,是統一中的獨立,統一是主,獨立是輔。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在戰略上是統一的,游擊戰是獨立的,即統一中的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對統一戰線政策(總的政策)、勞動政策、土地政策、鋤奸政策、文化政策、干部政策、政權中的組織政策,都要準備總結,提議組織委員會負責。七七決議批評了“左”的錯誤,但對各個具體問題沒有明確的指示。在陳紹禹、秦邦憲、朱德、康生、張聞天、陳云等發言后,毛澤東再次發言。他說:總結過去的經驗,對于犯錯誤和沒有犯錯誤的人都是一種教育。了解過去的錯誤,可以使今后不犯重復的錯誤。抗戰以來的傾向,在統一戰線初期是“左”傾(主張蘇維埃與國民黨對立),國共合作后有一時期是右傾,反磨擦后又是“左”傾。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會議否認獨立自主的方針,提出“一切經過統一戰線”是錯誤的,這一口號到六中全會才取消。在戰略問題上,洛川會議確定了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但前方同志不服從,到十二月會議及六中全會才得到正確的解決。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大體上要分大革命、蘇維埃與抗戰三個時期,總的錯誤是不了解中國革命的長期性、不平衡性。蘇維埃末期犯了許多“左”的錯誤,是由于馬列主義沒有與實際聯系起來。總結各項政策都要搞出條例來。關于時局估計是投降減少(這一次投降被制止),反共高潮開始下降(以后反共還會來的),宋子文〔1〕可能上臺,這就是所謂時局有好轉可能。

1〕宋子文,國民黨英美派代表,當時任中國銀行董事會主任。

125日 

為中共中央書記處起草致周恩來電,反對國民黨要張國燾任參政員,指出:“對張國燾態度是原則問題,須對彼方嚴正提出,如彼方令張國燾出席,是表示彼方愿以同張國燾合作代替同我黨合作,我們即不能參加參政會,此點絕對不能讓步。如彼方不顧抗議,我們決定真正不出席;如彼方尚愿顧全國共合作,自可令張國燾自動撤銷參政員。”

126日 

同朱德、王稼祥致電周恩來、葉劍英并告葉挺、項英,彭德懷、左權,指出:為隔斷韓德勤、霍守義,打通蘇、皖,以便黃克誠增援皖東,粉碎桂軍莫德宏之進攻起見,新四軍蘇北部隊必須從淮安、寶應間打開一缺口。蘇北新四軍各部正與韓部在曹甸、安豐激戰,韓部已被截斷,只待曹甸、安豐、陽念、黃浦、平橋等地占領,此次戰役即可結束。仍留興化、高郵及他處不打,保存韓德勤。此缺口打通后,黃克誠主力即可向皖東增援。

127日 

蔣介石批準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令部十一月十四日擬定的“剿滅黃河以南匪軍作戰計劃”。十二月十日軍令部部長徐永昌致蔣介石簽呈中提出“有先行下達命令之必要”,如十二月三十一日“尚未遵令北移,應即將江南新四軍立予解決”。

128日 

何應欽、白崇禧復電朱德、彭德懷、葉挺、項英,再次強令八路軍、新四軍“將黃河以南之部隊,悉數調赴河北”。這個電報即“齊電”。

129日 

蔣介石下達手令:“凡在長江以南之新四軍,全部限本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開到長江以北地區,明年一月三十日以前開到黃河以北地區作戰。現在黃河以南之第十八集團軍所有部隊,限本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開到黃河以北地區。”

1210日 

關于抗大問題,同王稼祥致電彭德懷、左權并告滕代遠,指出:“為迎接新的局勢,大量準備并培養干部是極其重要的。抗大總校不能取消。但由于分校之分散,對各分校之具體領導應責成各地分局及最高軍事首長負責。完全統一是不可能的。總校應多注意總結經驗、指導方針、統一材料之編輯、統一各種教法、培養教員、調劑干部,以幫助及加強各分校的領導及教育能力。”“各地任意抽調分校干部是不對的,已有另電糾正。”“總校機構宜小,而蘇北局面擴大,望再分出一個分校的干部,派去蘇北。此分校要比山東分校還要強些,因為蘇北局面是很大的局面。”

同日 

蔣介石密令顧祝同,江南新四軍至期限仍不北渡,“應立即將其解決”。同時,國民黨還故意泄露皖南新四軍北移路線,暗示日軍加強沿江封鎖兵力,并令李品仙部在江北無為地區加強布防,準備與日軍夾擊新四軍皖南部隊。

同日 

同朱德、王稼祥致電聶榮臻、彭真,朱瑞,彭雪楓等,指出:“為重視學校,保證學校的教育能力,使教育干部及學校工作干部,不致任意調散,以后關于抗大各分校干部的調遣與改換工作謹慎從事,以增強而不削弱學校教育能力為原則。總校對分校有調劑之權。”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權利歸香港毛澤東詩詞網所有 關於我們 站長統計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澤東詩詞網 All rights reserved